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教案第一部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用:它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做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①划定要处理的交易或事项的范围。②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③将主体与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二)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作用:在此前提下,会计人员可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固定资产)注:在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做出分析和判断,一量不符合该前提,就应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作用: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信息。它对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它,产生了各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期间组成:会计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若不分期经营(持续经营),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收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四)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原因: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它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徇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但采用货币尺度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也有不利之处,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因素,并不是都能用货币来计量的,如企业的经营战略、信誉度,技术开发能力等。因此还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A:含义: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衡量标准与质量要求,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B:分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会计惯例修正的一般原则。(一)客体性原则:“实话实说”含义: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解释:它要求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要求体现:①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②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③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接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二)相关性原则:“说别人想听的话”含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要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注: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三)可比性原则。说“普通话”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要求体现:①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②要求企业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注解: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的)具体原则:是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如对资产是以市价计价还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就属于计价的具体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对资产以市价计价的情况下,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就属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实务中很难也没有必要严格划分两者界限。(四)一致性原则:“自圆其说”含义: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变更情况:①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如投资会计准则。②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注解: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五)及时性原则:“说到点子上”含义: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拖后。要求:①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②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③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六)明晰性原则:“口齿清楚地说”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放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七)权责发生制原则: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现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该项目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它,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八)配比原则:含义: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要求体现:①是因果配比。②是时间配比。(九)历史成本原则:含义: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依据: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①同上;②有原始凭证作证明,随时可以查证;③可防止企业随意更改;④会计核算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两类支出的界限。凡……仅涉及本年度……为收益性支出;凡……涉及几个年度……为资本性支出。要求:在核算支出时,要区分两类支出,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资产反映(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经营成果)。混淆两者的结果:将资本性支出错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将收益性支出错计入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十一)谨慎性原则:审慎主义,保守主义(对历史成本原则修正)含义: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要求: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体现: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借:投资收益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借:投资收益贷: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等等。(十二)重要性原则:含义:指在选择会计方法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可变现净值:指在政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物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要求: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圈套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重要性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的,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含义: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借:银存贷:库存商、税、待转库存商品差价融资租赁:视同自己财产,计提折旧等。第二部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企业主要经济活动核算第一节资金筹集和资金退出首先介绍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资金筹集资金运用成果计算资金退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或亏损货币资金买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卖产品对投资者分红非货币资金对债权人还本付息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贷币资金一、资金筹集的核算:A:筹集资金的渠道:一是投资者投入资金;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B:资金筹集的核算:(一)投入资金的核算:投入资金的主体:国家、其他企业、外商、个人形成的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投入资金的方式:无形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实收资本的含义:是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规定,由各方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资金)。核算账户设置:(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金--+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余:企业期末实际拥有的资本数额(所有者权益)股本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股本额--+获取的股本额余:现有的股本额(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转作经营资本--+企业实际收到的超过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投资额余:结余的资本公积金核算账务处理:现金(银行存款)贷币资金实收款↗实收资本固定资产双方评估价↗接受投入资金↗无形资产双方评估价↗原材料双方评估价或依据相关资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股本股票面值x股份数银行存款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取得股票发行款△超面值的部分实收资本入账价值的确定:⑴有限责任公司:按实际投资数额入账。以货币资金方式投入的,按实收款项入账;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投入的,按双方评估确认价入账。⑵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按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入账。举例:书中(二)借入资金的核算:借入资金的类别:⑴短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⑵长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借款利息的处理:⑴短期借款应按月预提利息,按季与银行结算,若利息支出较小,也可于结算利息时按要付利息一次性计入当月费用。它计提时应计入“财务费用”账户。⑵长期借款利息若是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方面,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利息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账户,之后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账户;若与固定资产购建无关,利息也计入“财务费用”账户。3.核算账户设置:(负债)短期借款(负债)长期借款归还借款本金取得借款本金归还本息取得借款本金--+--计提借款利息余:未归还的+借款本金余:未归还的本息(负债)预提费用(损益)财务费用后行支付+预先提取费用计提费用+--转销费用费用--余:已提未付费用004.核算账务处理: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