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4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4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第一篇】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征程上,着眼于实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切实领悟这一思想内涵,着力推动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培育学生坚定的信念。伟大建党精神首先展现的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之际为实现中华民族自强而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生动注释了一个道理: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青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前,我国青年学子整体上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正确、奋发有为的一代。但不可否认,也存在少数看似内心遇事淡定、无甚波澜、云淡风轻的所谓“佛系”青年,他们实则心无大志、不关心个人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更不能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不是100年前在嘉兴南湖红船上那群青年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哪来中华民族今天的兴盛。今天的中国,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国发展仍有一些短板,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设备还受制于人,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一代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要主动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将创新精神的锻造、培养作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锤炼学生的奋斗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奋斗者的历史。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从嘉兴南湖红船起航奋斗,为今天新时代的奋斗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代青年当不畏艰辛、接续奋斗,做新时代的弄潮儿。青年大学生大多将走上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他们不仅要在精神上具有奋斗的品格,还必须在思想上准备奋斗,在行动上勇于奋斗。因此,高校要以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来鼓舞和激励青年大学生,要以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来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学习和实践中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还要锤炼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品格。第四,陶冶学生的奉献精神。从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吸引了无数青年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从井冈山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四川汶川大地震事件和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奉献精神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在青年人身上的生动体现和丰富内容。当前,我们建设的美好生活和伟大事业正需要广大青年为之奉献牺牲。青年大学生大部分将来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去工作,面临着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现实问题,不具备奉献牺牲精神是很难胜任的。因此,我们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要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为国家前途命运奉献牺牲的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的奉献精神。(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红色基因根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第二篇】摘要: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共产党人和党外仁人志士,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从而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关键词:红岩精神;南方局;中国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经历着各种苦难辉煌中,创造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1]。她因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与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息息相关,在中国革命精神的宝库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红岩精神的由来重庆红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红岩精神正是以南方局所在地“红岩”为象征而命名的。“红岩精神”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个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的宣传过程中。当时,为宣传小说,《中国青年报》在1962年6月14日的第四版专门设置了“红岩精神赞”一栏,其中的《昂首和埋头》一文最后写道:“我赞颂昂首屹立的‘红岩’精神,我也赞扬埋头苦干的‘红岩’精神”[2]253。这是目前发现的史料中最早出现“红岩精神”概念的。当然,此时的红岩精神主要指的就是《红岩》小说中以江竹筠、许建业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精神。“红岩精神”概念再次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6月11日,原《新华日报》最后一任总编辑熊复同志回到阔别经年的红岩村,重游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后,写下了四首都以“红岩精神”开头的诗:红岩精神放光辉,艰难最是创业时。长忆鞠躬尽瘁日,不忘“江南一叶”诗。红岩精神放光芒,九载山城意气扬。魔窟深处酿霹雳,笔墨生涯即战场。红岩精神放光明,霜雪资质松柏情。敢入虎穴擒虎子,别有异军新华人。红岩精神悠且久,八方风雨济同舟。黑夜尽处鸡唱晓,红日冉冉照神州。随后,1985年10月14日,周恩来的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原南方局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视察重庆,重上红岩这片热土。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邓颖超忆古思今,感慨不已,挥笔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重庆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邓颖超是正式提出“红岩精神”概念的第一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从此,红岩精神得以冠名,并传扬开来。熊复、邓颖超所提的“红岩精神”已不仅仅是红岩英烈的斗争精神,而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艰难复杂的斗争中培养和铸就的革命精神,涵盖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岩战斗、生活期间形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当然也包括在南方局领导下的江竹筠、许建业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精神。199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来到重庆,视察红岩后,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伟大号召。在重庆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十一年后,2002年江泽民同志第四次视察重庆,对红岩精神做出了经典论述:“风雨如磐的斗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3]401同一年的10月,胡锦涛同志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2010年12月,同志在重庆市党政干部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16年1月,更是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实打实、能感知、可衡量的。大家熟知的《红岩》,虽然是小说,但主要人物有原型,主要事件有史实。我读《红岩》是40多年前的事了,至今还记得江姐的难友们赞颂她的话:‘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领导人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和时代意义,并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至此,孕育于抗日战争时期,发源于重庆西北郊的红岩历史文化,从此有了一个确定的名称――红岩精神。从此,作为烈士精神和南方局革命精神遗产结晶的“红岩精神”合二为一,成为新时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二、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时代背景的差异,红岩精神又有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独具魅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革命智慧南方局是党中央建立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前哨阵地,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之上,其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坚韧的奋斗精神”[4]128是周恩来和南方局全体人员的基本精神。在极为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审时度势,领导南方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对国民党顽固派既团结又斗争。通过复杂的谈判斗争,既表明共产党对国共合作抗战的诚意,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相忍为国”“斗而不破”,团结教育了中间势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维系了国共合作的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南方局的重大贡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慧。(二)“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崇高人格抗战时期的重庆,汇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统治阶级不顾前方吃紧,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社会环境有如“染缸”。红岩的共产党人身处“淤泥”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发展党的事业的需要,“同流”则不可避免。但在周恩来的带领下,红岩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这一特殊环境里,信念坚定,洁身自好。这种“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崇高人格正是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最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内涵,也是异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质。(三)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南方局在重庆秘密成立。此时南方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这也是其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工作[5]10。周恩来带领南方局广大共产党员“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泛的人们一道斗争”[4]330。尽可能将国民党统治区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都团结在抗战、民主的旗帜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从而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共统战实践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共统战思想成熟期的代表。(四)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在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既有处乱不惊、善处逆境的智慧,又有宁难不苟、舍生忘死的勇气。他们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长期坚守重庆,屹立红岩,经受各种考验,开拓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经常告诫同志们:“我们应从最坏的可能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要准备被捕、坐牢,甚至被杀头!不管形势如何严峻,我周恩来和同志们在一起!”正是在周恩来等领导的培育下,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不同战线上涌现出叶挺、张文彬、何功伟、张露萍、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许建业、刘国■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他们“临难勿苟免、以身殉真理”[6]52,用热血和生命践行和发扬红岩精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