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5篇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通常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正式举办之前,大家在认真准备合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了吧。活动方案可以让更加了解此次活动,写活动方案时注意进行合理的安排。您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了吗?下面是栏目网友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分享的“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5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11.项目背景:根据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第二期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的通知》(苏教体艺〔XX〕7号)文件精神和《XX年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指南》,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做好XX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省级国内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XX〕3号)的要求,作为省指定培训基地,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负责承担淮安市、宿迁市普通初中体育教师303人的培训任务,特制定《XX年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方案》。2.培训主题:提升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课余训练与竞赛方面的指导能力。3.培训目标:培训总目标: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本次培训的主题。拓宽学校体育工作的视野,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融入课余训练的新领域;创新学校体育工作的思维,在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体育教育价值、目的与任务的同时,关注有运动天赋的后备人才的发掘、培养与指导;更新学校体育工作的观念,在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的同时,建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人才观”。具体目标:1、学习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了解我省针对加强学习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与措施;为持续推进学习体育工作的改革实施和“教体融合”的转型,奠定认识基矗2、介绍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的新成果,为准确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有效实施体育教育学、科学指导课余训练、奠定理论基矗3、总结十年新课程教学改革和“体教结合”的实践经验,研讨“阳光体育”和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措施,为有效实施体育教育学,有效推进阳光体育、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效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并形成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奠定基矗4、针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强化参培教师在运动选材、课余训练、竞赛组织、器材使用保养、场馆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以实践性、操作性为主,重点加强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研修。为体育后备人才得培养,奠定基础阶段教练人才基矗4.培训对象:淮安市、宿迁市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或中学骨干教师和县区教研室体育学科教研员。本次培训分两批共计303名。5.培训内容:培训的课程模块、课程名称、主要内容等。按照《XX年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指南》的内容执行。同时,适当增加具有我院特色,适合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内容。具体参见附件材料。6.培训模式、方式:培训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及具体的教学方式。1集中授课:由“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省内知名专家、县市区体育教研员,以及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训练方面的教授组成讲师团,完成培训计划通识理论课程、专题教育课程的培训。讲授采用大班教学为主(每班75人左右)2观摩学习:采用大班到淮安市中学进行规定内容的观摩,观摩讨论采用分组形式(分成2-3组,相关讲师团成员参加各组讨论)。7.培训师资:根据相关要求,聘请了相关专家。具体见附件材料。8.教学计划:祥见附件2-3。培训分两批次进行,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计40学时。第一批6月1-5日,159人;第二批6月6-10日,144人。9.考核评价:以制定初中校体育教学教案和运动项目训练计划(或大课间活动计划)为主,结合讨论发言、考勤情况及培训小结评定。10.项目组织与管理:1、成立培训组织管理机构。由体育学院院长李雷教授任组长,体育学院书记杨洪辉、副院长周卫东、成教教务秘书何宾任组员。2、选派专人担任教学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广泛吸收课改信息,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3、选派专人担任生活班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1.培训资源情况:本次培训后形成的培训课程资源、网络资源、案例资源以及实践基地资源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将部分授课资料上传共享,观摩课的视频资料共享,为学员提供交流和学习平台。12.保障条件:由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领导负责,落实、安排培训学员的通知、报到、教学场馆、器材设备准备的后勤保障工作。食宿接待由淮阴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2为实现达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系里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办法。一、“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件1、教学能力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2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3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4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组织与指导工作;5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2、教科研能力1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教材;2积极探索中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程序1、“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每年受理一次,一般时间为每年九月。2、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填写医学系“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支持材料。3、申请人由系部对申请人的申报表及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最终由学校认定。4、由学校颁发“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三、“双师型”教师的待遇1、对确认为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按学校《关于教职工提高学历学位和进修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享受相应待遇。2、对确认为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在技术职务评审或专业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3、每年优先选派“双师型”教师参加专业、行业的交流会议。4、有计划地优先选派“双师型”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四、“双师型”教师的职责1、学年应承担一门及以上实践课程(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的教学工作。2、五年内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中的一种:1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其到周边医院兼职或工作,了解医院信息,增强行业职业实践能力;2主持(或主要参与)实验室建设。五、“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在分析专业需求和教师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注意教师群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的整体优化。2、在每年预算的.教师培训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专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3、要为教师申请“双师型”教师资格创造条件,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践、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考取高级技术(技能)等级证书。4、在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通过各种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学校办学宗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要积极与医院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专家或技术能手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对教学效果优秀者给予奖励。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3一、培训目标针对深化课改中全省中小学一线教师遇到的教学设计能力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科研能力不足、自我成长和发展遇到困惑等问题,面向全省各学段、各学科和班主任教师开展专题远程培训。通过线上学习、网络交流、自主学习、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一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二、培训对象及培训时间(一)培训对象各市根据当年省教育厅下达的网络培训专题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学段学科和班主任老师参加培训。培训对象必须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常用操作与网络的应用技能。各地在完成省级网络培训计划的同时,可以申请适当增加参加网络培训的人数。(二)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初至12月底,具体时间以系统里项目开展时间为准,由各地按照当地需要在规定时间段内选定;学员网络学习时间为15天;学时数为30学时。三、培训形式主要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模式。1、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登录站自主学习,并借助网络环境与网络培训辅导人员及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完成培训课程;2、结合线上学习,线下自主拓展学习其他相关内容;3、各市有计划地组织线下集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成效。四、培训考核根据各项目要求,主要考核学员学时数、完成作业合格率、参与讨论率、参与专家在线率和现场考核情况(现场考核方式另行通知),具体按照系统内设定参数进行。(一)组织方法1、由省教师培训中心对“省—市—班级”的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控;2、将参训率、在线学习时数、作业完成率、参与讨论率、作业质量等作为定量监控的重要指标;3、定期召开学情通报会;4、市项目办参照省项目办发布的学情数据协调管理本市工作;5、辅导人员引导学员深度学习,有效学习,避免和克服形式化、表面化;(二)考核内容(非实验操作类)学员考核办法,对学员网络学习情况进行三项考核(见下表),系统结合学习数据照此评定学员成绩,80分及其以上者为合格。五、纪律要求:这次培训是由学校统一布置安排的大规模、全员参与的学习、培训活动,既是信息技术培训,同时也是本学期校本培训内容(要算继续教育学时的),学校非常重视,为了使本次培训活动能够落到实处,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教多的、有用的知识,特别提出以下纪律要求:1、按时到达规定地点,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2、学习时要签到,不代签3、上课过程中不随意走动,不大声交谈4、由于电脑房内禁止吸烟,并且里面有许多女教师,请各位男同胞多多给予照顾,学习期间不吸烟。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4一、指导思想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全面落实教师培训工作。二、目标与要求1、了解课程改革背景、理念与目标,重点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2、掌握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3、究并实践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三、培训内容新课程培训,包括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重点对有效性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内容:1、我对新教材的感悟;2、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了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优秀经验交流;4、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5、自选新课程的某一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认真学习,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进行自主研修;6、进行教育叙事,讲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四、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五、培训安排1、全员校本培训,7月12日起,时间一周,由学校组织。2、市级各类培训,按上级发的通知要求落实。3、资源在线培训,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训。4、区级集中培训,8月底9月初,由区教科中心组织,具体安排看通知。六、培训方式根据“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运用专家讲座、课例研讨、教学反思、小组讨论、教育叙事、合作学习和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七、工作内容与任务1、制定暑期校本培训计划。2、落实培训具体内容、方式、施训人员、培训资料及进度安排等。3、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七、纪律要求:这次培训是由学校统一布置安排的大规模、全员参与的学习、培训活动,既是信息技术培训,同时也是本学期校本培训内容(要算继续教育学时的),学校非常重视,为了使本次培训活动能够落到实处,让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教多的、有用的知识,特别提出以下纪律要求:1、按时到达规定地点,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2、学习时要签到,不代签3、上课过程中不随意走动,不大声交谈4、由于电脑房内禁止吸烟,并且里面有许多女教师,请各位男同胞多多给予照顾,学习期间不吸烟。四年级教育培训新任老师专业方案5培养一大批“双师型”的教师,是职业中学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我系教师队伍能适应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