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学SeminarinRegionalEconomics32学时2学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理论经济学科,作为专题课程,它以区域经济为对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任务是探讨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为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本课程面向我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课,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应着重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规律。了解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掌握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学会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课堂讲授分析讨论1导论222经济活动的区位321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3214区域经济增长3215区域产业结构3216区域分工与联系3217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3218城市经济3219城乡边缘区32110乡村经济32111看得见的手——区域经济政策321合计3222102第一讲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本章难点是经济区域的概念。教学时数:2教学参考书:1.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2.方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载《区域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3.林德全:《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用方法》,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资料》1986年专辑。4.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5.陈栋生主编:《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刘再兴等编:《生产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一节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一、区域概念的界定二、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第二节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区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二、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讲经济活动的区位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经济区位的含义;本章难点是区位决策。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2.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经济区位二、区位单位三、区位因素四、区位决策3第二节区位选择一、生产活动区位选择二、家庭居住区位选择三、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第三讲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本章难点是城乡联系网络结构。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2.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一节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一、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三、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第二节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一、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二、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三、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第三节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一、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二、城乡联系模式三、城乡联系途径四、城乡联系网络结构第四讲区域经济增长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经济增长要素;本章难点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阿加瓦拉和辛格编:《不发达经济学》,1993年英文版。42.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上升》,载《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1969年第50期。3.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年英文版。4.哈罗德:《动态经济学》,1973年英文版。5.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英文版1971年(第2版)。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要素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二、劳动力资源三、资本四、技术条件五、经济结构六、制度安排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二、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四、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五、农业发展模式第四节区域经济增长阶段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二、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第五讲区域产业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产业结构理论体系,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本章难点是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结构政策。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朱传耿等:《区域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2001。3.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第一节产业结构分类一、产业分类二、产业结构理论体系5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理二、库茨涅兹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五、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一、主导产业的选择二、关联产业配套三、基础产业配套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五、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二、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四、产业结构调节手段及其效应第六讲区域分工与联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区域要素流动的方式;本章难点是区域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区域贸易的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萨乌什金:《经济地理学: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2.贝尔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6.H.H.巴朗斯基:《地理分工》,见《经济地理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7.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节区域劳动分工一、区域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6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第二节区域贸易一、相互需求法则二、交通运输条件三、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第三节区域要素流动一、区域要素流动的方式二、资金流动三、劳动力流动四、信息、技术的区际转移与扩散第七讲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产业活动与空间结构;本章难点是区域空间地域结构研究的视角,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陈德明等:《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陈佑启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与空间布局模式》,载《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4.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节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一、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二、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三、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第二节区域空间地域结构研究的视角一、地域结构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二、地域结构的物理学研究视角三、地域结构的地理学研究视角四、地域结构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视角五、地域结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第三节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一、产业活动与空间结构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第四节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7一、城镇体系的特点和层次二、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第八讲城市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章难点是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谢文蕙等:《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一节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一、城市经济的特征二、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三、对理论的评价第二节城市经济增长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二、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城市竞争力测度及实证分析一、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二、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三、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九讲城乡边缘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和范围,城乡边缘区的特征;本章难点是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演变规律。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涂人猛:《城市边缘带初探》,载《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第4期。2.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它的概念、空间演变机制和发展模式》,载《城市问题》1991年第4期。3.陈佑启:《试论城乡交错带及其特征与功能》,载《经济地理》1996年第3期。4.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5.艾伦.W.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6.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版。87.马昂主:《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联系》,载《城市问题》1993年第5期。8.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9.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10.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城市与乡村——中国城乡矛盾与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述一、概念的界定二、城乡边缘区的范围第二节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一、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二、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演变第三节城乡边缘区的特征一、地域空间结构上的动态、过渡性特征二、多元化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三、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特征四、竞争激烈的多样化土地利用特征第四节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一、城市区域二、城乡一体化第十讲乡村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乡村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征,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难点是乡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与制度安排。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季任钧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赖泽源等:《比较农地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3.七户长生:《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现状与发展逻辑》,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4.舒尔茨:《转变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5.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6.安虎森等:《扶贫战略指导思想上的误区》,载《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7.董恒年:《论可持续农业的定位问题》,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2月增刊。8.D.诺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年),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9.叶谦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一节乡村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特征一、乡村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9二、乡村经济的二重性及其特征第二节乡村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可持续目标的相悖一、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二、乡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