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2卷第5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2No.52009年9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LIBERALARTSEDITION)Sep.2009——————————————收稿日期:2008-12-15作者简介:方忠(1979-),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会展经济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方忠(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近年来会展经济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正引起广泛的注意,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文章通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会展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研究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会展竞争力研究越来越重视、城市与会展关系越来越深入、会展秩序与规范越来越受到关注。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产业链;会展旅游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2009)05-0073-0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1]但是与世界上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会展业,就必须借鉴国外会展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发展经验,而后结合我国国情来建立一条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道路,那么,这就要求我国会展学术研究领域要构建一条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做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会展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一、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近几年,我国会展理论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止到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如下:有关会展的期刊论文有220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论文有138篇。有关会展的硕博论文达42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有86篇,但目前还没有博士论文专门围绕会展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一)当前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对于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深入,而到了2007年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会展理论研究的论文篇数逐步增加,研究视角也日益深化及新颖化、细化(详见表1)。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表12000-2007年会展经济硕博论文研究情况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论文篇数245413212618第一个方向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综合性研究,一共涉及8篇论文。其中有方敏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后发潜在比较优势,[2]林俊蜂对中国网络会展的发展模式研究。[3]还有3篇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如薛华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产业集群情况来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情况[4]和赵井满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来进行中国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5]第二个方向是关于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一是以我国经济区域作为研究背景,一共有涉及论文4篇,如付桦结合海外会展业发展实践来研究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空间格局走势[6]和李新月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来研究北京地区周围会展产业效率低下74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问题。[7]二是关于我国各省份会展业发展问题研究,一共涉及论文3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蔓从城市会展发展能力因素入手来探讨浙江省会展能力提高对策。[8]第三个方向是把会展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黄玉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体化会展物流模式与报价体系。此外还有6篇论文则是探讨了会展旅游问题,主要是结合城市特征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郑秀娟关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研究,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引用到会展产业中,提出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模型,并指出联盟核心是会展组织企业。此项研究为构建会展旅游价值链提供了参考依据。[9]第四个方向是关于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及相应指标体系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3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娟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建立重庆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0]戚能杰通过分析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因果关系来建立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模型。[11]二是关于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9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王程凯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而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12]第五个方向是关于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有3篇。分别是殷瑞普以产业链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会展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表现、机制以及约束因素。[13]徐佳从会展产业链规律入手来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会展产业链整合模式。[14]应彩虹应用SCP分析框架建立会展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组织进行深入研究。[15]第六个方向是关于会展业具体运作情况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有7篇。分别是杜志强以深圳高交会展览中心为例,探讨了会展业成本控制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财务核算体系。[16]郝启辉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会展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简化,从而为专业性展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提供一个研究范式和操作范本。[17]黄宁则针对当前会展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孙肖宇对围绕会展电子商务问题展开研究。[18]此外还有三篇论文围绕会展品牌营销问题展开论述,代表论文是黄万鹏运用PEST法分析了北京会展业品牌战略影响因素,并结合波特竞争力模型来探讨如何提高北京会展品牌竞争力。[19](二)期刊论文研究概况笔者通过对有关会展经济的138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关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如库瑞关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20]赵成效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二是关于会展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研究,[21]如罗薇的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22]郭先登关于城市发展现代会展产业研究;[23]三是关于会展地区或城市的具体规划研究,如叶莉的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24]徐文的上海世博会与会展产业集群化研究;[25]四是关于中外会展产业对比分析,如王春雷关于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26]徐丹的国际的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及借鉴;[27]五是关于会展教育发展研究,如何颖的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8]沈丽关于会展教育市场化研究。[29](三)著作研究概况自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30]因此,自2000年以后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会展经济管理类著作达上百部,代表性著作作者有过聚荣、刘大可、施昌奎、应丽君、程红、龚平、陈来生,等等。过聚荣的《会展导论》在综合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较详细地对会展概念、会展产业链、会展管理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当今世界几个会展业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31]程红的《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会展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运行原理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而且在研究方法上,这本书采用了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对会第5期方忠:会展经济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75展经济的优势、关联性与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也加强了其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32]此外,自2004年开始,每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都出版会展经济蓝皮书即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此报告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中国会展经济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与国际会展企业的比较,提出相应专家建议。二、国外会展经济理论综述笔者通过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的信息,截止2008年8月共收集相关论文156篇,其中涉及会展产业理论研究的论文有128篇,较多集中于实务分析。如McCab的论文《Strategiesfor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intheConventionandExhibitionindustryinAustralia》就针对澳大利亚会展产业就业者情况进行分析。该论文通过对126个供职于会展业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会展业的职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女性居多并且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33]RicardGil.WesleyR.Hartmann的论文《TheRoleandDeterminantsofConcessionSalesinMovieTheaters:EvidencefromtheSpanishExhibitionIndustry》通过详细的weeklymovie剧场数据对电影展览业的影响力进行了详实地分析。[34]LuisRubalcaba-BermejoandJuanR.Cuadrado-Roura的论文《UrbanHierarchiesandTerritorialCompetitioninEurope:ExploringtheRoleofFairsandExhibitions》则针对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论述。[35]Kay.LiKuen.Anderw的论文《INTERNATIONALEXHIBITIONORGANIZERSINCHINAANDTHEIRPERFORMANCE》通过运用描述研究设计与探索性因素,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构建会展业战略规划,并以中国会展市场作为案例展开论述如何进入中国展览市场。[36]此外值得指出来的是HughPizeyandChrisHuxham在《1990and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提到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对于会展业进行研究,即用决策技术方法来研究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段的机会,进而提高展览会对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这种方法对于今天会展业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37]国外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富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林·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集中于研究会展商务运作、后续工作、前期策划、会展营销等方面。如米尔顿T·阿斯道夫和詹姆斯·R·阿比合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把饭店行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向那些目前从事于饭店行业的人士提供鲜活的例证,并探讨会议布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构成。[38]卡林·韦伯所著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从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3个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通过讨论和对比,来分析会展业的经济贡献,并展望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39]此外为了宣传世博,研究世博,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世博信息丛书》,分批推出了相关译著,比较有代表性译著包括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合著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和马塞尔·加洛潘所著《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前者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博览会举办者和参加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的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40]后者则详细地描绘了博览会辉煌的历史,并介绍了博览会组织问题、主办国与参展国的关系,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动机与目标、重要经济和财政筹码,以及博览会作为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影响,也勾勒出了未来博览会的理想发展方向。[41]三、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未来上述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研究偏向于理论层次分析,国外会展经济理论研究偏向于实务。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通常从各自学科理论出发,一般采用定性或定量分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