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工作安排2010年是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保持开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开发区与大兴区融合发展的起始之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是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的关键之年。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对加速两区融合,实现开发区做大做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10年开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的总目标,以有利于做大做强开发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快全市现代制造业发展步伐为原则,加快推进大兴区和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完善金融平台、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经济贡献度和整体竞争力,使开发区成为北京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快推动大兴区及南部地区城市化建设进程。2010年开发区发展目标是:力争实现GDP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增长1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80%以上。吸引投资总额增长10%;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有所下降。为了实现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力谋划长远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大兴区与开发区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的原则,既要充分依托好大兴区的土地空间、行政资源、社会管理等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大兴区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此为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一是结合大兴区的总体规划,认真做好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带动大兴区的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大兴区向产业功能区转化,加快大兴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二是以产业规划为基础,启动并推进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谋划开发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其中第二产业要向高端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要迅速提高,形成合理结构,互相促进。三是全面做好开发区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专项规划,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明确指导。(二)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树立在大兴区和开发区整个大区内发展大产业的意识,大力抓好“十大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积极培育“百强企业”,再造4个千亿级产业园,4个500亿级产业园,争取引资三年内翻一番,总产值三年后达到5000亿元。一是全面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促进工作。两区融合以后,开发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大发挥,招商引资和产业促进方面的工作还要大大加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产业促进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和质量;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主动邀商选商、以资引资工作;要进一步丰富招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依托中介公司、专业招商机构等多种载体,扩大招商范围和层次。要健全完善项目专家评估机制和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及督查考核机制,一方面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确保引进项目的高质量,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切实按照全过程、无缝隙、高质量的要求,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在开发区真正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都为招商服务”的良好氛围。二是着力抓好京东方八代线等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是开发区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关键一年。要在前期艰苦扎实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打好京东方八代线项目建设的攻坚战,进一步解决好项目的资金需求和基础设施保障等问题,确保项目按期投产。以京东方八代线为龙头,继续完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的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大力抓好上下游配套企业招商和落地建设工作,确保产业园的科学发展。以尽快促进首批签约的20家企业正式入驻为重点,加快以京芯半导体为核心的移动硅谷产业园建设,打造符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运营管理机构,做好园区招商和配套服务工作。着力推进拜耳CMO及八因子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积极抓好汽车产业园的规划,促进奔驰V212新车型早日下线。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继续促进储备项目尽快完善手续、已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形成实际产能。三是加快壮大培育产业集群。坚持优化存量和提高增量相结合,坚持壮大现有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相结合,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尽快培育壮大20家产值超100亿元企业、3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通过其辐射带动,积极做大移动通信、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数字电视、移动硅谷、微电子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航空航天、文化创意及生产性服务业,在开发区形成“十大产业”。力争尽快将数字电视、移动硅谷、航空航天和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四个千亿级的产业,将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微电子产业早日打造成为四个500亿级产业。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建立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长效机制,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三)大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始终把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开发区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坚持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并重,努力营造一个高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现代制造业新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一是进一步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坚持适度超前、注重细节,按照“世界城市”标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智力支持,完善开发区城市设计,建设一批精品和经典项目。以数字电视产业园、移动硅谷产业园为重点,探索建立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城市设计、园区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的规划制定新模式,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12平方公里功能拓展区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保障项目及时落地。力争5月底前完成路东区剩余拆迁工作,年内基本完成路东区水、电、气、热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积极加快B型保税库建设工作,着力完善开发区物流环境,早日实现物流全覆盖。三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足,生活、商业配套设施缺乏是影响开发区产业发展和建设水平的主要矛盾,今后几年必须着力加以解决。一要坚持“建管结合”,提高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工作力度,加快兴亦路建设,配合加快亦庄轻轨开发区段建设,保障轻轨年内通车,打通开发区与大兴新城及城市中心区之间的快速连接通道。进一步优化调整区内公交及小公共线路,做好与轻轨站的衔接。二要围绕区内高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关于生产生活配套的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商业和生活配套功能。以保障实德总部项目实施为重点,启动科技走廊建设,提升路东区产业配套服务水平。三要尽快弥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加快推进图书馆、体育中心二期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建筑基本完工;研究启动文化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四要充分考虑长远需求,科学规划产业配套住宅建设。加快百万平米产业配套住宅建设进度。五要大力推动市级重点工程,加快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在市发改委的支持指导下,建设好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城市湿地等生态系统,推进三海子郊野公园建设。四是强化城市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强化市容市貌整治,以沿荣华路、沿亦庄轻轨线、沿凉水河亮化、美化、绿化等景观工程为重点,营造开发区城市新形象。做好轻轨周边用地的规划指标调整和规划方案审核工作,提升周边新建建筑形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无限亦庄二期工程建设和20兆宽带网络入户、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以开发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推广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模式,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五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紧紧依托大兴区的行政资源、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发展优势,提升开发区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满足新城范围内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需要。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深化与大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联动,统筹资源、整合信息、集中政策,研究建立集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岗位推荐、就业补助、社会保障等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长效机制,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开发区就业。继续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和应急管理等各项安全稳定工作,促进区域和谐。(四)加快完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区域融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环境,丰富金融服务产品,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强政企银合作。以落实好与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重点,继续深化银政、银企战略合作。吸引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加快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亦庄国际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担保融资、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机制。加快担保公司、创投公司、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中心的发展,完成小额信贷公司设立工作,完善区域投融资体系。三是撬动更多的市场资金。争取在未来3-4年内每年融资200-300亿元,总融资超过1000亿元,满足开发区产业发展及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建设的需要,为12平方公里功能拓展区建设、大项目落地和支持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五)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两区融合后,开发区要继续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就必须努力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和政策创新。以“服务高效、充满活力”为目标,健全完善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持体制机制的高效性、灵活性和各项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创造开发区发展的新优势。特别是要深入做好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衔接,进一步扩大开发区政策的辐射范围,做强区域品牌,借势实现更大发展。二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健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抢占未来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企业研发和自主创新提供支撑。推进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加快企业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支持各类创新联盟发展,逐步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筹备召开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利用好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有力支持对开发区自主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重点项目,积极承接各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首都产业化基地。三是进一步发挥高端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围绕重大项目的需要、技术创新的需要,加强人才吸引工作,解决产业发展最关键岗位的需求。加快实施“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工程、产业高端人才开发工程、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工程”,构筑首都人才高地。加强海外学人分中心的建设,继续落实好促进留学人员来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归国留学人员来开发区创业,支持企业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级专家等关键人才。加大对优秀海外学人创办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首都高素质人才集聚的科技创业基地。(六)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继续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以两区工作融合为重点,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继续把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切实推动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两区整合之后体制机制的研究,按照“三个融合”的要求,积极推动组织人事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培养真干、实干、快干的工作作风,狠抓团结协作、狠抓工作落实、狠抓服务创新,切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进展。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