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相关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四则运算的计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运算定律的运用,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题导入。1.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呢?2.你知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吗?3.你知道哪些运算定律?你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讨论、汇报,师评价。二、探究新知1.复习四则运算。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1)根据第①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2)根据第②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4)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则运算的顺序吗?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小结: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复习运算定律。(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学生自由讨论、汇报,师评价。(2)整理汇总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3)想一想,说一说下面的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材第109页第1题(4)题)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汇报发言,师评价。三、基础巩固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四、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又复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巩固和加深了该知识,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五、同步训练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习1、数体温表,认识自然数、整数。学生数体温表。揭示: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2、3等等的数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也都是整数。2、读体温表,引发认知冲突。课件演示体温表上的温度:①36℃②37℃③温度上升不到1大格学生认读体温表上的温度,发现:第三次的温度不能用整数表示了。3、自主设疑,指明学习方向。交流:你想从哪些方面学习小数?根据交流出示关键词:读写、意义、作用等。明确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二、从人民币入手,初步认识小数1、小数的读写。播放录音:买了一个书签,用了元。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指导写法。全体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并读一读。2、画图表示小数。独立思考:元就是多少钱?如果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元怎么表示?交流得出:1角是元,也可以写成元。3、举一反三说小数。自主尝试:仍然用长方形代表1元,随意取几份,再说出分数和小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式子,如:2角=元=元。4、归纳概括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一读这些式子,想一想有规律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几角是十分之几元,也就是零点几元。反过来,零点几元也就表示十分之几元。三、联系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小数1.表示米尺上的小数。独立思考:怎么找到米尺上的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学生交流,得出:一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2.自主练习:填一填。我发现:几分米就是()米,也就是()米。3.概括交流规律。学生交流作业,得出: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也就是零点几米。反过来,零点几米也就表示十分之几米。4.测量中应用小数。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橡皮的长度。思考:一块橡皮的长度不到1分米,怎么表示它的长度?交流得出:6厘米=分米=分米。四、脱离具体情境,揭示小数意义。1、概括小数的意义。引导观察:我们在人民币、米尺中找到小数,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脱离原有单位,再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又发现了什么?交流小结: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表示十分之几。2、巩固小数的意义。学生看图填写分数和小数。五、探究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1、用小数表示文具盒的长度。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思考:文具盒的长度超过2分米,怎么表示?2、自主练习:填一填。文具盒长()分米()厘米,也可以写成()分米。交流得出:2分米3厘米=分米。进一步交流:2分米3厘米等于分米,是怎么想的?小结:像这样测量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3、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请学生到黑板上摆出小数各部分名称,再一起说一说。六、多角度练习,感受小数的作用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1)丹顶鹤身长约米。交流:米是()分米,又是()厘米。学生认识到:同样的长度,单位较小时可以用整数表示,用更大的单位就需要小数。(2)珠穆朗玛峰高约米。交流:是一个小数吗?这个小数怎么样?自主体会:小数并不一定小。(3)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误差必须保持在分米范围内。比划交流:分米有多长?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4)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面值元。交流:元是几元几角?2、解决课开始时遇到的读体温表的问题。学以致用: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数是因为需要才产生的。3、数轴上的小数。课件演示:标着0、1、2、3的数轴。讨论交流:数轴上有哪些数?它们都是什么数?能找到小数吗?七、畅谈学习收获,了解小数的发展1、课堂小结。回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数的世界,关于小数,你心中的问题有答案了吗?你知道了些什么?2、介绍小数的发展。课件演示:在我国古代,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表示小数的方法。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自主体会:小数最早是在我国开始使用的,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3、课外延伸。观察发现:这个小数()和我们刚刚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引发思考:两位小数怎么读?它们又表示什么?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3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4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2、认识时。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3、认识时间。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四、教学效果测评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2、连一连3、完成练习二十三1、2五、课后小结: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案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