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场监管工作思路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2023年市场监管工作思路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思路1(一)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激发市场内在活力1.落实商事登记改革举措。推进“最多跑一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企业常态化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抓好“企业开办零成本”惠企政策、企业注销便利化、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申报制、证照联办等措施,深化市场主体出清,对连续三年未年报、长期未经营“僵尸户”、空壳企业等实施全面清理,组织企业开展法律法规、金融科技、扶持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2.做好小微企业培育工作。以小微办牵头抓总作用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推动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地落细。开展小微园区新动能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深化“银商合作”,扩大合作银行的数量,加强银商对接活动,增加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渠道,推广小微成长卡,扩充小微企业融资金额。进一步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促进小微企业规模效益提质升级,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品质优势明显、主体活力强劲的成长型小微企业。3.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破部门数据信息孤岛,有效整合基层监管“掌上执法”、投诉举报、产品抽检、行政案件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信用信息,实现监管手段智慧化、工作基础标准化、执法检查机制化。继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细化惩戒激励机制,强化对监管的监管,确保各项机制常态化运行。深化运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制定抽查工作计划,涵盖一般检查事项和重点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二)担当有为,致力提升释放经济前行动能1.高水平抓质量标准提升。以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标准强区为载体,坚持标准引领,推动市内一流企业、隐形冠军积极参与制定“国内一流、国际领先”x制造标准。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纺织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共建。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发挥“质量提升服务团”作用,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深化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吸引更多知名机构设点合作,全面提升xx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加快“x制造”先进标准供给,着力突破纺织印染产业“x制造”标准制定瓶颈。2.高标准抓知识产权保护。继续落实商标品牌战略,继续加强对互联网广告媒介的监管力度,通过约谈、培训等形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广告审查制度。以中国xxxx(纺织)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为基础,建设集成快速审查、授权、维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专利快速审查、授权通道,逐步实现与国家级、省级平台数据互联共享,加快外观设计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和授权,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从x-x个月压缩至最快xx天内授权。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受理、调查取证、专业评估、行政调处与移送等环节协调,简化案件办理流程,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3.高起点抓“放心消费”升级。根据放心消费重点区建设要求,结合xx区产业特色,有效利用轻纺城市场“二次创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成果,提升放心消费单位覆盖面,以放心消费单位“量变”催化消费环境“质变”,树立典型样板,形成示范效应,为全省打造放心消费城市的远景目标探索经验。同时,加强日用消费品、成品油等重点产品质量监测,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健康养老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实行消费风险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估,及时发布消费风险预警。4.高质量抓“五化”市场建设。在省要求xxxx年亚运会前四星级及以上、城区xx%的三星级市场开展“五化”提升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将城区三星级市场全部纳入“五化”达标,计划创建市场xx家。健全市场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建立疫情防控、信息保密、公平竞争、矛盾调解、放心消费等服务机制,导入人性化服务设计,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智慧体验水平,推动跨部门、跨业务的综合集成窗口落地,实现“市场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造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智慧高效、服务满意、质效兼优的品牌市场。(三)严守底线,强化监管保障民生根本利益1.强化市场秩序监管。强化执法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各领域的违法行为,坚决树立市场监管执法权威。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开展传销类“黑恶乱”行为专项整治,围绕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保健市场、燃油品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价格(收费)类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加强广告监管,深化互联网广告整治,不断降低广告违法率。加强计量和标准监督管理,集中开展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认证领域治理,实现线上线下市场秩序双提升。加强执法打假部门协同作战,会同公安、农业农村、税务、金融等部门,对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及时启动联合办案、联合惩戒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完善实镇街食品安全工作清单、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开展镇乡街道食安办星级创建。通过多层次、多平台的宣传,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保持严管严惩的高压态势,通过警示教育、日常监管、监督抽检、集中整治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在持续开展农产品第三方巡检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市场农产品自检,提高快检溯源率。加快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水平,推进“智能阳光厨房”系统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餐饮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完成家宴厨房改造提升、打造名特优作坊和小微亮化达标企业、放心餐饮以及放心农贸市场等各项任务指标。3.强化药械安全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抓好药械源头管理,加强现场检查,实行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继续开展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问题企业“回头看”的检查力度,解决当前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化妆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行动,重点打击化妆品原料违法、违法添加和制假售假行为。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严格落实化妆品不良反应收集上报,最大限度确保用药安全及化妆品使用安全。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思路2一、2020年工作总结(一)围绕创优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消费环境,放管服改革实现大提速。“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统筹推进,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由183项压减到137项,企业开办平台“六网直通”、“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一日办结”。1-10月份全市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5305户,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4667户)5116户、外资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户、个体工商10276户,同比分别增长%、%、-6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截止2020年10月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7377户,其中企业30929户,个体工商户104693户,同比分别增长%、%、%。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立案0件。加大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和民生价格监管,查处各类价格收费案件25件,实施经济制裁150余万元。查处无照经营案件29件。全市查处网络违法案件5件、违法广告案件59件。深入开展“皖剑-2020”专项行动,累计创建无传销社区(村)63个、无传销网络平台4个。全面完成“五线合一”,在15个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发展12315平台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企业24家,在九华山风景区开展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2020年全市评选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店县区级210家,市级70家,实现放心消费创建进乡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二)围绕推进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和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大提质。市县两级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召开全市质量大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好“强检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攻坚战,共有45家机构获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拟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项,目前已完成7项已完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终期评估;九华安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目标考核;市供水公司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全面启动。主持制定的1项行业标准、参与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促成本市企业参与7项国家标准起草,新增1项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全市授权专利172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件,商标注册2138件。全面深化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组建市场专题合作组,在市场准入、执法协作、产品质量共治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进展。(三)围绕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安全稳定实现大提标。制定出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三个责任清单,印发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筛查13187批次,筛查问题产品11批次,整体合格率%。截止10月,全市摸底食品生产小作坊538户,建档率达100%,已登记发证537户,小作坊登记率达%。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98%,创建3条小餐饮示范街区、“放心食堂”4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共排查出问题冻虾182公斤。抽检各类食品28大类189批次,抽检合格率%。全市立案查处药品违法案件30起,罚没款万元;立案查处食品案件333件,罚没款万元。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共排查安全隐患隐患247起,整改199起。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市持续推进气瓶加装“智能角阀”,探索智慧云监管。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于2020年7月30日开始试运行。全年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四)围绕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市场监管手段实现大提效。制定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涵盖28个部门、416个事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查处案件96件,罚款56网万元,移送公安机关0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涉黑涉恶线索42条,移送公安机关7条,移送扫黑办33条,移送其他部门2条。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和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整治行动,开展佛教道教商业化治理富有成效,封存“九华礼”黄精面筒装产品45000筒,集中清理整治“傍佛”经营异化行为和新的“傍佛”衍生品经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9年度全市市场主体年报率%,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3815户,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已完成任务314个,已检查并公示企业1808户;跨部门联查发起60起,接收133起;采用信用等级任务数114个。二、面临的挑战中美贸易战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总体增速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变、稳中有缓、稳中有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产业链转移难以避免。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加,企业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创新能力、科技教育等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越是严峻的形势,越要加强市场监管,发挥市场的力量,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市场监管发展目前面临四大挑战:一是人员结构及素质的瓶颈。市场监管干部队伍老化,专业人才匮乏,与当前的精细化管理、大数据、网络化、专业化发展等不相适应。机构整合后,监管重心下移,基层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基层普遍面临人员不足、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二是综合执法带来的不适应。在职责任务方面,存在综合执法改革后,怎么监管统一大市场、怎么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怎么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等一系列问题。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如何做好反垄断、打击假冒伪劣、安全监管,特别是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市场监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工作机制方面,如何做到市场监管的思路、机制、理念、队伍和工作融合、法律统一、业务协同等。三是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