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信息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问题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信息经济学不论是要阐明信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活动在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次上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还是研究信息业中的各部门、各系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运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都要用经济效益或经济效果来评价。可见,信息经济效益是信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内容提要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经济效益可以定义为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对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评价,即是经济效益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了进行经济分析,还必须说明投入和产出各自的内容,即投入什么、产出什么。这里,以劳动过程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是投入劳动的主要内容,各种意义上的产值是产出的主要内容。因此,经济效益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说明不同的经济问题。12.1.1信息经济效益的概念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本章所讨论的信息经济效益,同样可以定义为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具体地说,信息经济效益是指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被利用之后所创造的净收益,亦即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被利用之后所带来的货币成果与获得和利用这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所付出的耗费(资源、费用和人力等)之差。所谓货币成果是指信息被利用之后所带来的有益于社会的广泛结果。经济耗费一般是指资源和费用支出的总和,由C+V组成。显然,信息带来的成果越大,经济耗费越小,效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根据上述讨论,我们把信息经济效益表示为:B=A–C或E=A/CB–信息经济效益E–信息经济效果A–信息利用带来的总收益C–信息利用的总消耗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信息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信息作用于直接客体上获得的收益,间接效益则是信息作用在间接客体上获得的收益。本书主要讨论信息的直接经济效益,它包含三层含义,这三个方面联系密切而又有区别。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信息服务活动的经济效益;信息产品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信息经济效益或效果的评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表达为总收入与总消耗之差或比,因此我们可以将其更为一般地表达为费用效益函数:B=F(C)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微观信息经济效益,对宏观信息经济效益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我们拟从全局、长远、生产消费的全过程考察信息经济效益,亦即宏观信息经济效益。12.1.2宏观信息经济效益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首先,宏观信息经济效益是指信息产业或信息活动全局的经济效益,或者是从信息产业内部有机联系的整体、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上来考察的经济效益。其次,宏观信息经济效益必须是对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进行考察,并在它们相互制约中实现的经济效益。第三,宏观信息经济效益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的经济效益,不能离开信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谈宏观信息经济效益。最后,宏观信息经济效益注重近期和长远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12.1.2宏观信息经济效益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微观信息经济效益一般指信息企业、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微观信息经济效益,要采用适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加工处理速度,改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质量,把提高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质量与信息企业的利润结合起来。前者从使用价值上反映经济效益,后者从价值形态上反映经济效益。12.1.3微观信息经济效益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微观信息经济效益也可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进行评价。要评价其经济效益,主要是看这些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能否被用户利用。从经济效益的使用价值方面出发,关键是提高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质量。从经济利益和管理体制方面考察,微观经济效益并不是片面强调信息企业或信息机构的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也不能统得过死,只强调国家利益而不管信息机构或信息企业的利益。要充分发挥信息企业和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优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必须妥善处理国家和信息企业的关系,兼顾国家和信息企业的利益。在微观信息经济活动中,还要通过市场机制和相关政策,建立信息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关系,让信息企业或信息机构通过市场谋求自我发展。12.1.3微观信息经济效益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宏观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表现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怎样转化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微观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则是个别信息产品或—批信息产品怎样经过分配和流通环节到达消费者手里。因此,无论宏观信息经济效益还是微观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都看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否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从这一角度来评价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与物质生产领域相比,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更为复杂。12.1.4信息经济效益的实现12.1信息经济效益的内容比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分析,找到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各种相关因素,以及投入和产出的不同匹配关系,为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信息经济效益是衡量信息生产、信息服务和信息机构以及整个信息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指标。通过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信息活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及约束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策略,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研究信息经济效益不仅可以向人们展示信息活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同时也为信息部门的投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信息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12.2.1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从实践方面考察,评价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和评价信息经济效益为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或改进旧的信息系统提供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依据。其次,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帮助信息工作者、管理决策人员和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三,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研究和评价有助于找到信息活动的经济平衡点。第四,对信息经济效益的研究与评价有助于对信息机构、信息系统和整个信息事业实行经营管理从理论的角度去考察,可以认为信息经济效益评价是信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不仅本身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而且对信息经济学的其他基本问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信息经济效益评价涉及到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地、客观地揭示信息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及约束关系,建立信息经济效益的平衡点,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12.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信息产品不是专为出售而生产的,信息机构的实质并不是为了营利,因此对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要从总体上去考察信息服务活动经济上的合理性。2.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反映的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延续时间的差别。近期经济效益与远期经济效益的关系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间隔长短上的区别。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3.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统一的原则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既有一致之处又有矛盾的方面。我们在评价信息经济效益时,必须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合理的结论。总的来看大体有下述四种情况: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可以为信息企业和用户带来较好的微观效益。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不能给用户和信息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效益不好,但宏观经济效益较好。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的微观经济效益较好,但宏观经济效益并不好。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4.相关性原则评价信息经济效益时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子系统或某一环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子系统和环节的经济效益,更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牺牲系统总体和整个信息活动的经济效益。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信息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影响信息经济效益的各种内部因素进行静态的考察和分析,还要动态地考察这些因素之间、这些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到现在,还要考虑到将来。上述原则对于信息系统或信息机构的经济效益评价,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以及整个信息业经济效益的评价都是适用的。只是在评价信息活动不同方面的经济效益时,对某些原则可能更需要特别强调,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12.2信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评价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评价指标设置要遵循科学性、系统优化、实用性和目标导向四个原则:评价内容要有科学的规定性,准确反映信息生产和服务的特点信息经济效益的衡量,必须从不同侧面,选择不同层次的若干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要便于实际应用,繁简适中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重视直接经济效益,又要重视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12.3.1信息经济效益指标的选择与设定目前,有关信息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设定还研究得很不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常的作法是借用物质生产活动领域的效益指标,考虑到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特征来选择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这里我们概括如下:经济效益指标直接经济效益指标——产值、利润、税收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减少投资降低物耗节约劳力改进质量提高产值、利润、创汇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本书主要讨论经济效益。选择上述指标,我们可以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评价信息经济效益。对信息经济效益来讲,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活动投人产出数量关系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和其他方法都可以采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的方法。社会效益指标增加知识、信息量的积累提高经营、决策、管理水平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比较是一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它是指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统计报表、文献资料,对一个时期的信息部门、信息企业、信息系统或信息服务活动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经济效益水平。比较的方式有数字对比、图示对比,对比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指标组的计算,反映不同时期的经济效益情况,对或是相类似的信息机构或系统、或是提供同类信息产品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信息企业进行经济效益比较。经济效益评价中最常用的是方案比较。一般步骤是:确定目标,选择对比方案,选择判断指标,根据对比结果选择最优方案。这种方法常用于事前评价。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12.3.2比较评价法(1)单位产品的投资和成本比较如果一个数据库容量为200万条记录,另一个为600万条记录,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比较单位产品的投资(投资(元)/每条记录)或单位产品的成本(成本(元)/每条记录)来判断不同容量的数据库建造方案的经济效益。(2)使用效果比较一般采用不同方案的使用效果系数进行评价。即:K=E1/E0式中,K为使用效果系数,E1、E0分别表示新方案和原方案的使用效果。使用效果实际上代表不同方案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指标间接表示,例如,使用寿命的延长、外汇的节约、时间的节约、用户的增加等等。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12.3.2比较评价法(3)经营费用比较如果两个信息企业经营费用不一样,或者同一企业,近几年费用和前几年费用不一样,我们可以对变化部分进行评价而不考虑不变部分。固定成本如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基本工资等基本上是不变的,可以不计算;而对变化部分如计件工资、电力消耗、材料消耗等要进行评价,对超过部分进行计算。可用下述公式:C–经营费用总差额△Cj–经营费用中某项费用与原来比超出部分n–各方案经营费用中不相同的费用项目1njjCC12.3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的一般方法及指标设置12.3.2比较评价法(1)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产出与投入的差额表示B=A–C或B=O–IB为经济效益;A为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