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1课题名称《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目高中数学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通过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并理解它们的几何特征。但是这种理解还只是建立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的,对于原理学生是不明确的,所以学生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同时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是缺乏训练,不够严密,不够清晰;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有待提高,并愿意动手并参与分组讨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概念,知道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记忆三公理三推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三公理三推论,会用图形表示三公理三推论,并将其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3.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掌握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型,直观地感知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公理三推论;2.通过思考、讨论,发现三公理三推论的条件和结论;3.通过例题的训练,进一步理解三公理三推论,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培养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建立合作的意识;2.感受立体几何逻辑体系的严密性,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三公理三推论的概念及其内涵;2.使用三公理三推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教学资源参考资料,少熬夜!(1)每位同学准备两张硬纸板,其中一张中间用小刀划条缝,铅笔三根;(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的描述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1.回忆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直线。①两者都是最原始的概念,点没有大小、面积、厚度,直线是向两侧无限延伸的;②点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直线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③如果将点看作元素,则直线是一系列点构成的集合,所以点在直线上记作,点不在直线上记作;2.提出问题:构成空间几何体有哪些基本元素?(大屏幕出示棱柱、棱锥、棱台)学生很快得到答案:点、直线、平面。3.引入课题:什么是平面?点、直线、平面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平面有什么性质?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问题。教学活动2二、观察操作,合作探究1.理解平面的概念平面也是一个最原始的概念,是向四周无限延伸的,没有边界。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平面,或者记为平面abc,平面abcd等等。2.明确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①点与直线;②点与平面;③直线与平面。3.探究平面的性质⑴公理一①学生操作,研究如何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问题一:铅笔与硬纸板只有一个公共点可以么?问题二: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至少需要几个公共点?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要将铅笔放置到硬纸板内,只需将铅笔上两点放置到硬纸板内。②抽象出公理一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一?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一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问题三:公理一有什么功能?③动画演示公理一⑵公理二①学生操作,研究过空间中三点能确定几个平面问题一:若三点共线,能确定几个平面?问题二:要确定一个平面,需要三点满足什么条件?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二所表达的含义。②抽象出公理二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二?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二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问题三:还能根据什么条件确定一个平面?引出三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问题四:公理二及三推论有什么功能?③动画演示公理二及三推论⑶公理三①学生操作,展示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问题一:两个平面真的只有一个公共点么?问题二:这个公共点与这条公共直线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公理三所表达的含义。②抽象出公理三问题一:如何用图形表示公理三?问题二:要求学生将公理三表示成数学符号的形式;问题三:公理三有什么功能?③动画演示公理三教学活动3三、归纳总结,加深理解⒈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⒉公理一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⒊公理二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⒋公理三有什么功能?条件是什么?教学活动4四、布置作业,课外研讨⒈课后练习p43:1、2、3、4;⒉平面几何中证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定理?这些定理在空间中能否成立?说明理由。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2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参考资料,少熬夜!作图来完成。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给出三视图和直观图,还原或想象出原实际图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我们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表示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三视图和直观图在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我们将在学习投影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师指出课题:投影和三视图。思路2.“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物体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教师点出课题:投影和三视图。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如图1所示的五个图片是我国民间艺术皮影戏中的部分片断,请同学们考虑它们是怎样得到的?图1②通过观察和自己的认识,你是怎样来理解投影的含义的?③请同学们观察图2的投影过程,它们的投影过程有什么不同?图2④图2(2)(3)都是平行投影,它们有什么区别?⑤观察图3,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分别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下的影子和原图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区别?图3活动:①教师介绍中国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学生观察图片。②从投影的形成过程来定义。③从投影方向上来区别这三种投影。④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来区别。⑤观察图3并归纳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讨论结果:①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为是投影。②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幕。③图2(1)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图2(2)和(3)的投影线平行,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称为平行投影。④图2(2)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这种平行投影称为正投影;图2(3)中,投影线不是正对着投影面,这种平行投影称为斜投影。⑤在平行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和原平面图形是全等的平面图形;在中心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和原平面图形是相似的平面图形。以后我们用正投影的方法来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知识归纳:投影的分类如图4所示。图4提出问题①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请你回忆三视图包含哪些部分?②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各是如何得到的?③一般地,怎样排列三视图?④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观察长方体的三视图,你能得出同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吗?讨论结果:①三视图包含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②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正视图(又称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参考资料,少熬夜!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侧视图(又称左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叫该几何体的俯视图。③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一般地,侧视图在正视图的右边;俯视图在正视图的下边。如图5所示。图5④投影规律:(1)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2)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高度一样,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度一样,侧视图和俯视图宽度一样,即正、俯视图——长对正;主、侧视图——高平齐;俯、侧视图——宽相等。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的问题:(1)要确定好主视、侧视、俯视的方向,同一物体三视的方向不同,所画的三视图可能不同。(2)判断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是由哪几个基本几何体生成的,注意它们的生成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3)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线都用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4)要检验画出的三视图是否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特征,即正、俯视图长对正;正、侧视图高平齐;俯、侧视图宽相等,前后对应。由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时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由实物图可以画出它的三视图,实际生产中,工人要根据三视图加工零件,需要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这要求我们能由三视图想象它的空间实物形状,主要通过主、俯、左视图的轮廓线(或补充后的轮廓线)还原成常见的几何体,还原实物图时,要先从三视图中初步判断简单组合体的组成,然后利用轮廓线(特别要注意虚线)逐步作出实物图。(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画出圆柱和圆锥的三视图。活动:学生回顾正投影和三视图的画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解:图6(1)是圆柱的三视图,图6(2)是圆锥的三视图。(1)(2)图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关三视图的题目往往依赖于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做到边想着几何体的实物图边画着三视图,做到想图(几何体的实物参考资料,少熬夜!图)和画图(三视图)相结合。变式训练说出下列图7中两个三视图分别表示的几何体。(1)(2)图7答案:图7(1)是正六棱锥;图7(2)是两个相同的圆台组成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