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作业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关于微软的垄断地位,因此它是价格制定者,它可以通过调整市场供给的产量来改变产品的价格。所以,微软所面临的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如下图)。又由需求曲线推知,如果微软增加产量,则所销售的所有单位的价格都必须下降,所以,边际收益总小于价格,边际收益曲线低于需求曲线(如图1)。微软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进行生产决策,调整产量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E点),达到利润最大。再用需求曲线得出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那种数量的价格(A点)。微软把IE与Windows捆绑销售限制了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自由。更为严重的是,微软利用其在PC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力量,来谋取对网络浏览器市场的垄断,从而把垄断的威力从PC操作系统市场延伸到Internet领域。这样的一种延伸趋势不仅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微软面临的进入威胁和潜在新平台的威胁,一方面对它的定价有抑制作用,而另一方面成了它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的动力。但试想:如果微软一统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天下,若干年后,微软是否依然象现在一样具有创造力?是否会继续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努力的目标?这是谁都不能断言的。所以,可以间接推断,微软扼杀竞争对手,必然损害消费者。通过取消微软专利权的方法打破微软的垄断。通过取消发明者的专利的方法(即让微软放开源代码),让所有人都能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从而消除垄断。如果视窗由公众掌握,新的公司就能提供各自经过改良的版本。与计算机相关的软件,硬件以及通信领域都会从微软垄断的打破中获益,各种新技术可以被尝试(而不是像微软那样打压对微软产生威胁的新技术)。微软被从垄断的宝座上揪了下来,同时还通过限制微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来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给予其众多竞争者们以新的生机。电脑制造商正摆脱对视窗操作系统的依赖,如康柏电脑公司最近就在掀起生产不含微软操作系统的电脑的潮流。总之,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更有活力的市场。第三章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的角度来看,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由于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又往往大多数由垄断行业来提供,因此在价格问题上就相当明显得表现为由于部门利益所致,现在有一些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提价,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一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理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由于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状是:每一次的价格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会涨价,价格改革成了提价的代名词。以至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总体价格水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整个垄断行业尤其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公共产品价格水平却不断上涨,成为现在群众的重大负担。第二,在公共产品价格改革方面,也有一个市场化的偏向值得注意。所谓市场化的偏向,即在改革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市场化,利用市场化推卸了、放弃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他说,这在教育、医疗卫生方面表现相当突出,有研究报告对卫生改革全盘否定可能有一点偏激,但的确提出一个问题:政府的责任何在?对公共产品的提供,政府最起码应保证基本的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在最基本的方面,政府提供的产品在价格方面不能放开。但事实上,由于财政收入的问题,所以有些政府对乱收费相当感兴趣。应该说,政府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现在的价格制定机制是不科学的,也不是那么合理,就会被利益集团所左右。因为公共产品价格涉及了千家万户的利益,制定价格的同时又是协调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因此定价就应该吸收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目前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价格听证会的问题,有的是开了,但是开的结果群众很不满意,消费参与者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群众觉得不清不明,而且往往最后听证的结果就是提加价。他说,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深入改革公共产品价格改革制度上要做好工作。其中首先必须要规范政府的价格行为。现在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是落实工作抓得还不够,有一些还需要继续细化;第二,对垄断行业拆分和准入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区分不同的情况,区分不同的价格政策来保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和需求,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继续做;第三就是做好群众参与的工作;第四我觉得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深入,促进公共产品价格的科学提供,调节和引导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第四章第五章每年政府行政支出到底花费了多少钱,是控制行政成本最基本的一个数据。作为中国较早研究行政成本的学者之一,周天勇遗憾地表示,准确的政府行政支出数据谁也不知道,“政府支出除了预算内,还有预算外。由于预算外收入的不透明、不公开,财政收入到底有多少钱谁都不知道,用多少自然也不知道。”“在探讨行政成本时,数据的缺乏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核心数据,”彭真怀指出,甚至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作了规定,但也普遍没有涉及政府行政成本及其信息公开。所以,他告诉本刊记者,国内研究者“只能在公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推算”。周天勇在2003年对行政成本进行了推算,得出结果为2003年政府公务支出占政府全部实际支出的37%。这个结果至今仍不断被研究者、媒体引用。对于2007年的行政成本,尽管他仍然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测算,还没有得出结果,但有一点他似乎很明确,“与几年前相比,目前并没有明显改变,这一比例保守估计在30%左右。”而从权威统计数据的预算内来看,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也比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从国际横向来看,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介绍,拿上述2006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而且,在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建立行政成本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的建议》提案中,该提案数据显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受访专家指出,过高行政成本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还大大挤占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资金。尽管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社会文教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为26.29%,2005年为26.38%,2006年为26.83%,不仅徘徊不前,甚至低于2000年的27.6%。与此同时,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建造豪华办公大楼的情况却屡禁不止。长江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案例描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三峡工程的效益分析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推荐三峡工程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1)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几米至十几米,该地区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且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30余亿立方米,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御类似1954年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上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立方米,淹没农田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枝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立方米/秒。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大于80000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60年和1870年洪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立方米/秒和105000立方米/秒,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立方米/秒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形成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他切实可行的对策。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05亿立方米,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到1000年一遇和类似1870年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到类似1931年、1935年、1954年的洪水,可拦洪120~200亿立方米,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2)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5000万吨,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它将为华东、华中地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煤炭运输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据两地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千瓦,30年内需新增1.7亿千瓦,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吨和4475万吨,2015年分别达到l.7亿吨和1.15亿吨。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困难。(3)航运方面。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吨。目前川江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吨。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至宜昌660公里航道上,落差120米,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制段46处。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吨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运输成本也难以大幅度降低。2.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米、160米、170米、180米,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建设”等3种类型共6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即坝顶高185米,一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米,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移民按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米。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式开工至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程为9年。3.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