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同构周期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相关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产业同构周期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相关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问题提出于80代中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问题和区域问题之一,且趋同程度的变化常常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最近,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经济增长讨论中,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发展引擎之一,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增长最富活力的地区”。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长三角地区内部出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表现出深切忧虑,认为其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将使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新一轮经济过热,并最终使地区经济陷入困境。本文采用一些定量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的周期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现有的成果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的《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为代表,采用GDP的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周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度量产业结构趋同程度。他将全国的工业结构作为标准结构,分别求出各地区的相似系数,然后算出总体平均值。观察同构程度的方法,一是地区相似系数和总体平均值的变动,二是统计相似系数在0.8或0.9以上的地区(一般以省区为地域单元)个数变化。研究成果表明: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高涨期,而这个时候,结构趋同度也达到最高点。随后几年的治理整顿,经济增长率降低,结构趋同度也下降。1992年以后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结构趋同度又略有回升。总体平均值呈现反“S型变化,即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这种变化大体上与经济增长周期相吻合,即产业结构趋同度与经济周期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如下图:该文并没有仅从定性角度分析问题,而是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并提出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定量指标,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但我们认为在研究产业结构趋同的程度时,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度量是可行的,但“由于相似系数只适用于两两比较,实际运用时,通常是将全国的工业结构作为标准结构,分别求出各地区的相似系数,然后算出总体平均值”的方法不适合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首先,按照上文的方法,应该先计算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结构,作为标准结构,分别计算其与两省一市的相似系数。这样做会损失一些有用信息。比如,简单加和后的结果会掩盖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差异。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局限性。由下表知:上海和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相似系数为1,这样就损失了统计信息。上海江苏浙江长三角地区轻工业54615重工业56415其次,“算出总体平均值”(即算术平均值)的做法实际上赋予了各地区相等的权重,忽视了它们经济总量上的差异对整个地区产业同构程度的影响。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借鉴主流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度量指标。本文采用的方法测度“结构趋同”的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常用的工具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相似系数:相似系数Sij定义为:式中i和j分别表示两个相比较的区域,Xin和Xjn分别代表部门n在区域1和区域j的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OSj1。若S=1,则说明两个区域的结构完全相同;若S=0,则表示两个区域的结构完全不同通过观察一定时期的S值变化,可对地区结构变动状况做出判断,如果S值趋于上升,则为“结构趋同”;相反,如果S值趋于下降,可判定为是“结构趋异”。由于相似系数只适用于两两比较,因此计算出的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相似系数实际上是一个3×3的对称矩阵,无法给人以直观印象,因此需要定义一个能够体现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程度的指标。经过加权后的新指标S长=a苏沪S苏沪+a苏浙S苏浙+a沪浙S沪浙其中:a苏沪=0.5×(GDP苏+GDP沪)/GDP长a苏浙=0.5×(GDP苏+GDP浙)/GDP长a沪浙=0.5×(GDP浙+GDP沪)/GDP长注:GDP长=GDP苏+GDP沪+GDP浙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造成的不良后果(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主要是由制造业同构引起的。因此本文按照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年鉴的标准统计口径将制造业分为28个部门,计算其同构程度和经济增长周期(采用制造业产值增长周期度量)的相关性。限于资料,我们只计算了从1990到1999年(不包括1993和1994年)的情况。原始数据我们把计算结果绘制成散点图,从直观上看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和产业相似系数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明显。通过计算其统计学指标,也证实了直观的感受。相似系数相似系数和制造业产值增长率的相关性00.10.20.30.40.50.60.70.80.9119991998199719961995199219911990相似系数折线图2制造业产值增长率存在一定相关性的原因制造业结构趋同是长三角地区本身资源禀赋相似决定的一:长三角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颇为相似,这就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而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部门也必然是相似或相同的了二: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均没有储藏大量的可供开采的国民经济所需要的主要矿产资源(如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这就决定了其工业不可能有大规模的采掘业,而且相当部分的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只能主要集中在某些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和下游的机械制造业部门三: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当地居民具有很强的接受知识和掌握技术的能力,自古以来便人才辈出。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现代的很多学术泰斗,政界要人也都出自该地。长三角地区高校林立,拥有以南大,复旦,浙大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等学府,智力资本雄厚,各地区普遍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的能力。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投资往往集中在少数投资收益率高的行业。而长三角各地区普遍具有发展这些高盈利行业的条件,因此经济增长周期和产业同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也是必然的了。基于上面计算中得到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历年的相似系数和GDP增长率数据,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做如下分析,以探索这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或因果联系。具体分析步骤包括相关分析,拟和线性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1.相关分析:我们选择积差相关系数作为指标,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它是由统计学家皮尔逊提出的,因而又称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系数也称为皮尔逊系数,它是求直线相关的最基本的方法,通常以g来表示。计算的公式为:g=∑xy/NSxSy分析结果计算得到的相似系数序列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gdp增长率间的相关系数为0.329,考虑到影响制造业增长的因素较多,这个结果说明二者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高。2.为考查这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我们还做了一个线性回归分析。首先作出这两助数据的散点图。通过查看两个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直观看出它们是否具有某种线性关系。01020300.830.840.850.860.870.880.89XSGDP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线性关系不明显,但可以看出他们有正相关的趋势,如果采用拟和方法,可以得到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这说明二者虽不具备明显的线性关系,但正相关性还是存在的。下面给出拟和回归分析的统计量3.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并且判别谁是因(自变量)谁是果(因变量)。我们同样采用相关软件计算得出结果。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GDP不是XS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为0.54165,XS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为0.08855,即XF可以看作GDP的原因,GDP则不一定为XS的原因。通过对1990至1999年的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认为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即在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间制造业内部的相似程度的提高可以看作导致该产业增长的原因。鸣谢在资料收集方面,我们得到了李博婵和王伟的大力协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