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道路绿化整治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本次道路绿化整治工程位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设计范围内的道路分隔带、两侧绿化带基本已完成绿化种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治设计。设计范围包括:1、中心大道(宁桥大道—北七路)长约2.21km,机非隔离带5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10米,绿化面积约44200平方米;2、兴旺大道(09省道—东二路)及6号港,道路长约3.7km,道路两侧绿化带各10米;河道长约3.3km,北侧10米绿化带,南侧20米绿化带,绿化面积约173000平方米;3、北六路(11号港—西三路)及2号港,道路长2.25km,道路两侧绿化带各5米;河道长约2.25km,两侧各5米绿化带,绿化面积约45000平方米;北六路支路长约360米,道路南侧5米绿化带,绿化面积约1800平方米;4、西一路(宁桥大道—北七路)及5号港,道路长约2.23km,机非隔离带1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5米;河道长约1.4km,北侧10米绿化带,南侧5米绿化带,绿化面积约47760平方米;5、西二路(宁桥大道—北七路)长约2.38km,中间隔离带3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5米,绿化面积约30940平方米;6、北七路(西二路—东一路)长约1.78km,中间隔离带3米,道路两侧绿化带各5米,绿化面积约23140平方米;7、宁桥大道(09省道—东二路)长约3km,北侧高压绿化带约38米,绿化面积约114000平方米;合计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二、基础现状本区域处于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整改设计范围内绿地界线明确,绿化已基本实施完成,初步形成以中心大道和兴旺大道为开发区主要景观带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网。当地土质为粉沙土,偏碱性,土壤肥力差;道路绿化网包括3条港河,分别为兴旺大道北侧的6号港,北六路北侧的2号港和西一路西侧的5号港。在现场勘察之后,经过分析和总结,归纳出本区域绿化景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整治的解决途径。总体绿化基础较好,尤其是主干道绿化相对丰富和完善,绿量较大,绿化覆盖率较高。分车带的绿化情况较好。但是相对的有些问题比较明显:(1)总体空间层次感薄弱,道侧绿地树木片植轮廓模糊,相对于快速干道来说缺乏清晰的大尺度空间感受,特色太少。(2)道侧绿地色彩不够突出,虽然有不少色叶灌木、花灌木和秋色叶树等,但由于空间的排列并未突出大尺度的色彩,弱化了群体效果。(3)除了宁桥大道和中心大道交叉口的公园,其他道路交叉口均未有突出设计,仅有较为简单的植物配置。三、设计依据1、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控制详规2、原有绿地系统设计施工图3、国家有关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标准和规范4、开发区“环境立区”的要求四、设计原则1、特色性原则——设计中体现“大气、开放、现代”的风格,并根据本绿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征着重强化本绿地的特色与个性。2、人本性原则——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整体空间环境组织的基础上,突出创造较好的城市环境空间的公益性、服务性、舒适性要求。3、功能性原则——设计中充分考虑绿地的功能要求,满足道路绿化的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4、生态型原则——设计中除了营造较为丰富的植物景观外,应尽可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叶面积指数,及生物多样性的运用,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5、经济性原则——设计中充分考虑经济性,体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五、设计策略按照“整改、提升”的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绿地中可以满足整治设计要求、生长情况良好的苗木,在原基础上采取“只加不减”的方式,通过调整局部设计布局、苗木位置,增设小品等措施,达到造境、提升绿化景观档次、突出开发区特色、改善环境的目的。六、绿化设计特色1、“绿改彩”。原有植物色彩不够丰富或者不够突出,因此给每条道路设定一个主要色彩,在背景色下突出主要色彩,适当点缀其它颜色,以达到道路特色突出、丰富而不杂乱的色彩视觉效果。2、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等各方面环境因素,尽可能选择适宜树种,景观苗木结合当地特色。3、只增不减,以“移”为主。对于原有树木,基本采取只增加不减少、移动部分树木位置的方式,形成有规律的空间层次,来达到所需要的景观效果。4、大尺度化设计。开发区的道路车速较快,人眼里空间移动快,因此一切景观元素的尺寸宜扩大,多应用片植,达到景观视觉效果。5、生态化设计。在较宽的分车隔离带上,在不影响交通实现的提前下,进行乔灌草结合的种植方式,尽可能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道侧绿地应营造有丰富色彩、多样层次、季相变化的风景林,合理密植,空间隔断有通透。七、总体设计根据道路现有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彩色主题进行绿化整治设计。设计要点有:1、以“移”为主要手段,以改变植物的空间排列。2、成片植物穿插:球形树种和塔形高耸树种穿插,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穿插,色叶树种与非色叶树种穿插,开花树种与非开花树种穿插。3、乔木多成片但不拥挤,林下多地被但不空洞,用小乔木、灌木等有效丰富中层;同一水平层次植物合理控制种植间距,不同水平层次植物充分复合,有效提高绿量。4、贯穿简洁、大气的主基调,空间排列呈有规律的节奏重复,形成大尺度空间。横断面上大乔木在后,小乔木、灌木、地被依次向前排列。纵向上多为弧形阵列,厚薄有序,出现通透。5、大同小异。7条道路景观主体格调统一,但各条路之间又有适当区分,各有特色。兴旺大道:中间隔离带的银杏树阵是最为鲜明的景观特征。北侧6号港进行滨河景观设计。河道南侧有20米宽绿化带,可以适当增加绿地小路,以供行人在绿地内部沿着河道游览,既安全又可赏景。沿着河道设置大小不一的平台,适当延伸出水面,以增加亲水性。中心大道:重点放在道侧绿地。原有树木基本采取片植形式,具备一定的轮廓但不明显,空间感薄弱,通透感不够强。乔木前面灌木也为片植形式,较为自由的散列,但对于快速干道来说过于杂乱,没有规律和视觉重点。因此干道在不改变原有树种的种类和规格的基础上,只增加黄色落叶树种的数量,以移为主要手段,将部分大乔木适当后移,呈现出具备清晰弧形外廓的规则式形状,厚薄有序,出现通透;灌木也顺着乔木轮廓进行弧形排列,另外在弧形外凸的部位,增加花叶美人蕉片植带,色彩、形状、体量鲜明而引人注意,不仅增强弧形轮廓感,并给这条道路赋予了鲜明的植物外貌特征。宁桥大道:北侧高压绿化带的绿化特点为自然式配置。以红色植物为主。北六路:以香樟树为行道树,银杏树为背景,红枫、海棠为点缀,形成层次丰富,特点鲜明的道路绿化带。西一路:以银杏、无患子为骨干树种,玉兰为点景。在此基础上配置花灌木紫薇、鸡爪槭等加以丰富。在不同花期的树种复合配置,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西二路:以桂花、广玉兰常绿树种为基调树,次景种植低矮的小乔木或整形灌木球,体现出道路的简洁大气。北七路:道路两侧行道树以香樟为主要树种,机非隔离绿化带主要种植紫薇、乐昌含笑与银杏,下植层为金叶女贞、红花继木、小龙柏作为林下色带。道路两旁树种主要以鹅掌楸、玉兰、合欢等落叶乔木,下植八角金盘、春鹃、绣线菊等色彩丰富的灌木为主。八、主要节点设计节点设计为本方案另外一个重点,道路景观为线性景观,原有道路绿化刚刚完成,如果说调整有限的话,节点设计就相对不受限制。每一个节点即为路口转角处的设计,为人车流暂时停顿的一个点,因此可以在转角处进行适当的景观设计,既可以形成线性运动上视觉的焦点,不同的节点设计内容也可给予道路识别性,但设计不宜过于繁复以免过度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并以不影响交通视线和提高交通效率为前提。节点设计以现代、大气、简洁为风格,主要道路的交叉口为主要节点进行重点设计,次要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简单而明快,更小的支路口则以较为醒目的植物配置。1、中心大道—兴旺大道节点:为第一大节点,北侧滨河,节点轮廓东西较长,为椭圆形,设计主题为“河颂”。波纹形的植物形状象征河流的波涛,浮于花海上有一条木船,当落日余晖穿过层层景框时,人们仿佛可以看到流年时光里的水波船影。2、兴旺大道—09省道节点:弧形景墙成为向来往车辆行人提示进入该区域的重要标志。景墙为黄色文化石表面,上有镂空和题字。景墙所在地势微略抬高,背后高大乔木作为背景,前接开花灌木紧密拥簇;弧线形木栈道穿过景墙前,白卵石溪伴于木栈道旁,鲜花与景石点缀其中,将整个景墙醒目的衬托出来。3、其他小节点设计:基本元素有木栈道、色块灌木、花境,稍大的节点有小雕塑。风格既醒目又简洁。更小的节点设计更为简单,仅为几组景石或色彩鲜明的植物配置便足够,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