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九华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引进的项目呈现出总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入园启动快等特点。目前经济区正处于由起步阶段向腾飞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保持经济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国家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发展机遇,必须要有注重科学性、前瞻性与指导性的总体规划,引导经济区规范、持续、蓬勃的发展。为九华经济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各项建设合理有序,特编制《九华经济区总体规划(2008年-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1.0.2条规划区范围本次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为湘潭县响水乡所辖范围,总面积为138.18km2。第1.0.3条本规划为湘潭县响水乡所辖范围城乡建设发展和规划区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内各项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第1.0.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第1.0.5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长株潭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集约型经济区发展模式为导向,实现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1.0.6条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从区域、多角度俯视经济区规划建设问题,明确经济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关键问题,强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2.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原则。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区域经济、产业、环境的总体水平。构建物质循环模式,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与相关联的产业共生耦合,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3.规模集聚原则。科学预测产业发展与人口增长引导的土地需求增量与基础设施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及综合资源的集聚经济效益。4.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经济区总体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长株潭空间管制规划等相关规划保持衔接和协调。5.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建设目标确定要具有前瞻性,基础设施配套与建设适度超前当前水平与发展需求。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2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0.7条规划的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4.《湖南省、湘潭市、长株潭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及其它国家、湖南省、湘潭市以及各行业的相关文件。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第2.0.1条规划目标充分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交通、人才等综合优势,打造湖南省最具优势的产业集群高地,建成“两型”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体系,建成“长潭硅谷”科技创新基地;打造最佳的人居创业环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形成能够支撑湘潭市经济腾飞、承托长株潭未来希望的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竟争力最强的现代和谐的新城区。第2.0.2条经济发展策略1.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立足长株潭和九华现有发展基础和优势产业,引进资金、科技、项目、技术和人才,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园区开发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龙头发展战略,坚持以汽车和IT特色产业为主导,致力打造湖南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以长潭西线为主轴的科技硅谷,湘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3.营造一个重商、亲商、富商的环境,壮大服务产业规模,积极培育科技培训、信息咨询、广告、法律、会展、旅游服务等专业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产业档次,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第2.0.3条社会发展策略1.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建设和创建法治园区、平安园区、文化园区、诚信园区、绿色园区,争当城乡统筹和谐社会构建的示范区。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创造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九华”,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水平。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第2.0.4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推进区域生态网络建设。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3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长株潭中心绿地(绿心)的建设以及湘江的保护和治理,确保园区与区域的生态安全。2.强化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以积极的规划理念和财政政策,关注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域,保护河湖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3.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坚持建设和预防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4.营造健康的城区环境。以区域生态控制与基准,合理划分生态分区,确定重点保护区,合理保护利用周边的丘陵山体,构筑山水相融于城的生态廊道和城区绿环,营造“蓝天、碧水、青山”的生态城区。第2.0.5条空间发展策略1.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九华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积极促进长株潭区域城市功能、产业互动,基础设施连接与共享,构筑开放、统筹与协调发展的,面向长株潭区域、整体提升的城市空间结构。2.构建城市特色。积极关注九华位于三市中央和山水生态城市要素构成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规划期内生态保护的内容、范围和管制要求,建立持续的山水城市形象。3.城区有序拓展。构建合理的空间格局,以现状建设的基础为核心向周边拓展,发展九华大道以西的工业园区和高校区,以及以东的园区商务中心区、商居配套服务区、物流区、长株潭休闲娱乐区和湘江风光带。加强与湘潭市河西新区、鹤岭区、昭山区以及长沙市坪塘区,暮跳区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构筑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的空间结构。4.村庄重新整合。结合城区的空间布局,整合村庄布局,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小区、迁村进居,使90%以上农户能迁入居住,避免第二次拆迁,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第2.0.6条两型社会构建策略资源节约策略:1.建立湿地系统,提高节水技术,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和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中水利用。2.轨道交通尚线高强度开发,实行节地建设模式。3.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与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此例。环境友好策略1.保护多样化的生境系统,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湿地、林地等2.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环境(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2)保护水系的自然形态(3)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4)保护成片农田3.加速环保产业与环保设施建设,促进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4第三章九华经济区定位第3.0.1条产业定位打造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新高地,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精密仪器加工、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研发转化基地,逐步强化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地位,配套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形成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第3.0.2条功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长株潭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教育科技转化基地和创新中心、高品质的服务和休闲中心,具备综合功能的宜居现代化城市新区。第3.0.3条形象定位三市中央,创业新区、滨江乐园。第3.0.4条综合定位立足长株潭,依托中部崛起,把九华经济区建设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长株潭新的经济增长中心,高品质的滨江休闲乐园,宜居的生态家园,逐步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新城区。综合定位概括为“一心三区”。一心:长株潭新的经济增长中心;三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区、适宜人居的新城区;第四章经济区规模第4.0.1条人口规模2015年九华经济区人口为32万人左右(其中经济区文化娱乐主题公园用地区、战略发展用地区2万人,产业及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区人口30万人),2030年经济区人口为78万人左右(其中经济区文化娱乐主题公园用地、战略发展用地区13万人,产业及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区人口65万人),远景达到100万人左右。第4.0.2条建设用地规模九华经济区的城市总建设用地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满足长株潭区域功能需要的战略发展用地,一部分是湘江经济带建设的休闲娱乐用地,一部分是九华经济区产业及配套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规划见下表:表4-1年份战略发展用地(km2)湘江经济带建设的都市公园、区域性休闲娱乐中心区用地(km2)经济区产业及配套建设建设用地(km2)小计(km2)20152340452030886480第4.0.3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产业及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4-2年份九华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万人)九华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20153040133.32030656498.552.经济区规划总建设建设用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4-3年份九华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万人)九华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km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20153245140.620307880102.6第4.0.4条建设用地控制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2.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并适时调整规划应对方案。3.城市建设用地的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城建设,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第4.0.5条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北侧增长边界:科大路以东区域的边界为蝴蝶山、上坪塘、香铺里、蚌冲、大塘坳;科大路以东长潭西线以西区域的边界为响水乡行政界线;长潭西线以东湘江路以西区域的边界为长株潭中横线;湘江路以东区域的边界为响水乡行政界线。东侧增长边界:湘江岸线以西100米。南侧增长边界:响水乡行政界线。西侧增长边界:奔驰路以南区域以潭锰铁路为界;奔驰路以北区域长株潭中横线以南区域的边界为丁家塘、坳子塘、摇钱坳、五寸田、映山红、杨霞塘、易洋塘;长株潭中横线以北区域的边界为响水乡行政界线。第五章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村庄建设第5.0.1条区域协调发展1.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协调——建设岳华新区建设岳华新区,充分依托省会长沙的产业、科研、交通等各种优势来提升九华经济区的发展品质,在产业发展、城际交通、城市总体布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