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政治经济学刘伟老师课件p01_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篇价值论主讲人:刘伟第一篇价值论价值范畴首先并不是作为经济学范畴存在的,但却在经济学中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几乎每一种经济学说,每一位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或始终恪守的价值论,并以此作为其全部学说的最后一块理论基石。价值论所蕴含的观念和追求,是相应的经济学说的灵魂和旗帜。主要内容第一讲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论第二讲马克思的价值论究竟要说明什么第三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历史挑战第一讲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论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价值第二节为什么劳动价值论曾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第三节为什么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的价值论会由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并进一步以价格论替代价值论第一节什么是价值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关于价值概念的分歧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价值论发展线索小结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价值”这一概念,严格地说,不是作为经济学范畴存在的,而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范畴。从一般的哲学意义上来讲,价值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要领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然而,就是就这一普遍概念而言,也包含着极大的分歧。这些分歧不仅直接导致对价值源泉的认识不同,而且直接体现不同学说的历史观的根本对立。关于价值概念的分歧首先,价值是人与外界物间的关系,那么是指人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的关系,还是指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其次,如果把价值理解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那么,物质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有无作用再次,如果把价值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许多西方学者),那么价值概念还有多少历史内涵?即使归结为人与物的关系,价值究竟是指物对人的效用(客观效用论),还是指人对物效用的评价(主观效用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尽管围绕什么是价值问题产生了许多分歧,由此产生了相应的种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但归结起来,这种分歧和对立就其主流而言,可以归结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劳动价值论——斯密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创造,而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首创。早在马克思经济学产生之前,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前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并且在资本主义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上升为主流的价值论,支配西方经济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没有严格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但斯密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巨大贡献在于,他第一个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代表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代表对他种物品的购买力。斯密明确提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取决于使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劳动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真实价格(即价值)取决于商品本身所包含的劳动量。不过,斯密所说的“劳动”,有时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有时又指在交换中所能够购买的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更为矛盾的是,斯密在进一步讨论价值构成时,又背离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构成,因而,商品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斯密教条),并把工资、利润、地租称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源泉。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克服了斯密关于价值源泉的二元论局限,把价值源泉归结为单一的劳动,进一步强调价值实体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只是一个,即一般的劳动。但是由于李嘉图并未严格地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以至于他对于由于种种原因所导致的交换价值(价格)的变化难以解释,至少交换价值的高低与其劳动耗费不一致的现象难以解释,如著名的新产葡萄酒与陈酿葡萄酒价格为何不一致等等,从而导致李嘉图学派的最终破产。效用价值论——主/客观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将价值归结为人的需要同商品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尔后西方经济学对抗劳动价值论的主流。以“边际革命”为界(1871年),此前的效用论主要是客观效用论,客观效用价值论强调的是商品本身的效用(使用价值)。边际革命之后上升为西方经济学主流的主观效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人的欲望及满足程度,并且将这种欲望满足程度归结为个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的溶合----杰出代表:马歇尔马歇尔构建了新古典的经济学体系。在马歇尔的学说中,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等同的,因此,他的价值论实际上就是价格论,是关于价格决定及其变动规律的理论。不同的是,他所说的价值或价格指的是一种均衡的状态,即供求间的均衡,即包括静态的均衡,也包括动态的均衡,即包括暂时的和短期的均衡,也包括长期均衡。实际上,马歇尔的价值指的是均衡价格,并且是是局部均衡,即两个商品交换时的均衡价格,不涉及其他商品价格对这两种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的溶合----杰出代表:马歇尔在分析方法上,马歇尔是典型的折衷主义,在价值(价格)的决定上,他既强调需求的作用,又强调供给的作用,既强调主观边际效用的作用,又强调客观生产成本的作用,而且马歇尔尤其强调数学的边际分析。自马歇尔经济学实现了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合流以及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合流以后,原先意义上的独立于价格论的价值论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价格论的讨论代替了价值论,马歇尔的价值---价格论也就成为此后西方经济学价值----价格论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价值——价格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先后提出了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价值----价格决定的新理论,克服了马歇尔价值----价格论关于完全竞争条件假设的局限性,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价值----价格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马歇尔价值与价格论、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论双重合流的趋势,形成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价格论的传统。价值论发展线索小结先以劳动价值论为主流,古典经济学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支持西方经济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资本主义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成为主流价值论;而后是效用价值论成为主流,以1871年边际革命为界,此前以客观效用价值论为主流,此后则以主观效用价值论为主;再而后是以马歇尔的价值——价格论为主流,即在综合主观、客观效用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价格论对价值论的替代;此后便是当代学者在马歇尔价值——价格论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第二节为什么劳动价值论曾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的100多年里,以古典经济学为代的劳动价值论能够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价值论,之所以在那一时代,价值理论的讨论能够成为经济学中的热点,之所以那一时代稍有影响的经济学者都参与一定的价值论并恪守一定的价值论,最为根本的历史原因在于两方面。原因之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合理性的历史迫切需要使得价值论的讨论与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正义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那一时代的经济学的热点命题,使得价值论在经济学中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要取得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必须联合无产阶级共同对抗封建地主阶级,这种联合实际上是以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去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因此,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价值论中就不能不对无产阶级存在及其活动的合理性给以部分的承认,最为集中的体现便是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因为价值的源泉是劳动,所以一切劳动,包括无产者的雇佣劳动都是有价值的活动,因而是正义的。当然,资产阶级学者对无产者劳动的正义性的承认是有保留甚至是矛盾的,如斯密在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同时,又主张收入价值论(斯密教条)。原因之二总之,西方古典经济学提出劳动价值论,并且劳动价值论之所以在资本主义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的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时期里,成为主流的价值论,根本原因是出于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公正性、正义性的需要,因为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为其取得稳定统治地位而进行申辩,资本主义在当时还尚未真正稳固。小结为什么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的价值论会由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并进一步以价格论替代价值论第三节第三节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立的四个阶段为何从劳动价值论转向客观效用价值论为何客观效用价值论的主流位置又被主观效用价值论所替代为什么价值论向价格论转变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立的四个阶段: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价值论的分歧,主要是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这种对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种思想萌芽共生共存时期,在古希腊和罗马以及中世纪大体如此;第二阶段是两者对立并相互排斥,最终是劳动价值论占据主流地位的时期,这大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到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的时期;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立的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两者综合,并实现了价值论同价格论的统一,以价格论取代价值论的时期,这大体上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达到顶峰并基本结束的时期;第四阶段是以价格论替代价值论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在20世纪对价格论不断深入研究并使之一般化,更具有一般解释力的时期,一方面对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价值规律做出深入考察,另一方面从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发展到一般均衡。为何从劳动价值论转向客观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生产成本价值论等都可归结为客观效用价值论。客观效用价值论发端于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主流地位让位于生产费用(成本)价值论的直接动因,是李嘉图学派的破产。生产成本价值论自19世纪初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系统地提出,到19世纪40年代最终替代了劳动价值论的主流位置,后来约翰.穆勒又对生产成本价值论做出了完整表述。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之所以发生主流价值论从劳动价值论向客观效用价值论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论证资本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正义性的需要。核心思想在于,把价值归结为效用,但强调这种效用不是客观的物的效用,而是对人的欲望满足程度的效用,而这种欲望及满足程度又被归结为人对物的效用的主观评价和感受,从而把商品价值的本质归结为人的主观评价,价值不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最主要的分析方法是边际分析。主观效用价值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已经较为稳固,但资本主义方式本身固有的种种制度矛盾也已开始尖锐,出现了几次经济大危机。因此迫切要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合宜和谐的制度,对需求与供给的均衡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相应地,在价值理论的研究上,自然便把人的欲望以及欲望的满足程度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归结为价值的本质。目的是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价值的,是正义的合宜的,因为它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欲望,并通过满足人的欲望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达到和谐均衡的状态。为何客观效用价值论的主流位置又被主观效用价值论所替代马歇尔新古典综合价值论马歇尔的价值论是对客观效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的综合。这种综合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无论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劳动价值论,客观效用价值论,还是主观效用价值论,本质上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正义性申辩的,之所以发生主流地位转换,也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需要,更充分更有效地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这种学说的阶级性和使命,使之有可能被加以综合。当然,之所以能够被综合还包括它们在理论的某些共同点和分析方法上的某些共同处。马歇尔新古典综合价值论马歇尔提出的综合价值论的本质是以价格论替代了价值论。可以说,自马歇尔之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不再关注真正原来意义上的价值论,而是关注均衡价格论,马歇尔本人提出的是局部均衡价格,尔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一般均衡价格问题,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是均衡价格,如何去发现均衡价格。为什么价值论向价格论转变直接的理论原因源于马歇尔的综合分析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牢固地取得了统治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论证如何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如何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才能够使经济资源配置更有效。这种有效和谐的运行状态,恰恰是被概括为均衡的状态,所以怎样去发现均衡的位置,怎样逼近均衡状态,便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