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环境与战略分析姓名:董剑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MBA)指导教师:林汉川20041101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环境与战略分析作者:董剑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大鹏我国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2007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是资产证券化领域内开展最早、规模最大的证券品种,自1970年在美国诞生以来,以其对金融服务体系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整体效率的提升、对住宅金融体系的完善而彰显出积极的作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品种。然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国内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定量研究较少,多以证券发行制度安排和交易结构设计的比较分析为主。证券的定价是发行和交易的核心内容,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定价研究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紧迫的课题。论文将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定价和投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和操作流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风险、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技术分析。实证发现我国的提前还款风险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我国主要发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且不提供抵押贷款再融资,造成我国在利率上升时提前还款大幅增加,提前还款的独特性对我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定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论文总结得出计划摊还债券是最适合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现状的证券品种。其次,论文对国外的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开展了比较分析,总结出资产证券化在国外成功开展的原因。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和特点,研究了美国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完善对资产证券化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今后在推进资产证券化时应采取的措施。再次,论文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定价进行探讨。在分析不同定价方法的优劣基础上,论文总结出我国抵押贷款的提前还款规律,提出应将提前还款的季节性因素纳入到提前还款模型中,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的原理,结合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创新地应用期权调整利差的方法为我国的提前还款期权进行定价。通过对“建元2005-1个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期权调整利差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建元”的提前还款期权调整利差,并发现提前还款率波动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有显著影响。论文研究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利率风险测度。由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未来现金流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久期、凸性方法对其失效。论文在期权调整利差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创新地计算出“建元2005-1个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期权调整久期和期权调整凸性。论文还对投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应关注的因素和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期权调整久期来构建免疫组合,避免投资期内的收益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2.期刊论文詹绚伟.柴效武反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可行性探讨-商业时代2005,(21)本文在反抵押贷款这一养老保险的全新思路基础上,结合当今国际流行的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论述了反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可行性,提出反抵押贷款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3.学位论文吴仅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抵押贷款证券化视角2008始于住房抵押贷款操作的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产证券化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流动性、分散风险、提供新的投资融资品种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是最早进行资产证券化、也是资产证券化最发达的国家。70年代至今,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以保证资产证券化通过构建一个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来保证融资的成功。那么,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和次贷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资产证券化的放大效应是怎样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呢?这都是本篇论文尝试回答的问题.本文的思路是首先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入手。介绍了其抵押贷款市场的三种分类: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接下来重点介绍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产品。正是由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及其创新,使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住宅金融市场。随着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增长,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不匹配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积聚:再加上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经济环境变化的推动,美国资产证券化开始进入孕育和成长阶段。文章随后介绍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和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这部分以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机制为前提,介绍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市场主体主要由房利美、吉利美和房地美构成。接下来文章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和原因。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历史入手,通过回顾美国过去的房贷市场,以节俭储蓄机构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美国传统住宅间接融资体制,并指出了其最大的缺陷:信贷链条短,抗风险能力不足;信贷资产单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不匹配”的问题十分突出。接着以次贷危机的缘起、隐匿到最终爆发为线索,揭露了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和形成机制。同时,论文揭示从次级贷到次级债危机的本质。因为美国次级贷危机到次级债并不是偶然和突然爆发的,而是一个必然和渐进的过程。从本质上看,美国的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严重失衡是引发次级债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论文也指出了低利率环境下的信用市场膨胀,离不开近年来美国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投资工具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和杠杆贷款等新的市场参与者的涌入。一些不考虑风险管理和遵守审慎原则的中介在协助投资者饶开监管和规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银行也通过利用表外工具避开监管者,结果对风险的低估和无视风险、杠杆的大量使用造成资产急剧膨胀,发展到最后的难以控制,大量潜在风险不断聚集,遇到爆破点引发连锁反应,由次级贷危机发展成次级债危机,使大批投资者蒙受损失,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次贷危机从爆发,通过其传导机制,经过几个阶段,最后扩大到全球。第一阶段,次贷积累和证券化。在持续低利率政策的作用下,美国货币市场环境较为宽松,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率,纷纷降低贷款条件,为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次贷市场迅速发展。由此美国房地产市场积聚起大量泡沫,泡沫的产生造成房价虚高,反过来又使贷款人倾向于进一步放款。正是贷款量和房价的相互作用,为次贷积累创造了条件。贷款人进而通过证券化将次贷产品转移出资产负债表,具体做法是成立相对独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由特殊目的公司将积累的次贷进行证券化,从而实现贷款人转移风险的目的。第二阶段,生成和销售次贷衍生品。特殊目的公司在形成基础的次贷证券化产品后,通过估价模型计算不同贷款的风险,并按照风险等级打包,确定各风险等级产品的收益率,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一方面,特殊目的公司通过证券化产品ABCP实现流动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出售CDO等结构性次贷衍生品,进一步扩大了次贷交易者的范围。次贷衍生品对投资者来讲有两大优势,一是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二是具有评级公司的较高评级。实际上,投资者无从了解次贷的实际情况,对评级机构依赖性较高,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第三阶段,次贷违约情况大量出现。在次贷合同安排中,通常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后,会进行利率重置,由固定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从2004年开始,美联储为了防范通货膨胀开始加息,增加了处于利率重置期的次贷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而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趋势,次贷借款人难以通过转按揭或转卖房屋等手段减轻还款压力,于是在2002年至2004年次贷市场迅速发展时期发放的次贷在2006年至2007年出现了第一波大范围违约。资料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的2007年第三、四季度住房抵押贷款拖欠数量分别占贷款总数的5.59%和5.82%。次贷拖欠率的提高成为次贷危机传导的导火索。第四阶段,市场流动性丧失。资产证券化产品得以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市场流动性的保障。由于次贷违约率上升,以次贷产品为抵押品的债券就面临着无人购买的局面。同时,特殊目的公司难以从商业票据市场获得融资,也无法对其已经发行的商业票据进行展期。市场流动性下降进一步造成恐慌,与次贷相关的衍生品价值大幅下降,引起衍生品持有人的抛售行为,进而造成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赎回,资金链断裂使市场流动性继续下降。第五阶段,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亏损。次贷危机的进一步传导体现在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各国投资者亏损,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每次次贷损失数据公布,都会引起全球股票市场震荡。这一传导机制的实质是全球性信用危机,投资者出于对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的判断,以及对次贷产品不信任,减持次贷相关产品。由此造成了包括花旗、瑞银等大型投资者的巨额损失。第六阶段,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次贷危机使各国央行不得不采取各种紧急措施,以避免危机蔓延。其中较为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向金融市场注资、降低利率和再贴现率。除此以外,各国中央银行还采取发表声明、拍卖贷款、创新金融工具提供流动性等方式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第七阶段,危机损失进一步暴露,引起新一轮动荡。由于目前还不能准确估计次贷危机的全部损失,尤其是次贷衍生品设计较为复杂,且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难以测算确切实际损失,因此市场普遍的反应就是尽量捂紧银根,并尽快脱离次贷相关市场。由于次贷危机的损失是逐渐暴露的,加上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引起市场恐慌加剧。直接的表现就是,各国中央银行恢复市场流动性的措施只能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使市场恢复,但马上就会产生新一轮动荡。紧接着本文提出了次贷危机的形成机制:首先是资产证券化使“次贷”变“次债”;加息使“次贷”变“坏贷”;证券化与加息使“次贷”变“坏债”;坏债导致流动性降低,投资信心降低,最后导致了资金链条断裂,经济下滑.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谨慎提高利率的政策,推进汇率机制的改革,刺激内需,稳定增长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文章结构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介绍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及其产品。主要介绍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分类以及它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产品的分类和创新。第三章介绍了美国资产证券化和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分别从美国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及其步骤和美国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流程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原因。本章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入手,揭示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且具有其深层原因,是一环扣一环的结果。同时,本章重点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角度,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五章介绍了次贷危机的传导及形成、放大机制。指出次贷危机正通过房地产市场、建筑及相关行业一步步深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以及次贷危机的形成机制是“次贷---加息---坏贷---坏债---投资者信心下降---贷款资金来源减少---GDP下降”第六章提出针对次贷危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没有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泛泛而谈,而且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2.分析了危机的形成机制:“次贷---加息---坏贷---坏债---投资者信心下降---贷款资金来源减少---GDP下降”。4.期刊论文肖华东.乔雪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对资产证券化的再思考-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当代重要的融资机制,具有自身特有的优越性,但其也会产生譬如道德风险、证券化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本文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为切入点,从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角度对资产证券化在分散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再思考.5.学位论文黄河从次贷危机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2009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后,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场以机构化、自由化、全球化为主旋律的深刻变革席卷全球。这场变革,掀起了金融机构的合并浪潮、金融业务的融合浪潮和资产证券化浪潮。其中,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创新之一。传统的融资方式以资金需求方的企业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