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瓶颈及突破路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瓶颈及突破路径高校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承担着教化的重大任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传递给学生,通过故事悟精神,通过精神启示人,通过故事寓道理,将道理渗透故事,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这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爱党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一、红色故事的内涵红色故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蕴含着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彰显了时代价值,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物、事、魂”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人”,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来的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既有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又有普通的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他们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李大钊、毛泽东、董存瑞、雷锋等都是中国红色故事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二是“物”,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文物、革命遗址和博物馆、纪念馆、历史人物故居等。例如,xx汝城的“半条被子”、解放战争的小推车、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杨开慧烈士牺牲前写给毛泽东的信件等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遗址遗迹、革命文物见证了建党百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伟大的人民群众筚路蓝缕、创造伟业的坚强意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三是“事”和“魂”,是指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这一伟大历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伟大历史事迹及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气节。建党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上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在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不怕牺牲、坚守信仰的革命先烈,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先进模范,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艰苦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发生了无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创业故事,创造了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孔繁森精神等锐意改革精神。这些伟大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勤劳勇敢、敢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红色故事的灵魂。二、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承担着教化的重大任务。红色故事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是推动其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一)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亲和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难懂,单纯的理论讲授很难吸引学生。对此,将红色故事融入高校恩政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红色故事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其蕴含的深邃优秀的民族文化、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高校思政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党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获得的基本经验的升华。教师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堂,用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的方式,讲清楚故事情节,讲清楚红色故事背后蕴含的中国精神和民族品格,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诠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理论知识,可以为枯燥的理论注入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入学生耳、入学生脑和入学生心,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性。(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坚定“四个自信”的自觉性在高校恩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愈发强势,呈现碎片化、隐蔽化等新特点,容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产生不良影响。这些错误言论和错误思想的蔓延,对身心发展不成熟、判断能力不强且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容易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弱化学生理想信念和民族认同,不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形成报国之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故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真实反映,是无数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故真实性是红色故事的重要特征。红色故事是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依托一个个遗址遗迹、有史料记载的文献印证,以及一封封饱含真情实感的红色家书,讲好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清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物资匮乏、生存条件恶劣的环境下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逐梦历史,呈现历史真相、客观评价历史事实,有助于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价值观,坚定崇高的信仰和增强民族认同感。(三)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红色事迹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认同,就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情感和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在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要充分引用大量的红色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和把控,阐述红色故事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强化报国之志,从而真正做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入学生的耳、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瓶颈(一)认识不深红色故事寓意深刻,作用重大,或悲壮感人、可歌可泣;或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在高校思政课上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维护共产党人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国革命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但是当前在高校存在很多教师对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高校思政课是偏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过多地讲故事会弱化思政课的理论性;还有的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故事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把课堂变成个人的脱口秀场,课堂中充满了故事,反而失去了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和政治高度;还有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红色故事更加偏向于学生所学专业,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也缩小了红色故事的选择范围。因此,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高校恩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性,才能讲出设计精巧、紧贴时代、紧贴学生、真实可信且具有价值引领的红色故事。(二)能力不足红色故事包括“人、事、物、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智慧、经验与情感,内涵丰富,而这对讲授红色故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团结协作,精心选择和设计故事,避免同一故事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但是目前的恩政课教学中,较多思政课教师仅靠自己选择和设计故事,缺乏教研团队的整体设计。其次,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讲好红色故事的综合能力,如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故事价值的能力,语盲表达力,语音语调的控制力,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等。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欠佳,有的教师做到了选择的红色故事紧贴教学内容,但是在故事的表述上不够形象生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对红色故事的价值挖掘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三)协同度不够只有做到学校、社会和一线思政课教师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红色故事的聚合力,彰显讲好红色故事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价值。从学校方面来看,目前高校都在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文化,但是在具体的经费使用、运行机制上缺乏有效的支持。高校恩政课不仅要在理论课堂上讲好红色故事,还要在思政实践课上引导学生到真实的红色场馆中去感知,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但是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讲好红色故事的实际效果。从社会层面来看,众所周知,红色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故思政课上的红色故事除了出自教师之口,还需要学生去挖掘和讲授。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发挥特长,在实践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拍摄视频,基于视频讲授红色故事,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传承红色文化,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配合和支持。但是据调查,很多学生在完成类似作业时,出现部分单位不能充分配合的情况。四、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的突破路径基于讲好红色故事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一立足点,讲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红色故事,突出价值导向,坚持立德树人,采用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讲述方法,讲出红色故事的思想性、价值性、生活性,同时必须选取契合教学目标的教学主题,设计科学可行的实践理路与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明其意”“宣其旨”“示其髓”,实现教学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化,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一)聚合力量,共建联动课堂,寓“理”于故事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聚合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共建理论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联动课堂体系,打造整体性、系统性和立体性的“大思政课”,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学理性、趣味性,提升思政课的“聚合力”和“粘合度”。第一,创新思政理论课堂。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堂需要守正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增强学生获得感。一方面,教师要精选故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红色故事繁多,故思政课教师要精选红色故事,把紧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启迪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红色故事精选出来,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伟大形象,发挥红色故事的价值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思政理论课堂要杜绝教师“脱口秀”,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应通过主题辩论、小组探究、情景模拟等方式,把握意识形态原则,做好前期指导,鼓励学生成为“讲红色故事的人”。教师也可以把红色故事的主人公或家人请进课堂,与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实现“教师讲”和“学生讲”相结合、“教师讲”和“红色人物讲”相结合,让理论彰显生机、焕发活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堂的吸引力。第二,兽用思政实践课堂。要想把红色故事讲好,就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史实考察,因为掌握精彩丰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挖掘家乡红色故事资源,通过走访革命故里,实地参观历史文化古迹,查阅历史文献,考究红色经典故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红色故事蕴含的价值指引,用红色故事中蕴含高尚的爱国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成长为能够肩负时代重任的时代青年。第三,活用网络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活用网络课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创新举措。网络时代,信息资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