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学考要求: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手工业博物馆展厅一纺织厅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原料:麻、葛、丝工具:骨梭、骨针等)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起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4、唐代:官营规模大,分工细;私营作坊出现5、宋代:有了更大发展(棉纺织业丝纺织业)7、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图文下一张图文6、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图文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单的纺织工具.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新石器时代的简单纺织工具仰韶文化半个蚕茧材料:传说嫘(lei)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的……是家蚕而不是野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证。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品种多,技艺高。起绒锦,或称绒圈锦、起毛锦,是三枚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这种锦花型层次分明,圈大小交替,纹样具立体效果,因而外观甚为华丽。其组织结构十分复杂,织造工艺高超,它是这批汉代丝织物中的一项重要发现。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远销海外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他们对中国的丝绸痴迷不已(丝即黄金),长期以来丝绸之路也绵绵不绝。丝绸王国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资料:现以祖庚甲时蚕神与上甲微并祭的一条卜辞为例述下:“贞元示(音qí)五牛,蚕示三牛,十三月。”——胡厚宣:《殷代的蚕桑和丝织》载于《文物》1972第11期注释:这条卜辞的意思是说祭祀元示上甲要宰牛五头,祭祀蚕示用牛三头。想见祭礼之隆重。“示”指神祇。故蚕示也即蚕神祭祀蚕神图先蚕图(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蚕缫门》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在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谓之王公……或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周礼·注疏·考工记》•“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斋。”——《周礼·天官·典妇功》附:言……典妇功之职,掌治丝麻之规格,并按标准给予丝麻之材料。国有六职,“妇功”乃其一。资料一:据《唐六典》载,少府监役使的“技能工匠”达19850人,将作监所属工匠也有15000人……资料二: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分工很细。如少府监下的织染署,是专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的机构,共有作坊25个:“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絁,四曰纱,五日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组授之作有五:一曰组,二曰绶,三曰绦,四曰绳,五曰缨。从这两个材料你能分析唐代官营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有哪些特点呢?规模大,分工细资料: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真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朝野令载》卷3从这则材料,你看出了什么呢?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子目录宋资料:“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棉木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南宋棉毯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黄道婆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提高了织棉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还有上海,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元代棉织品的上衣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棉纺织品市场占有率高,一定程度可以反映棉纺织技术普及。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明朝定陵出土的团龙袍料,其中龙体是用孔雀羽织成。可在同一纬道上织出几十种颜色和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清代寿字丝织图(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永禁机匠叫歇碑》“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xiang)计”。——《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曹时聘的奏疏和蒋以化《西台漫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展厅二冶金厅青铜器展区冶铁技术展区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2)商周时期: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制造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1)春秋晚期产生(2)战国时期推广:(3)汉代推行官营,设铁官49处:炼钢、淬火技术①燃料变化:②供风技术:自然通风人力畜力水力(皮囊鼓风)(马排鼓风)(水排)木炭煤炭图(4)南北朝:灌钢法(5)北宋:煤作燃料(明确记载)加速冶炼进程,提高生产效益。图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蕉叶形纹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四羊方尊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战国时期曾侯乙建鼓底座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松石,工艺至今无法复原,没有复制品。食器兵器农具酒器盥水器乐器铜镜越王勾践剑西周青铜鼎淬火: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铁与钢所含元素量比较:含量(%)CSiMnPS铸铁2.5~4.50.5~2.00.5~2.00.02~0.50.01~0.1钢0.03~1.20.01~0.30.3~0.80.01~0.050.01~0.05引自:日本金属学会编《钢铁冶炼》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炼钢基本原理:用氧化剂把生铁中过多的C、S、P变成气体或炉渣除去。春秋金镡金首铁剑春秋铜柄铁剑战国铁双镰范人力鼓风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灌钢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一项杰出创造,它利用生铁含碳量较高、“熟铁”含氧化夹杂较多的特点,用“熟铁”中的氧来氧化生铁中的硅、锰、碳,造成激烈的“沸腾”,而达到去除夹杂的目的。虽操作简单,效果却十分明显,这是人类古代制钢工艺中所获得的最高成就。《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宋·苏轼《石炭(煤)》瓷器王国(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丝绸王国(二千年前中国的名片)展厅三陶瓷厅本标题只要掌握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①陶制品:唐三彩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③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④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唐宋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路线被成为瓷路,中国被成为瓷国。瓷器王国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十八世纪法国赞美中国瓷器的诗歌陶瓷业为中国赢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并为中国赢得一张名片“CHINA”。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可见中国制瓷业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展厅来品味中国陶瓷给我们带来的厚重。陶=瓷?陶器\瓷器谁为先呢?[瓷器与陶器的区别]⑵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⑴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⑶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⑹陶器不是中国的发明,而瓷器则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5)陶器无半透明性,敲击声低闷;瓷器半透明,敲击声清脆。瓷器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原始社会----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蛋壳黑陶高柄杯解说:这类器物超薄的器壁如同蛋壳一般,因此有“蛋壳黑陶”之美誉。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几乎没有渗水率,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考古学家认为,蛋壳陶杯属于礼器性质,可能是在祭祀等礼仪上使用的特殊酒器,掌握在特殊身份的人手里。从出土的墓葬看,均是大墓,随葬品丰富,相当讲究,说明地位显赫。半坡彩陶商代出现的原始瓷器据考古发现商代已能烧制瓷器,只不过其制造工艺还比较原始,所以把它们命名为“原始瓷器”,因为这些原始瓷的釉色比较接近以后青瓷,故亦称原始青瓷。制瓷技术成熟后,某些釉陶制品并没有消失,如“唐三彩”。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解说语: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她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时还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唐三彩的生产在中国已1300多年的历史。色彩绚丽唐三彩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东汉青釉四系瓷罐东汉技术趋于成熟。东汉末期墓葬出土有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器。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陆龟蒙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邢窑、江西景德镇、四川大邑----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唐朝白瓷唐朝青瓷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