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姓名:王微微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唐宜红2007040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作者:王微微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唐宜红.王微微.TangYihong.Weiwei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07,(3)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2.学位论文吴彬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200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将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划分为北北型、南北型和南南型三种模式;参与不同模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导致各成员国经济增长出现收敛或者发散。本文在理论上定性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投资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探讨了这三种效应对不同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认为贸易效应、投资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将促进北北型和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收敛,而导致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发散。本文利用在新经济增长理论基本模型基础上构建的新模型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北北型)、北美自由贸易区(南北型)、东盟和南共体(南南型)经济增长的σ收敛和β收敛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推论一致: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利于缩小成员国间收入差距,形成经济增长收敛;东盟和南共体扩大了成员国间收入差距,形成经济增长发散。结合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本文认为中国应实施以参与南北型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巩固好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着力促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3.学位论文陈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增长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2005该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期增长效应中的两个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其中前一个问题主要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其成员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于一国是否加入一体化组织的抉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后一个问题则关注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所有成员国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一体化组织建立之后区域内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对于一体化组织能否顺利、和谐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该文共分6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所研究问题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在两国框架下,在Romer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相同国家之间和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对成员国之间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但是两国模型不能充分反映现实问题,它无法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非成员的歧视性特征。第三章应用和发展了Walz的三国模型,在三国框架下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增长效应,得出在不同的成员国选择、不同的分工模式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也有所不同。第四章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单个成员国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第五章检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在这两章中,论文首先就实证模型、样本选择、数据处理和检验过程等基本情况加以说明,然后给出各项检验结果并加以分析和解释,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则结合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在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做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之后,着重研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该文主要主要结论:非歧视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能够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并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而歧视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长效应则比较复杂。就该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而言,“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单个成员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区域组织的深化,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性不断提高,这类一体化组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逐渐提高;“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理论上能够提高单个成员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但是在现实中,如果成员国发展水平过低,这一效应则无法显示出来;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有利于促进成员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从该文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来看,“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倾向于放大区域内的收入差距;而“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型的影响则取决于哪一类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接近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综合该文所得结论,从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和长远发展前景来看,非歧视性的和“南北型”两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是比较好的选择。相信这些结论的得出对于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期刊论文唐宜红.王微微.TangYihong.WangWeiwei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07,(2)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5.学位论文张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EU、ASEAN、APEC的对比分析2006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但是多数文章忽视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研究均在索罗模型的框架下研究经济增长收敛的问题,而这个框架并未考虑开放经济下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十分迅速,各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合作的深化和广化以及合作方式的创新。到目前为止,区域一体化组织不仅建立在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开始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途径对各成员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基础,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并分析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其次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贸易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四种机制:要素价格机制、要素数量机制、技术扩散机制、信贷-人力资本机制,得出贸易会促进国家间经济增长收敛的结论;接着引用Venables(1999)的三国模型,证明区域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取决于成员发展水平、一体化程度、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等因素,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收敛结果。然后本文选取三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典型代表EU、ASEAN、APEC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一步为选取各国人均收入的年度数据,利用标准差对三大组织内部成立前后及成员国扩张的不同时段进行σ收敛检验,使对各个组织σ收敛的情况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之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利用Mankiw、Weil和Romer的增加了人力资本的索罗模型,加入贸易开放度这一控制变量,考察了各个组织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状况。实证结果较好地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即“北-北”模式的区域组织,其成员国的人均收入会呈收敛态势;“南-南”模式的区域组织,其成员国的人均收入会呈发散态势;“南-北”模式的区域组织,成员国人均收入会呈收敛态势,但仍然是禀赋或技术水平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那个国家获利较大。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对中国如何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中国一方面要加强同APEC的合作,推进顺利实现“茂物目标”的釜山路线图实施进程;另一方面在与东盟的合作上坚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区域贸易协定方式,克服“南-南”型合作的缺陷,获得最大程度的一体化利益,达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多赢局面。6.学位论文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兼论东亚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贸易与环境协调200721世纪,贸易与环境的冲突引发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困境,经济全球化步伐有所减缓,区域经济集团化浪潮同益高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一种互补竞争、协作发展的关系。区域层面的经济和贸易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贸易与环境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贸易与环境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贸易与环境效应进行实践考察和定量分析,尤其对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类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安排下的贸易与环境经验与政策调整方向;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剖析东亚自由贸易区构建中存在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在总结借鉴欧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东亚自由贸易区贸易与环境的政策建议。文章通过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北-北水平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内贸易与环境都同时起到促进作用;南-南水平型一体化在经济与贸易增长的同时,面临较大的环境问题。南-北垂直型一体化促进区内贸易增长的同时,发展中成员国的环境并没有明显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和环境协议约束对于易遭受污染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环境规制与政策调整有助于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论文提出的创新观点包括:基于资源分工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应以资源再循环利用为基础,建立以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东亚模式,确保贸易与坏境协调发展:垂直型合作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选择,有利于中国乃至东亚国家的贸易与环境协调;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坚持环境优先战略;针对协调东亚自由贸易区贸易与环境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东亚自贸区的环境政策与制度框架;以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合作作为东亚自贸区的突破口;建立以循环经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贸易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参与日韩制造业产业链对接,以合理化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等。7.期刊论文尹华.吴彬.YINHua.WUBin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财务与金融2008,(5)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8.学位论文刘永帅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2009京津冀区域是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省市构成的经济区域。京津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是我国最早确立的三大经济区域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都一直相对滞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滞后的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