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回归心得体会范文5篇在成都全国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四个回归”指的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核心的阐述,也寄托我们期望通过教育兴国、人才兴国的目标。下面就是网友带来的四个回归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四个回归心得体会1在成都全国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四个回归”指的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点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核心的阐述,也寄托我们期望通过教育兴国、人才兴国的目标。所谓“回归常识”,是指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这一点的提出我想与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密切相关,传统的大学生上大学时的观念是“大学是混过去的,拿到文凭就够了,不需要花苦功夫学习。”在这样观点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忽略了知识的学习,白白浪费大好时光,等到毕业才恍然发现自己不幸被社会淘汰。一毕业就失业,自己又不愿屈就,只能委委屈屈的求生。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殃及大学生,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成都召开的本科教育大会,提出“回归常识”,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兴国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回归本分”,是指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习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好的教师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评判一个老师的标准除了高超的教学技能,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只有拥有良好师德师风的老师,才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所谓“回归初心”,是指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教育中强调回归初心可以让教育工作者铭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惟其如此,才能培养一代代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所谓“回归梦想”是指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长期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的因素。强调教育方面的创新有利于我国的教育不断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于我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国家的强大提供支持。作为一个师范生,了解到了四个回归的理念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四个回归心得体会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不忘初心使命推进“四个回归”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和信念。任何职业、任何岗位、任何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是教书育人,学生的初心和使命是读书学习,医生的初心和使命是治病救人……这些具体的初心和使命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洪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3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5.2万人参加会议。会议提出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150所高校发表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令人欢欣鼓舞,但这样一个关于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会议和宣言仅在“朋友圈”小范围传播,社会反响并不强烈,原因很简单,“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如何做到四个回归心得体会3根据《东莞理工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本人认真学习了习近平5.2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主题讲话、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以及校党委成洪波书记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的讲话等一系列文件,现将学习心得体会与思考总结如下。一、对“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次会议是新时代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总动员,明确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启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征程。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根据陈宝生部长讲话的要求,整个高等教育战线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第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第二个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自我革命,是主动纠正过去出现的某些大学办学追求的偏差。真正实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才可能建设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才可能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二、强化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回归大学之本,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准,更是立校之本。全校上下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逐步改变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从制度做好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重视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安排。建议学校按照“分类评价、特色发展”的思路,创新评聘考核机制,打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以学科和岗位为导向,构建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差别化提升履职能力,培养特色教师,打造专业队伍。以构建“双轨制”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理念,对新聘教师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为教师提供成长支持,发掘潜力,促进教师长远发展。建立科教一体化的教师共同体,保证一流的师资配置到教学中,一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学作为教师晋升评价的重要指标。增强全员服务教学意识,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构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征程中,主动担当、奋发作为,勇往直前、不断进步,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与学紧密相连,教师在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推进教师队伍发展。要写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奋进之笔”,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强调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大学教师要认真思考教师职业生存的原始支撑,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主动把握处理好教学和科研、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真正潜心教书育人。大学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参与本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课程学习、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学生交流沟通,通过自己的学术涵养和言谈举止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学术养成和职业态度。大学教师应该切实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要求,坚持需求导向,把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工作之中,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课程过程管理、严格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教师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涵养,主动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向学生介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鼓励和指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做科研,引导学生关注理论前沿、技术难关和发展需求,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和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研究训练。三、坚持内涵发展,完善质量监控,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以本为本、本源回归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入手落实以本为本的根本任务。(一)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我国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进程中,高校必须牢牢坚守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不动摇。对地方高校而言,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必须回答好的根本问题。要把“为谁培养人”放在首位。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从根本上讲,我们不是为了办大学而办大学,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价值追求。需要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不断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担当。科学确立“培养什么样的人”标准。如果说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话,那么,标准就是质量的“保障线”。高校只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才能确保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将以下三个维度作为基本标准:一是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二是创新意识。大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把创新贯穿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三是实践能力。大学生要有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自觉要求,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人才评价的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的学校标准。聚力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必须思考和探索的永恒主题,培养一流人才是高校的时代课题。首先,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原则,更加突出创新导向、实践导向和质量导向。要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建设,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产教协同育人。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