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8858@tom.com社会第三章产业结构主要内容:第一节产业结构概述第二节产业结构制约因素第三节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第四节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的含义(一)产业结构的含义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最初利用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分析经济问题时,其含义还不规范,它既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部之间的关系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部的企业关系结构和产业的地区分布。随着对产业经济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产业结构的概念和研究领域逐渐明确下来,产业结构理论逐步形成体系。第一节产业结构概述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1.产业结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2.产业结构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将国民经济划分成若干个产业。3.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主要反映产业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和方式。4.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首先反映的是各类经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情况,例如,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分布。其次反映的是国民经济总产出在各产业间的分布情况,例如,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值、总产量和劳务、利税额在各产业间的分布。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2)整体性(3)层次性(4)动态性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一个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产业结构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性,如系统性、层次性、有序性等等。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各种表象产出结构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常见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需求结构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创始人威廉.佩蒂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列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库兹涅兹、列昂惕夫、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等人。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一)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对象一般而言,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调整手段的研究、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产业关联分析的理论(二)产业结构研究的理论体系产业结构理论运用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解释和阐明产业经济活动过程和规律性,因此,它又是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数学和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的一门新的应用科学。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产业机构的涵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研究和了解制约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因素,正确认识产业结构现状和变动的原因、规律和趋势,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有效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节产业结构制约因素一、需求与产业结构需求的变化及其结构性的分布就成为决定产业结构根本性因素。首先,个人消费结构。其次,消费和投资(中间需求)的比例。再次,投资的产业流向变化。二、要素与产业结构要素的流动与集聚并不是直接对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产生作用的,而是首先被微观主体――“企业”吸纳之后,才形成对发展的积极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加速企业规模的壮大,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比;要素在增长潜力高、效益高的企业迅速集中,大大促进了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扩大了当地市场容量,提高了本区收入水平,有利于在全国空间范围内形成层次分明、梯度明显的产业分工格局。三、贸易与产业结构所谓区际贸易,是指在一国疆域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地区产品的出口刺激本地区需求增长和其他区域产品的进口以增加本地区供给来影响区内产业结构。通过区域贸易有利于各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比较利益。(一)区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制约因素区际贸易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外部因素传统理论认为,区际贸易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是区域之间的需求,一是区域之间的贸易障碍。如果说区域之间的需求与区域贸易成正比的话,那么区域之间的贸易障碍与区域贸易就构成反比例关系了。但是,这种分析有着其内在的不合理之处。(二)区际贸易――分工与产业结构演进的联系区际贸易的逐步加强,必然强化空间的分工格局。而分工作为区际贸易的伴生物,不仅涉及区域内部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由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联系还涉及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四、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进步影响需求结构,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技术进步影响供给结构,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之所以能够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关键是通过各产业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一致性来实现的。五、国家政策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产业政策是指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依据。为了实现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因此相应变动。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产业结构的五个影响因素,包括需求、要素、贸易、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三次产业所占地位各不相同。(二)从三大产业内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体现为三大产业内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第三节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三)从资源结构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演变。(四)从市场导向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由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的演变。(五)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成熟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对不同产业收入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配第定律。克拉克在其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霍夫曼定律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称之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高加工度化过程所谓的高加工度化,是指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高加工度化过程体现了工业经济不断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经济服务化趋势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实证的研究结果与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并不相符:这些国家的第一次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自70年代以来下降的势头都有所减缓;第二次产业的相对比重,在70年代以后也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工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到。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一)配第―克拉克定理(二)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库兹涅茨法则(三)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霍夫曼定理(四)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五)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理论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必须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化则必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既是产业演进的过程,也是产业发展的目标。第四节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内容(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使产业结构由合理化向高度化方向演进。(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物质生产的要素配置和利用合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适当,能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保证。因为只有产业间保持一致协调的发展关系,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协调增长,否则只能阻碍经济增长。(二)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产业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考察其是否合理,依据的标准必须全面,而且要结合一国或一地区的具体情况去分析。1.各产业间的发展比例是否协调2.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3.产出是否能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定方法(1)国际比较法(2)影子价格分析法(3)需求适应性判断法(4)结构效果法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逐次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与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产值、就业人员和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体现为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体现1.从三大产业发展的方向看,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方向演进2.从产业的资源结构发展方向来看,产业结构的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顺次向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3.从产品制造的结构上来看,由加工工业中初级产品制造占优势向中间产品制造和最终产品制造占优势方向发展。(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定标准1.标准结构法,这是库兹涅兹提出的衡量方法。2.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3.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比重法(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1.单个产业部门的变化趋势2.整个产业部门的变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调整社会供给结构使之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下,实现供求结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