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学习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情况。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法西斯统治网络。4、了解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二、新“北伐”和全国形式上的“统一”1、新“北伐”与南京政府宣告“统一告成”2、东北“改旗易帜”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三、南京政府初期的内政与外交1、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训政”2、南京政府初期的外交3、新军阀混战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1、托陈取消派(及陈独秀晚年)2、国民党改组派3、国民党再造派:胡汉民、孙科操纵的既反蒋又反共、反汪的国民党内的政治派别。4、第三党5、生产人民党6、人权派(胡适派)7、中国民权保障同盟8、乡村建设派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1、托陈取消派(及陈独秀晚年)大革命失败,“八七”会议后,陈独秀正式离开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他身边有一批人,彭述之、郑超麟、尹宽、马玉夫等,企图恢复他在中央的领导权,进行反对以瞿秋白为首的新中央的活动,自称“陈独秀派”。“六大”(1928.6—7,莫斯科)以后,瞿秋白、王若飞、张国焘被留在莫斯科学习和工作,总书记向忠发(工人出身,水平不高)、宣传部长蔡和森回国。但不到一个月,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蔡和森被撤职,再加上不少中央委员牺牲、叛变、消极,李立三就由政治局候补委员升为正式委员,并任宣传部长,实际主持中央工作。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彭述之等人,看不起新的中央领导,而且他们自己又都在“六大”前后,失去了党内重要职务,于是他们拉拢陈独秀反对中央,进行派别活动。陈独秀对他们的活动,采取不介入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阻止。但当他一接触到托洛茨基主义,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中国托洛茨基反对派(简称中国托派),起源于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当中。列宁去世以后,以托洛茨基为首的苏联托派,和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中央展开了争论。在具体事件上,中国革命是这场争论的焦点之一。托洛茨基竭力反对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执行的路线,尤其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国共合作政策。大革命失败后,托乘机猛烈攻击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在中国推行的路线,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这些争论,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部分人拥护托,逐渐形成派别。1928年12月,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织建立,自称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选举了中央机构“全国总干事会”,史唐任干事长。1929.4,创办刊物〈我们的话〉,作为机关报。因此,他们被简称为“我们的话派”。他们不断把托的文章,尤其是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介绍到中国来。1929年四、五月间,彭述之、尹宽、郑超麟等人,看到了这些文章,很快就接受了托的观点。郑说,他第一次看到托的文章,“仿佛有甚么电光闪过我的头脑”。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1、托陈取消派(及陈独秀晚年)接着,他们又介绍给陈独秀看。陈独秀首先被托关于中国大革命问题的论述深深打动,他特别注意托把大革命失败完全归咎于共产国际的那些论断:“过去五年中,没有一个共产党,受共产国际机会主义领导之害有如中国共产党那样酷烈的”,全盘否定国共合作这一统一战线政策。最后他基本上接受了托洛茨基主义,主张“一次革命论”(即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混在一起进行,毕其功于一役)。毛泽东说,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一次革命即取消革命。他们这一批人就被称为“托陈取消派”,陈被开除党籍。1929.12,陈独秀主持召开了一次“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会议,通过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八十一人声明),正式成立了托派小组织。1930.3,创办《无产者》。从此,他们又被称为“无产者社”。1920.1.1,刘仁静、王文元、宋逢春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三个托派小组织“中国左派共产主义同盟”,出版机关刊物《十月》,于是被称为“十月社”。这年夏天,赵济、刘胤等7人,又成立了中国第四个托派小组织──“战斗社”。托洛茨基对陈独秀格外垂青,四个托派小组织经过磋商,1931.5.1—3,秘密举行统一大会,陈出任总书记,正式名称仍然叫“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由共产党的总书记,变成了共产党反对派的总书记。1932.10.15,托派中央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五常委全部被捕,一网打尽。陈独秀被判有期徒刑8年,在狱中遥控托派,但与一些人发生意见分歧,被开除出党。1937年8月23日,陈减刑出狱,与新的托派领导集团决裂,广泛声明:“我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隶属于任何党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2、国民党改组派1928年冬到1930年间,在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个既反蒋又反共的政治派别──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简称“改组派”,其首领是汪精卫、陈公博。改组派是汪精卫集团与蒋介石集团争权夺利的产物。汪派骨干分子陈公博、顾孟余等人,集中在上海,以法租界为掩护,拥汪为领袖,进行反蒋活动。他们以“改组国民党”为号召,发表一系列的反蒋、要民主、反独裁言论,适应了资产阶级对独裁统治的不满情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汪派真正意图是借改组之名,与蒋争夺国民党统治权。利用反蒋派系、军阀,联合反蒋,进行军事投机,均告失败。蒋对之采取破坏、镇压、利诱瓦解相结合的策略,1931年1月,汪精卫在香港宣布解散国民党改组派。政纲:1.宣称继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以党治国、以党建国”,强化国民党的统治地位;2.过国家资本主义建设民生主义国家,努力扫除封建势力,抑制资本主义,实现经济平等;3.“恢复农工政策”,“代表农工小市民的利益”,“确定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战线”;4.提高工农民众政治地位,改善工农民众经济生活;5.反共;6.反对帝国主义和第三国际。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3、国民党再造派:胡汉民、孙科操纵的既反蒋又反共、反汪的国民党内的政治派别。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右派势力活跃起来。胡汉民、孙科、邹鲁、邓泽如等策划反共,胡汉民涉嫌廖仲恺案,与孙科出国避风。钟天心、梁寒操在上海创办《再造旬刊》,拥护胡汉民,为胡卷土重来做舆论准备。这些人就被称为国民党再造派。国民党再造派不满意于蒋介石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他们也反对汪精卫以“左派”面目出现,以国民党正统自居,指责改组派所谓“农工小资产阶级联盟”是马克思主义的翻版,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背叛。他们企图排斥汪精卫集团,抑制蒋介石势力的发展,实现胡汉民掌握党权,蒋介石控制军权,党军分治的政治格局。胡汉民为了反汪,加紧与蒋合作。但蒋介石利用“CC派”控制各级党部,同时提高黄浦系军官的地位,置胡汉民于“尊”而无权的地位。胡汉民则以国民党元老自居,高唱“党权高于一切”,鼓吹“以党治国,以党治军”。要蒋学习土耳其凯末尔功成身退。1931.2.28,蒋将胡软禁在南京汤山。孙科到广州联络邓泽如,策动实力派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拉拢汪精卫,组织反蒋政府。“九•一八”后,广东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立已为时居不容,为共赴国难而调解关系。孙科作了行政院长,但马上又被汪精卫取代。再造派进一步分化。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4、第三党即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它酝酿于1927年下半年,中间经过中华革命党阶段,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第三党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国共两党尖锐斗争的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的革命政党。它的主要成员由三种人组成:以邓演达为代表的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国民党左派;一些国共合作时期曾在国民党内工作的共产党员,后来从共产党内游离出来的人,如谭平山;既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又不同意中共搞农村武装斗争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邓演达是主要领袖,1931年被捕,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第三党遭受重大打击。1933年一大批领导人参加“生产人民党”,宣告解散。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决定恢复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10日,更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甲制”,云三党”这个名称,最初是含有贬义而被叫开的,邓演达拒不认可,但外界习惯于这样称呼。一直到1935年更改党名后,为了适应社会上所熟悉的习惯称呼,往往也自称第三党。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4、第三党(1)、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中国社会很复杂,既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双重支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2)、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中国革命是民族、民权、民生三项任务结合在一起的复杂革命,它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中国最急需的是土地革命和民族革命。(3)、实行“平民革命”,建立“平民政权”。宣布“要把千余年来的官僚政治推翻,把帝国主义与买办豪绅的联合统治推翻,建立新的平民的中国,即是:解放中国民族,建立以工农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形成了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实行土地革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及实现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农工平民革命论”。但是,不赞成中共“超时代的盲动政策”,认为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共的存在缺乏阶级和社会基础,“共产党只盲目的追求未来的空想”。第三党坚决反蒋,开展过一系列的反蒋活动,愿意把中共作为友党与之联合,并主动找中共谈判共同反蒋问题,被党内“左”倾关门主义者一口回绝。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5、生产人民党1933年11月20日,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公开反蒋,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福建事变。发动事变的主要力量第十九路军是北伐战争中的劲旅第四军第十师,它曾一度参加过南昌起义。1930年十九路军组建后,连年参加军阀混战,广大官兵深感蒋力图在内战中消灭异己,对军阀战争普遍表现厌烦情绪。“九•一八”后,他们认为“连年内战,枪口不能对外,是造成日寇想灭亡我国的主要原因”(蔡廷锴:《回忆十九路军在闽反蒋失败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59辑),最终与蒋决裂。事变领导人认为,“整个国民党为蒋中正所把持操纵”,所以宣布脱离国民党,组织“生产人民党”,由陈铭枢任总书记。当时在福建地区,脱离国民党的分子,已解散的第三党人、少数共产党的脱党分子,以及十九路军中级以上军官,还有不少华侨,参加了生产人民党。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它转移到香港存在一个时期即自行解体。政纲:(1)政治: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民主自由,打倒军阀,打倒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号召“把枪口对准蒋”。(2)经济:对外贸易统制,关税自主;发展民族工业;土地问题,“计口授田”。蒋对福建事变大为光火,收买、分化、瓦解十九路军,重兵压境。1934.1,失败。曾经请求红军援助,红军认为是“狗咬狗”的斗争,不予理睬。第五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政治与经济主讲:徐成发四、中间派别及其政治主张6、人权派(胡适派)人权派是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派别。他们从929—1931年间,针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公开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保障人实行法治、开放民主政治的要求,并且发起了“人权运动”,人权派由此得名。1928年创刊的《新月》,一开始主要是文艺性刊物,1931年由罗隆基接编以后,变为以刊登政论时评,阐发自由主义政治理念为主的刊物。人权派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