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刘晓霞联系方式:13437273085电子邮箱:applexiaoxia@163.com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主要内容•产业的涵义与分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产业的涵义与分类•1.1产业的涵义•1.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1.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1.1产业的涵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马克思曾经从物质生产的角度阐明社会分工有三种形式: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一般分工是特殊分工的基础。(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第一,从需求角度来说,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第二,从供应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产业应该具有的活动是专指具有经济性质(即为一定的经济目标服务)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同时,产业应该具有的经济活动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特征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四)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各种技术经济关系、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等。无论是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还是以总量分析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学,都没有涉及产业这一层次。社会经济活动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企业消费者微观经济学产业中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总体宏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五)产业的涵义具有多层次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指工业,再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各产业。•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也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物质资料部门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也包括非物质资料部门(服务、信息、知识等)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甚至文化教育等部门。例如:文化产业•2009年,或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的元年。•国务院正式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规划。•同年,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双向关联:纵向关联、横向关联•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例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高新技术产业之后新的产业在发展。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向英国和美国已经占到国家GDP的7-8%,从经济学的原理来看,当一个产业占到整个国家产业5%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产业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导产业。•那么说现在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而且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整个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用现代的高新技术,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它结合起来,是文化成为创富创造的一个部分,这是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先导产业:•行业增长速度超过GDP,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影响较大;•是财富积聚速度最快的行业;•市场潜力大,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成长期;•产业关联系数大、技术联带功能强。例如:流通产业•经历了30年的改革,我国流通产业由落后变为先进,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弱小发展壮大,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贡献突出,“先导产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支柱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不同点在于,它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来源。•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研究和统计,2005年,中国信息、汽车(轿车)、机械(装备)三大支柱产业近80%的市场份额为外方所控制或占领。信息、汽车、机械等几大支柱产业都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几大命脉产业。•这一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依附的问题,而是一个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经济被掠夺。•支柱产业振兴,事关国家振兴,民族复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为此,两弹一星元勋、国家863计划倡议人王大珩、杨嘉墀,以及叶培大等几十位院士早于2003年就提出振兴支柱产业的建议,并获得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二)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三)国家标准分类法•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四)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产业相对应。•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五)两大部类分类法•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第Ⅱ部类。•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产品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果很难进行比较。(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优点:这种分类法具有直观、简便、易行的特点。它在研究和安排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重化工业化进程。•这种分类法来源于前苏联,只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不适合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缺陷:(1)没有涵盖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利于对产业经济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农轻重界限模糊,相当多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难于归类到哪一部门;(3)农轻重分类法也不够细分,一方面很难从深层次揭示农轻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难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这都给产业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七)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1.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一)四次产业分类法•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我国学者王树林的四次产业分类法: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领域。(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三)生产流程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是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相对于某一产业的工序位置来说的。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基准产业作比较的更加模糊的习惯称法。•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1什么是产业经济学•2.2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2.3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2.1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2.2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