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一章v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v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3、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三个因素(1)市场性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供求对比状况所决定的劳动资源配置及其价格。(2)制度性因素。指工会、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工资和劳动力配置的影响。第一,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成许多联系松散而大小不同的次级市场。第二,可以独立的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3)社会性因素。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在工资确定和劳动力配置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西方学者一般都认为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对于形成劳动力市场的结果都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然而,对于哪一种因素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引起特定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围绕这些分歧,在劳动经济学的思想史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派,这两个流派的思想发展构成了当前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它们是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新新古古典典学学派派强调市场性供求的竞争作用是形成劳动市场运行结果的主要因素。((22))理理论论框框架架理论之一:人类行为的本质三个基本假设:1、人类在在面临约束下具有最大化其利益的行为。2、人类具有进行理性选择的认识能力。3、人们都是个人主义者,不受他人的影响。理论之二:关于市场的本质和市场运行•认为劳动市场虽然有其特点,但分析产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某些理论模型或手段也同样适用于劳动市场。此外,通常假设:劳动市场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很容易进入和退出市场。这些假定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保证了需求和供给的力量能够决定一个稳定的均衡,非人格化的市场性因素成为工资的主要决定者和劳动力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市场的运行结果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33))新新古古典典理理论论方方法法论论特点:它经常从可检验的一般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推断某些理论上的预测。主要运用边际决策规则。制制度度学学派派根据多夫门(JosephDorfman)的观点,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有三个,他们是凡勃伦(ThorsteinVeblen)、康芒斯(JohnCommons)和米契尔(WesleyMitchell)。((22))理理论论框框架架其理论基础之一是人类行为的适度模型。制度经济学家都拒绝接受新古典学派的理性行为人模型,他们以另一种称为“满足”的行为动机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制度主义者也认为人们的抉择并不像新古典学派的理性行为人模型所假设的那样有理性,那样自始自终的连贯一致。他们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有限,难以吸收和消化大量的信息,因而难以通过复杂的计算以实现最优选择。这是理性选择假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最后,制度主义者也对新古典学派关于偏好的独立性假设持有两点不同的看法。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是独立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动会对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或偏好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强调公平的作用是人类行为的决定者之一。第二,偏好不是外生的或事先给定的,而是内生的,它们是由经济体系所形成的,并随经济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理论基础之二是对劳动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理论。制度性因素(如内部劳动市场和工会)以及社会性因素(如社会阶层和歧视)会分割劳动市场,从而形成非竞争性群体,并阻止了劳动力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自由流动。在劳动市场的影响因素方面,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特别强调劳动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因素方面的作用;第二,强调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例如工资刚性,持续性失业,信息的不完全等;第三,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歧视和习惯的相互影响在工资决定中所起的作用要比新古典理论所认为的更大。((33))方方法法论论制度主义者尤其是旧制度主义的经济学家喜欢运用案例研究和归纳法的方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民揭开劳动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制度主义者也声称新古典学派的边际决策法则常常歪曲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决策过程。总之,目前的劳动经济学是以新古典理论为主并兼有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试图使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其分析技术。三三、、劳劳动动经经济济学学的的研研究究方方法法1、选择理论分析法回答两个问题:(1)劳动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问题(2)劳动市场运行的结果问题。研究选择就必须知道经济分析所隐含的三个假设:稀缺性、理性行为和适应性。22、、实实证证分分析析法法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经济学分析隐含三个假设:稀缺性、理性行为和适应性。33、、规规范范分分析析法法规范分析法与劳动市场的三个价值标准①社会应当努力促进互惠交易的完成②社会应该使收入分配更加均等③不允许工人置自己和家庭处于对身体或经济有害的境地规范经济学和政府政策A、满足劳动经济学规范的政府政策第一,促进公平的政策第二,保护劳动者的政策第三,促进市场互惠交易的政策下述情况,交易会获得普遍支持:交易涉及的各方均受益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没有损失一些人从交易中获益,另一些人受损失,但是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市场失灵的原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市场缺位B、促进公平的政策讨论:效率与公平两个争议哪一种交易组合是最为公平的,这与双方各自拥有的最初资源量有关。为了得到更多的公平,常常要偏离帕累托效率。因此,更多的公平就意味着效率的损失。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根据产品的需求函数得到的变动的价格,故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产品价格。当工资率下降时,生产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也下降,从而导致产品市场的需求增加。如果产品的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则产品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需求水平的提高就越大。如果产品需求完全无弹性,那么工资的下降只会通过替代效应导致行业整体对劳动需求的增长,此时规模效应为零。因此,产品需求越富有弹性,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价格的任何一点下降都将使市场提供更多的额外产品。综合投入的供给弹性越小,对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就越小,如果其它投入因为供给是固定的而根本不能改变,那么从技术上看来是可行的替代,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在短期中,一个工厂中的机器种类已经确定,企业就不能通过使用具有不同劳动力需要的更先进的机器来代替劳动力。–在长时期中,新机器的生产使得机器的供给具有弹性,并使代替成为可能。在长期中由于资本的供给弹性上升,导致对劳动力需求比在短时期中也具有更大的弹性。最低工资基本假定: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经济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别的工人,这些工人根据技术的熟练程度排列,每一类技术工人都存在一个均衡工资。经济中存在最低工资规定,这要求最低工资至少会超过某些类别的工人的均衡工资。否则,最低工资不起作用。女性进入劳动市场对男性工资率的影响:1、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2、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3、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美国的划分:指16岁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劳动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报酬职业的人被称为失业者。没有工作,并且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暂时失业而等待雇主召回的人,不算作劳动力。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就业者(Employed):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劳动力。包括:所有的(1)正在工作者;(2)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在此以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中国的划分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量同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指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人员。劳动力参与率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公式: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作用: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呈U曲线关系第四章人力资本:指包含在人体中的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中内在的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注意:现实导向行为与未来导向行为之间,即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但分界线往往不是很清楚。消费和投资是人力资本包含在人体之内这个事实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忽略人力资本内投资中可能产生的消费方面,原因是没有简单的方法加以计量。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差额,如果差额为非负值,那么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而言,就有激励投资的意愿;如果差额为负值,则投资中止。内部收益率是投资净获利程度的一个简单计算方法,而且可以用来评价那些投资。一般的规律是r*越大,投资就越好。为判定投资实际上是否值得,就要把内部收益率与可以借到的资金利率作比较。如果内部收益率较大,进行的投资就是明智的。教育的社会成本指由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教育的社会收益。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收益。也分为直接和间接收益。大学教育的投资分析结论补充: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分析:大致的结论v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目光短浅者比目光远大者相比,其上大学的可能性要小。教育信号模型中,迈克尔斯本斯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不是因为他们上了大学,相反,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关于工人生产率的信息,尽管它不一定使工人的生产率得到提高。特殊培训:如果它使提供训练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多,它就要被当作特殊训练,即它的价值在某些方面是专门属于那个企业的职业的。这种技能对别的企业工人的生产率毫无价值,极端的情形叫做完全特殊训练。更合理的情况应该是由工人而不是由企业支付一般训练的成本。原因:这种收益必定为工人所得,因为随着他们的技能提高,工资也将会上升。只要其他雇主认为这种技能有用,就可以肯定这一点。作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它将提供无限的收益率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