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所謂的財務騙局是指公司刻意扭曲、捏造財務報表,使得投資者無法獲得公開且正確的資訊,有些財務騙局為良性的(修訂會計假設),有的則為惡性的(詐欺性的認列虛構盈收),不論公司虛報財務報表時的立意為何都應該抱持著不欺騙社會投資大眾為原則。在所有的會計騙局中最主要的方法有二種:膨脹本期盈收與利得,或是短列本期費用以膨脹盈餘。短列本期盈收或膨脹本期費用,使得本期盈餘減少以膨脹下期盈餘(此方法是為了能讓盈餘移轉至未來真正需要盈餘時的時機,即用來膨脹未來的盈餘。)一般來說,虛灌盈餘比在費用上動手腳所造成的後果更嚴重,而本組這次主要是介紹企業以一次性利得來虛灌盈餘的手法。利用此手法的技巧有以下四種,本組將會逐一介紹:出售價值遭低估的資產來膨脹盈餘。將投資收益或利得列為營收的一部分。以投資收益或利得直接抵銷營運成本。將資產負債表科目重新分類,並從中創造利益。2花招一:出售價值被低估的資產以膨脹盈餘將市場價值高於成本或帳面價值的資產予以出售,若資產的帳面價值被過於低估,則公司在出售此類資產時所獲得的利得便會十分的可觀。因此,投資大眾在研讀公司的財務報表時,對於出售資產所獲得的非經常性利得就應特別留意與小心。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常見到資產被低估的形式有以下二種:企業以合併權益法列記營運合併時所收購的資產。企業多年前收購房地產或其他投資,而這些投資目前已大幅度升值。所謂的合併權益法是假定合併後的企業個體,其股東權益是由參與合併的公司的股東權益融合而得,即在合併權益法之下母公司是以股票來交換子公司的股票。因此,此類合併法並沒有發生購買行為及購買價格,故不需改變其會計評價基礎。另外,合併後公司的資產、負債與保留盈餘是由參與合併的各公司將其資產、負債及保留盈餘按其帳面價值相加而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合併權益法存在一項假設,即假設參與合併的各公司於成立時即已合併,所以公司在合併當年的損益皆須相加以作為新會計個體當年的損益。由於市場上通貨膨脹的影響,造成資產市價往往會高於帳面價值,再加上公司若以合併權益法進行合併則公司便會以資產的帳面價值來入帳,所以在未來若以公平市價來出售資產時,企業便可以獲取資產帳面成本與實際公平市價間的巨額價差,將被壓抑的盈餘釋出。因此,投資人與債權人在觀察公司的財務報表時,對於資產列記成本低於公平市價所造成的資產出售利得與收益應予以剔除。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01年6月,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了財務會計準則聲明,第141條「企業合併」與第142條「商譽及其它無形資產」,並自新會計年度2001年12月15日後生效適用。在新的原則下,商3譽與使用年限無法界定的無形資產不再需要進行攤銷,但須依照該聲明中的規定,每年進行毀損鑑定;而其它無形資產則仍繼續在其可使用年限中進行逐年攤提。此外,依規定,合併權益法將成為歷史不再適用。除了上述企業因採用合併權益法造成資產價值被低估之外,企業在多年前所進行的投資計劃其價值在現在亦可能被低估。例如A公司在87年以40萬元購得一塊土地,且這塊土地目前的市價增值為200萬元,但A公司並未按時提列土地增值準備,因此公司帳面上的土地成本便會被列記為40萬元。之後在92年土地被以目前的市值售出,則其間所隱藏的160萬元利益就會成為A公司的獲利,讓投資人以為A公司營運狀況十分成功。假設政府於89年公告土地現值為100萬元,在90年的公告現值為150萬元,則應提列土地增值準備,且無土地增值稅。未提列土地增值準備之分錄:有提列土地增值準備之分錄:87年購入土地87年購入土地借:土地400,000借:土地400,000貸:現金400,000貸:現金400,00092年出售土地89年借:現金2,000,000借:土地600,000貸:土地400,000貸:資本公積-出售土地利得1,600,000土地重估增值準備600,00090年借:土地500,000貸:資本公積-土地重估增值準備500,00092年出售土地借:現金2,000,000貸:土地1,500,000出售土地利得500,0004雖然目前的會計制度並無強制規定企業對於土地的增值需提列準備,因此不論有無提列增值準備其出售土地所獲得的利得都是獲得一般大眾承認,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售土地的利得是一次認列時,則會使得當年度的盈餘大幅度的增加,進而誤導投資人以為企業在該年度的營運狀況十分良好,對於這一點投資人應多加留意。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架構之下,認列資產漲價後之出售利得仍是廣受認同的原則,但對於營業獲利情況不佳,卻不斷以出售被低估的資產來膨脹淨利的公司,投資人就應提高警覺,特別是在季末或年終時才出售資產的公司。花招二:將投資收益或利得列為營收的一部份投資收益的涵蓋範圍直接投資收益意指本地居民從直接投資海外業務所賺取的收益,而對該業務有持久利益或在管理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和控制權。這些收益的形式包括公司間債務的淨利息收益、派發紅利的收益、應佔的未派盈利及租金。有價證券投資收益是指本地居民從投資非本地股票及債券所得的收益。與直接投資者不同,有價證券投資者在投資非本地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及債券時,對該企業無持久的利益或在管理方面的影響力。持有一間公司不足10%股份便意味著是有價證券投資。5其他投資收益是指從其他非本地財務債權及負債所得的對外利息收益的流動,而這些收益並不屬於直接投資收益或有價證券投資收益,例子有短期及長期非市場上買賣的貸款、存款、財務租約、貿易信貸等。資料來源:網頁資料投資收益涵蓋範圍我們依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規定,當企業提列一次性收益的時候,應該將這些收益和原來的繼續營業部門收益分開列記。而有些企業就會利用這個機會把非營業的利得列入銷貨收入或營業利益,來掩飾企業日益惡化的營運狀況。一般我們所定義的本業收益是來自於公司直營店面、權利金、初期經銷費與地方發展費用等,而不是利息、房地產或軟體費用等。而所應該扣除的費用則包括了產品成本、薪資及福利費用和一般及行政費用等。例子A公司投資於B公司獲得了一筆投資收益款項50萬元,但A公司為了美化公司的營收,將此筆投資收益列記為營業收入,以增加帳面盈餘。錯誤分錄正確分錄借:現金500,000借:現金500,000貸:銷貨收入500,000貸:短期投資收益500,0006花招三:將投資收益或利得列為營業費用的減項某些企業利用一次性利得與其他非營業收益列為營業費用的減項,將費用隱藏起來,這樣的手法通常有下列兩項:企業自其退休基金資產中獲得意外的利得,導致其提報的退休基金費用減少,或甚至出現退休基金收益。企業自處分投資案中獲得意外的利得,並將這些利得列為營業費用的減項。一般說來大部分的公司或企業都是將退休金費用納入營業費用中,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退休基金的投資利得有可能會超過退休基金費用,進而形成退休基金收益,再用來藉此列為營業費用的減項。因此我們可以從企業是否有超額提撥的退休基金計劃中獲取意外的利得,或是企業是否有竄改退休基金的會計假設來判斷企業是否有利用會計手法來美化盈餘的可能。(見表1)另外,企業有時也會利用意外獲得的投資收益來作為營業費用的減項。正常來說,企業的投資收益是要另外在損益表中列記投資收益科目,並且與一般營業的收益分開列記,但是有時企業卻將屬於一次性利得的投資收益列入營業費用的減項,來膨脹盈餘。這也是我們社會大眾需要留心注意的一種人為方式的會計計謀之一。(見表2)7表1正常認列退休金費用的情況下:損益表銷貨收入500,000減:銷貨成本(200,000)銷貨毛利300,000營業費用退休金費用100,000廣告費用20,000總營業費用(120,000)營業純益180,000其他營業外收入退休金投資收益20,000淨利200,000因超額提列退休準備金,造成退休金投資收益增加,使得退休金費用減少列記,造成營業純益的虛增,使得投資人認為公司營運狀況良好:損益表銷貨收入500,000減:銷貨成本(200,000)銷貨毛利300,000營業費用退休金費用80,000廣告費用20,000總營業費用(100,000)營業純益200,000淨利200,0008表2正常情況之下,投資收益應另外列記於損益表的其他營業外收入:損益表銷貨收入500,000減:銷貨成本(200,000)銷貨毛利300,000營業費用一般性費用100,000廣告費用20,000總營業費用(120,000)營業純益180,000其他營業外收入短期投資收益50,000淨利230,000下表為將投資收益列記於營業費用的抵減項目之後的損益表,雖然所計算的淨利都相同,但是卻會誤導投資人對於公司的營運狀況的不了解。損益表銷貨收入500,000減:銷貨成本(200,000)銷貨毛利300,000營業費用一般性費用50,000廣告費用20,000總營業費用(70,000)營業純益230,000淨利230,0009花招四:將資產負債表科目重新分類以創造盈餘由於課本上的第四花招介紹不多,如果只單單看過去,也不是很了解他在說明什麼,於是本組找了一些資料來做補充,這樣才會使班上其他同學更為了解第四花招是如何來美化帳目的。而就投資標的而言,上市證券投資之分類可分為:持有至到期日證券(Held-to-MaturitySecurities)經常交易證券(TradingSecurities)備供出售證券(SecuritiesAvailable-for-Sale)(一)持有至到期日證券(Held-to-MaturitySecurities)歸類為持有至到期日之證券投資,,必須投資人有積極意圖及能力將證券持有至到期日,此類證券僅限於債務證券,因為權益證券無到期日。凡歸類為持有至到期日之債務證券投資,一律按『攤銷後成本』評價,不考慮公平價值之變動,亦即不認列未實現持有損益(指公平價值與帳面價值之差額)。因為既擬持有至到期日,則該債券投資之未來現金流量已經固定(每期付息,到期還本),市價之變動與投資之現金流量無關,故揭露公平價值之資訊並無意義。(二)經常交易證券(TradingSecurities)凡買入及持有證券之主要目的係在短期內將其出售,以賺取買賣差價者均屬之,經常交易係指積極而頻繁的買賣活動,主要目的在賺取短期差價之利益,故證券持有期間通常不超過三個月,有時僅持有數日或數小時。經常交易證券投資在期末如尚未出售,應按公平價值評價,故可認列10未實現利益,公平價值與成本之差額為未實現持有損益,應列入損益表,以計算本期損益。若總市價低於總成本,則用『評價調整』科目將總成本降到總市價,其會計分錄為證券投資未實現持有損益xxx(列入損益表)證券投資評價調整xxx(三)備供出售證券(SecuritiesAvailable-for-Sale)凡不屬於經常交易及持有至到期日之證券投資,均為屬於被供出售之證券投資。備供出售證券投資期末應按公平價值(市價)評價,公平價值與購入成本之差額,稱為未實現持有損益,應列為股東權益之項目,而不計入損益。並於市價低於成本時認列『證券投資未實現持有損益』及『證券投資評價調整』科目,前者不列入損益計算,於資產負債表上列為股東權益之減項,後者列為證券投資之減項。(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第27條)其會計分錄為:證券投資未實現持有損益xxx(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證券投資評價調整xxx11證券投資之會計處理方法分類評價方法未實現持有損益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日證券攤銷後成本法不認列利息收入(含溢折價攤銷),出損益經常交易證券公平市價法認列,計入損益利息收入,未實現持有損益,出售損益備供出售證券公平市價法認列,作為股東權益項目利息收入,出售損益資料來源:證券基金會=B重點(一)經常交易和備供出售二種,兩者均用公平市價法評價,但前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