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技術全面剖析(技術篇)橫空出世-USB接口的誕生(發展史)引言:不久之前,個人電腦的外部接口規格十分繁華,例如鍵盤要接AT口或PS/2的接口,滑鼠要接COM口或PS/2接口,Modem要接另一個COM口、印表機要接ParallelPort(並口),而搖桿則要跟MIDI裝置共搶Game/MIDI口,每個外設都是這樣單獨地與電腦連接。如果各位繞到電腦背後看看,一定可以看到一堆慘不忍睹的糾結現象,這正是USB想解決的一個問題。除了線路紊亂與裝設模糊混淆外,這些線路都是不可以隨意插拔的,必須在開機前裝好才能正常使用。如果在電腦工作期間插上或拔出,雖然有時電腦還是可以繼續工作,但大多數時候電腦會停止響應,或是插入的裝置無法工作,甚至死機,嚴重的還會燒壞主板接口。USB就是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它是一種新規格的外接串聯口,提出該規格的廠商希望用USB來取代現有種種的外接設備接口。它還具備連接單一化、軟體自動偵測以及熱插拔的功能,也就是說,在電腦不關機的情況下,就可以將設備連接到電腦上或是將設備從電腦上拔下來拿走。在作業系統的支援下,還可以不用干預自動裝設驅動程式,可以說是做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幾乎三年內生產的主板都有2個或以上的USB標準接口,支援USB的外設越來越多,像USB鍵盤和USB滑鼠、USB數據機、USB音箱、USB印表機、USB掃描器、USB遊戲桿、USBHub、USB顯示器、USB數碼相機、USB攝像頭、USB硬碟等等設備。什麼是USB?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的縮寫,中文含義是通用串行總線。它是一種應用在PC領域的新型接口技術上面提到的外設接口沒有統一的標準,USB就將這些接口統一起來,使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準插頭。透過這個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並且不會損失帶寬。早在1995年,就已經有PC機帶有USB接口了,但由於缺乏軟體及硬體設備的支援,這些PC機的USB接口都閒置未用。1998年後,隨著微軟在Windows98中內置了對USB接口的支援模組,加上USB設備的日漸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進了實用階段。這幾年,隨著大量支援USB的個人電腦的普及,USB成為PC的標準接口已是大勢所趨。在主機(host)端,最新推出的PC機幾乎100%支援USB;而在外設(device)端,使用USB接口的設備也與日俱增,例如數碼相機、掃描器、遊戲桿、磁帶和軟驅、圖像設備、印表機、鍵盤、滑鼠等等。USB的誕生:USB,全稱為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總線),是由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以及NorthernTelecom等公司於1994年11月共同提出的,這跟PCI、AGP、AMR等單獨由Intel提出的硬體標準不同。有些廠商指出:PCI、AGP等屬於Intel單獨提出的硬體標準,所以Intel的晶片組可以充分支援這些標準,而其他廠家依據公佈的規格文件標準才能設計出晶片,因此處於劣勢,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而USB標準是多家公司一同提出的,就不會發生上述某一家獨佔技術優勢的情況。1994年初,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以及NorthernTelecom等公司成立了USB論壇,初步制定了USB規範。然後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形成了統一的意見,於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0.9通用串行總線規範。1997年,真正符合USB技術標準的外設才出現。符合USB1.1規範的標誌USB技術的發展:從1994年11月11日發表了USB0.7版本以後,USB版本經歷了六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2.0的版本。不過直到近期,它才得到廣泛的普及應用。早期的USB版本,在推出時普遍不遭到重視。其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主板結構是以Baby-AT板為主,USB功能接口在許多主板上都是一種可選擇的功能,有些主板製造商在主板上提供了4X2或5X2的USB針腳接口,而更多的則為了節省成本,連USB針腳接口都省掉了。另外,在BIOS固件方面也缺乏支援當時很多主板都是只提供有USB連接針腳接口,而主板的BIOS沒有真正支援USB。這樣,很多用戶為了使用USB,只有透過陞級主板BIOS的方法,將主板BIOS刷新到能支援USB功能的BIOS才行。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ATX主板結構的誕生。不過一開始的ATX主板在支援USB的方面還不是很好。因為一般ATX的設備連接口都設計成一層的高度,其所能使用的接口空間都給傳統的串行通訊接口和LPT印表機佔用了,根本沒有餘地留給USB接口,所以當時如果要想使用USB接口的話,還得使用USB轉接卡,透過連線與主板上的USB針腳接口相連才能得以實現。不過後來ATX主板的BackPanel設計成了二層,終於使USB接口在主板上有了安身立足之處,無須再透過外接USB轉接卡了。符合USB2.0規範的標誌1999年初在Intel的開發者論壇大會上,與會者介紹了USB2.0規範,該規範的支援者除了原有的Intel、Microsoft和NEC等成員外,還有惠普、朗訊和飛利浦三個新成員。USB2.0向下相容USB1.1,傳輸率將達到480Mbps,還支援寬帶數字攝像設備及下一代掃描器、印表機及存儲設備。USB全規範詳細分析(技術篇)USB規格設計上面說的那些只是很表面的東西,接下來的就是技術知識深一點的了,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喔。USB規格的規範化建立USB規格的廠商們,共同設立了一個稱為USB應用者論壇(USBImplementersForumInc,USB-IF)的非營利組織。USB-IF是一個技術支援組織,也是接受各界對USB研發與應用建議的論壇。這個論壇促進了高品質並具相容性USB設備的研發,以及透過規格測試的產品的推廣。符合USB1.1規範的標誌符合USB2.0規範的標誌和其它業界規格(像是IEEE1394、DTS、WiFi、Dolby或是DVD等)一樣,USB1.0和USB2.0都有正式的標示。廠商將這些標示印在產品與包裝上,以代表他們的產品是遵照這些規格設計的。這些標示確保了相容性,並且代表產品經過測試。產品上高速USB2.0規格的標示,代表它能夠與其它同樣有高速USB2.0規格標示的外設一起正常使用。如果一項產品沒有這項標示,卻還是聲稱具有相容性,那就不能保證能和其它USB2.0一起使用了。為了顧及到相容性,建議您只購買透過認證的USB設備。一家廠商的產品要能夠標上高速USB2.0規格的標示,那得先成為USB-IF的付費會員(年費2500美元),而且該產品也需要透過由USB-IF所制定的全速與低速測試程式才行。測試的目的,是要來檢驗在全速與低速模式下,這些準備出貨的產品的USB功能是否能夠正常運作。詳細的測試步驟分成三大項,每一大項的產品都需要分別透過屬於該大項的測試步驟.接口卡、主板和電腦系統o電源提供測試(PowerProvidertesting)o傳出信號品質(DownstreamSignalQuality)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全速與低速集線器(不含高速支援)o電源提供測試(PowerProvidertesting)o傳出信號品質(DownstreamSignalQuality)o回傳信號品質(UpstreamSignalQuality)o設備結構測試(DeviceFrameworkTesting)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o平均電流消費(AverageCurrentConsumption)全速與低速外設o回傳信號品質(UpstreamSignalQuality)o設備結構測試(DeviceFrameworkTesting)o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o平均電流消費(AverageCurrentConsumption)在設計USB2.0這樣高速的設備時,設計者尤其要注意到設備封裝(DevicePackaging)、電路板設計(BoardLayout)、機身接地(ChassisGrounding)、布線設計(TraceLayout),防治電磁干擾(EMIRemediation)、以及資料信號衰減噪聲(DataSignalAttenuation/Jitter)等問題。USBC&C基本要求USBC&C相關特性要求規定於USB規格第6章,包括電氣、機械與環境三部份,完整測試分成8群組(group),詳細測試項目如表1所示。USB連接器目前公告的有A-type、B-type、Mini-B三種;線纜組有可分離式(Detachable)與固定式(Captivecable),高速/全速可分離式線纜組只有AtoB、AtoMinI-B、AtoOpen三種連接型態,低速線纜組基本上不承認可分離式。使用之線纜(Rawcable)基本上要UL2725或CM或同級以上認證。USBC&C如何認證?USB-IF中設有符合性委員會(Compliancecommittee)主導產品認證事務,經認定符合USB規格的產品會登錄於USB網站中會員區的合格整合者名單(ApprovedIntegratorsList,AIL),合格廠商才會被授權使用USBLOGO,其中AIL是證明產品合格唯一合法管道。符合性認證分裝備(device)與連接器/線纜組(C&C)兩部份,前者可透過核可獨立實驗室或插拔大會進行認證測試,後者則必須透過核可獨立實驗室進行認證測試。USBC&C認證理論上採用自願性質,但由於USB2.0強調高速傳輸,為避免數據傳輸環境,因連接器、線纜組品質無法配合,造成系統無法順暢運作,USB-IF於2.0版起實施新的認證程式。由於裝備製造廠被要求使用合格C&C才能透過裝備認證,而C&C製造、銷售廠唯有透過核可實驗室測試合格、出具報告,才能取得TID並登錄於AIL;唯有取得TID者才被授權使用USB2.0(高速USB)LOGO。ETC目前是USB認可三家C&C測試實驗室之一、也是美國本土外唯一一家;以下簡單說明透過ETC測試認證之程式(不同實驗室可能有差異)及流程。1.廠商基本要求-認證僅針對USB-IF會員送認證的企業必須是USBIF的會員:USB網站()下載表格、填妥數據連同費用(2500/year)寄USB-IF秘書處、完成註冊取得VID。2.委託USB-IF認可實驗室進行測試USB網站有合格實驗室數據檢送樣品及相關設計圖面填寫Checklist辦理委託---填工服委託單、簽署USB-IF要求之協議書、繳費3.進行測試---實驗室須依相關規範要求進行測試測試過程任何失敗會接獲ETC通知,要求變修改善4.測試完成ETC通知測試完成,相關文件確認及繳費(尾款)ETC在網站上登錄公司名稱、產品類別名稱和型號,得到TID號碼ETC整理並出具兩份測試報告,一份寄交委託者、一份連同測試樣品以快遞寄交USB-IF5.認證透過由USB-IF審查測試報告,產品登錄於AIL。USB-IF通知廠商,並寄空白USB高速LOGO使用協議書(廠商簽署後正式取得LOGO使用授權)USB-IF為確保產品之品質及合法廠商之權益,除每周電話會議檢討各項問題、定期召集實驗室面對面會議,亦加強進行市購抽測、樣品抽測,定期對實驗室稽核、舉辦實驗室比對,也對非法使用LOGO廠商採取法律行動。測試流程圖USB1.0/1.1/1.2規格清單速度高速12Mb/s;低速1.5Mb/s支援設備127個連線長度不超過5米電壓定額3.3V-5v(500mA)晶片組支援IntelVX/HX/TX及以後;SIS5595及以後;AliM1431;ViaMVP3系統支援Win95OSR2、MACOS/8、Linux3.0、BeOS目前普遍流行的USB規範是USB1.1,USB1.1標準接口傳輸速率為12Mbps。理論上可以支援127個設備,透過USBHUB(即USB擴展器)連接多個周邊設備,連接線纜的最大長度為5米,這對於一般設備還夠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