会计学原理Fundamentalsofaccounting课程编号:110204010021主讲教师:赵雪枝授课年级2007级会计001-005、1-3、财管1-2、06市场营销001、1-2班学生人数人考试方式闭卷学时48(课堂讲授)学分2教学目标:《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它主要研究会计的一般规律性以及指导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运用各种会计的基本方法,对会计的对象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为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所必须的基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级会计学的相关基础概念,领会会计基础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充分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熟练地运用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会计账簿的记录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和组织财产清查,继而能够编制和分析简单的会计报表。教学重点、难点:1、会计的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分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4、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5、会计凭证的概念及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关系;6、会计账簿的登记、错账更正的方法、对账和结账;7、资产成本的计算;8、永续盘存制和定期盘存制、货币资金的清查;9、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10、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内容及特点。教材:《会计学原理》主编: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3主要参考书:1.《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教案》,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3月。3.《会计学原理习题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月4.《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李孝林等,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月。5.《会计学》,葛家澍、余绪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6.《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7.《会计研究》论文.一专业课程框架(一)提供信息1对外提供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2对内提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运用信息财务管理学会计报表分析(三)验证信息审计学(四)信息技术支持计算机会计(五)内部制度支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二学习方法1注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积累。2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3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三课时分配第一章总论理论授课4课时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帐户和借贷记帐法理论授课4课时第三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理论授课8课时第四章帐户分类理论授课2课时第五章会计凭证理论授课3课时实验1课时第六章会计帐簿理论授课3课时实验1课时第七章帐务处理程序理论授课2课时第八章财产清查理论授课2课时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理论授课4课时实验2课时作业讲解4课时第一章总论(4学时)主要内容•一、会计概述•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会计核算的方法•五、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方法;认识会计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明确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任务。•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的定义、职能、特点、对象和方法,难点是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讲解会计对象时,要着重讲清六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金运动两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的产生:会计的起源很早,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直接原因是管理的需要。间接原因是资源有限和相同产品所耗生产要素不同。(过程的控制,经验的总结——马克思)。•2、会计的发展:•(1)中国•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过“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原始记录。•西周出现官厅会计,称为“司会”。•唐宋创立了“四柱结算法”,既“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末清初设计了“龙门账”、“四脚账”。•20世纪初,借贷记帐法引进中国。•建国后,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会计大法,分别于93年12月和99年10月进行了两次修改。1992年发布《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1993.7.1执行。2000年12月公布《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1在股份制企业实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自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将成为新的里程碑。•补充: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可以从法律来源上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会计法》;二是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三是由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家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统一制定的.••补充:新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包括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职业判断的运用等方面。•包括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2)国外•1、古代会计:从会计的产生——复式账簿运用前•2、近代会计:从复式账簿运用开始——20世纪50年代•标志(1)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出版《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2)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3、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分析:•1、会计记录是文字和数字的结合,但文字说明总是寄托在数量的基础上。•2、计量单位有三种,即实物计量、劳动计量、货币计量。三、会计的职能•1、反映职能•会计反映职能主要是从价值量方面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它是会计最基本的工作。•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监督的核心是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四、会计目标企业会计的目标决策有用观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受托责任观返回•五、会计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只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简单地说,为“谁”做账,“谁”就是会计主体。武钢股份会计主体中国石化会计主体湖北经济学院会计主体中信银行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假设•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原则建立的基础。(一)会计主体假设※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联方企业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准确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思考问题•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但这两家独资企业是分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你购买了一辆私人汽车,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为什么?•会计上把企业看成是独立于业主之外的个体,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的界定:•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或企业设立的事务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如由若干个子公司和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二)持续经营假设•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二)持续经营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三)会计分期假设•1.会计分期假设的定义–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三)会计分期假设•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使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四)货币计量假设•1.货币计量假设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者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四)货币计量假设•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7、谨慎性•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补充: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了正确划分并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