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第一篇】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常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一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相联系的。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部分学生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然处在记忆的层次。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具体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解释生活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领略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与同学讨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参考资料,少熬夜!精神。四、教法和学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办法可以不碰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学生积极思考,引出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新课教学1、学生举出相互作用的例子。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可能具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勤于猜想,善于猜想。2、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演示三个实验:皮鞋刷与皮鞋刷摩擦、磁铁与铁块相互吸引、带同种电荷的小球相互排斥。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性质相同的一对力。接着学生设计实验,得出“两个力的作用线始终在同一直线上”的结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实验,学生是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3、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学生分组,操作弹簧测力计互拉实验。学生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结论;接着参照课本演示力传感器实验;再设疑问:如果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它们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会相等吗?演示浮力和浮力的反作用力实验。最后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设计意图:弹簧互拉实验是学生必做实验;力传感器又能显示任意时刻两力大小关系;浮力与浮力反作用力的实验把学生易忽视的力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4、例题分析,讲练结合。(1)人在行走过程中,人与地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哪几对?人受到的力是这些力中的哪几个?地球受到的力又是哪几个?(2)一个铁环静止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示数是4N,求铁环所受的重力;写出求解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应用知识。5、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a、小风扇变轻实验。在电风扇不工作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当电风扇工作时,观察示数有何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思考:1、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一实验,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为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2、直升飞机升空的原理。b、小童车“吹飞”粉笔灰实验。将小童车驱动轮架空,使后轮漫漫接触铺有粉笔灰平台上,在后轮接触粉笔灰的瞬间,粉笔灰向后飞出。思考:1、如果小童车接触的是地面,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2、汽车前进原理。设计意图:实验简单易做,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小结与作业以问答的形式来完成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哪些性质?2、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新课引入时遗留的问题。作业:课本中“问题与练习”的第4题。六、板书设计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数学表达式:七、设计自我评价本节课的三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五个实验,通过这五个实验,来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积极探索,进而达到知识的建构。为了直观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我再设计了两个实验。整个设计中实验较多却不重复,且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第二篇】(一)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I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二)课时分配:“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三)说教材1、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参考资料,少熬夜!上学习的。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2、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四)说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对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学生在初中力的概念学习中就已经形成了初步正确的认识,而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界定不很清楚,同时生活中常常出现对力的认识存在所谓的“主动力”和“被动力”。只是学生认为定义“作用力”、“反作用力”不能随意,应该将“主动力”叫作用力,“被动力”叫做反作用力。基于这种认识,教学设计中设计了“拔河比赛”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中不存在“主动力和被动力”之说。并在比赛中改变比赛条件,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力并不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对牛顿第三定律静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很容易从实验中得出;但对动态条件下,特别是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条件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仍然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对气态和液态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还成立吗?学生是不能确定的,设计学生实验来验证显然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过程采用数据传感器用计算机显示动态下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液体、气体中的牛顿第三定律采用演示实验使学生体会这种作用。2、教法及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对比方法;观察实例分析法;3、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互助;(五)说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包括体例设计、策略、内容及时间分配等,突出教学特色。1、本节教学结构:①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探寻其关系;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2、教学策略:①引入:为什么要学?(3分钟)②拔河比赛实验(5分钟):认识里没有主动与被动、相互作用力不决定作用效果;③规律探究(20分钟):自主探究,等大反向;引导探究总是吗?④规律辨析与应用(10分钟):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请你来当法官;视频1、2动力的获得;(六)说教学总结知识:学科内容-“总是”指什么?情感升华:学识、做人、科学。(七)说板书一版三分,突出中心;(八)说教学过程中的反思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1)精巧引入;(2)拔河比赛设计,意义深刻;(3)自主探究学生主体;(4)演示实验知识拓展;(5)应用辨析:课堂延伸;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前松后紧,个别教学设计体现不足。3、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共同学习者的角度,尊重学生,学习氛围民主,互动;4、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反思(1)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规律总结需要勇气和胆量;(2)我们不仅学到知识,更体味到科学过程;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参考资料,少熬夜!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4、总结与扩展:(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