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四中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复习重点: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对改革的评价(宜细不宜粗)复习难点: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的内容只要掌握住关键词即可,宜粗不宜细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回顾第14课内容,想一想: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哪些严重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③伤农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再想一想: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与苏联的经济改革有何关系?因果关系,前者使后者显得十分必要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农业问题尤其严重单产仅为欧洲其它国家的1/3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农业问题尤其严重③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措施:①农业方面(见课本P78)——重点方面关键词:收购制、自留地、种玉米②工业方面(见课本P78)关键词:管理权工资权下放、物质利益原则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措施3、评价:①进步性: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②局限性:A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目标严重脱离苏联实际僵化的教条主义B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C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这位苏联领导人当时坐在一个阿拉伯国家代表团的附近。这个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开会时正在打磕睡,于是赫鲁晓夫轻轻地脱下了这位阿拉伯外交官的皮鞋,然后拿着这只鞋敲桌。敲击声惊醒了梦中人,当这位先生尴尬地急忙寻找鞋子时,赫鲁晓夫刚好讲完,便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没什么,梦中失落了一只鞋而已,我将来一定会赠送你一只优等的乌兹别克皮鞋”。从那以后,这位阿拉伯外交官,每年便收到一双优质的乌兹别克皮鞋。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赫鲁晓夫的墓碑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时期造成一定的混乱2、措施:(1)工业方面: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2)农业方面:扩大……,降低……,提高……,放松……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时期造成一定的混乱2、措施3、评价:(1)收到了一定成效,在军事上与美国相匹敌。(2)存在着局限性:①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②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顿③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全面滑坡速度放慢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2、措施:承认……,要求……,打破……,允许……3、评价:(1)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2)效果不佳,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其原因:①“加快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经济结构更失调②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课堂探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点?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改革侧重所有制;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而后者则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但由于不符合国情而失败。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相同点从背景、范围、国情、结果四方面考虑)(不同点从改革侧重点、成效、改革幅度三方面考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探究1、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对斯大林的崇拜有增无减C民主法制遭到破坏D农业全盘集体化,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把重点放在农业B把重点放在工业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A△基础知识巩固练习:4、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得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3、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A取得一定成效B提出了“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D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B6、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用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社会主义5、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取得了一定成效②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③只局限于工业领域④注意运用价值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DB7、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制度改D福利制度改革8、从苏联经济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确的认识()①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具有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没有规律可寻③改革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④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A(2011年全国卷文综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AD高考实战演练(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DC高考实战演练(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32题)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DB高考实战演练△作业:1.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做好笔记。2.预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成导学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