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任何经济制度下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经济体制与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微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何辩证地对待西方经济学。二、教学内容:1、1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①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②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③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④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主要是有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谁来生产;其二,用什么资源生产;其三,用什么技术生产;其四,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1.2经济体制和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1.2.1传统经济传统经济(traditionaleconomy),亦称“习惯性经济”(customaryecomomy)是指生产方式、交换、收入分配都遵循其习惯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可能是由世代相传的传统所决定的。1.2.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亦称“指令性经济”(commandeconomy),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1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是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企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1.2.3市场经济在西方学者看来,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有很多别名,包括自由放任型经济(laissez-faireecomomy),自由企业经济(freeenterpriseeconomy)等,甚至一度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capitalisticeconomy)。一、市场经济的定义诺贝尔经济学的奖得主、美国麻省里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第16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2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二、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三、市场机制萨缪尔逊对市场的定义为:“市场是某一商品的买者相互作用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一种安排”。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CampbellR.McConnell的定义为:“市场是联结某一特定货物和劳务买者(需求者)和卖者(供给者)的一种制度或机制”。从此定义可知,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机制或制度。市场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价格体系。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看来,价格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市场机制之所以会使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在于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大相关的功能。第一,价格提供了信息。价格的相对高低在市场经济中反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它为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中间商提供了各自所需的信息。第二,价格提供了激励。正是价格所提供的信息,加上企业的利润动机,生产者便需决定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由此可见,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如果价格扭曲,便会出现资源设置失当。四、市场成功与市场失败市场成功也正是从这一角度而言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话,那么,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其资源配置是有效的。市场失败(marketfailure)是指单纯的市场调节可能会出现缺乏效率的情况,它是反对①参见王秋石:《西方著名学者论市场经济及其启示》,《经济译文》,1994年第1期,第43~46页。P.SamuelsonandW.Nordhaus:Economics,SixteenthEdition,McGraw-Hill,1998.单纯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赞同政府在其失败领域进行有效的干预的一种理论。市场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3(1)市场有可能是垄断的,或者为寡头的;(2)可能存在着外部性;(3)可能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4)一些市场,特别是保险和期货市场,不可能是完善的(5)由于信息传播缓慢,或者由于营销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导致市场调整速度缓慢或者不准确;(6)个人和企业的调整速度可能缓慢(7)个人和企业有可能得到有关产出、价格以及生产可能性等方面的错误信息;(8)个人和企业有可能并非像经济学中所假定的那样是发什么极大化的目标来行动的;(9)政府税收不可避免,并且难以以一种允许效率的形式存在。1.2.4混合经济一方面是市场机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1.2.5政府的经济目标1、充分就业希望有工作的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因为,失业导资源的闲置和无法弥补的浪费。2、稳定的价格水平避免价格总水平的大起大落,保持价格水平稳定,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3、效率提高经济效率可以使得相同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4、公平的收入分配应避免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它会导致社会动荡。5、经济增长不断的经济增长可以扩大经济馅饼,提供人们的生活水准。一、资源的有限性在任何一个国度里,无论资源多么丰富,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由于资源有限,那么生产出来的商品也是有限的,这是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不可否认的现实。二、欲望的无限性然而,人们消费商品的欲望(或需要)却是多种多样、多层次和永无止境的。三、稀缺法则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这便是稀缺法则。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如何节约的学问。没有稀缺性,便没有经济学。稀缺性是经济这中的一个基基础性的范畴。四、稀缺导致选择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去向做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选择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它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如果不存在着稀缺性,便没有必要去选择,也没有必要去节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总之,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一旦某一选择已定,便会招致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是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成本或收益。经济学研究就是使决策者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机会成本更小一些。我们将上述讨论总结图1.1之中。3Stern:DevelopmentEconomics:ASurvey,EconomicJournal,1989,9有限的资源无限的欲望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用所有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1.3.1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了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一般需作如下假设。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图1.2中的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的同时有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没有技术效率的。从没有效率的点到有效率的点的演进被称作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帕累托改进不存在,便实现了效率,如果帕累托改进有可能,便没有实现效率。顺便指出,如果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假设发生变化,比如,资源的数量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会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方移动,这便代表着经济增长。1.3.2经济学的定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对经济学作了如下定义:①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1.4.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