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研究作者:郭济汀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关英菊.迟学芳从以人为本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人学解读-长白学刊2006,(3)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2.期刊论文李卫华.苏国红.LIWei-hua.SUGuo-hong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复杂的,和谐社会的存在形式也是多样的,有传统的和谐,也有现代的和谐,这取决于和谐社会的标准与目的.现代和谐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有序、优化发展,以非人为本的目标指向不是和谐社会,抽象的人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正确的以人为本才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3.期刊论文赵伟以人为本:谱写和谐社会新乐章-传承(学术理论版)2008,(5)以人为本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直接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而且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进的: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完美体现.只有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指导并检验我们所建构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位论文李克钦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根本2006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指导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也顺应全球化、市场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和时代趋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关于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和战略指导思想的结合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有价值的相关学理分析和理论研究成果更是十分稀缺,以致形成了学术研究的盲点。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根本命题,以关注民生为基点,以增加人类福祉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从人的视角对和谐社会进行解读。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在新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主体性、人民性和人性化。和谐社会是一个形式复杂、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社会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其特点主要体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和谐社会所包涵的各种和谐关系都必须对象化为人的各种和谐关系,社会和谐本质上就是指人的各种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的主体性、人民性和人性化特征内涵于和谐社会的所有内容及其特征之中。以人为本发展指导思想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根本。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根本命题的提出符合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适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需求;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根本命题实现了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指导思想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社会实践指导价值。5.期刊论文汪强.WANGQiang论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辨证统一-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2)对于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不能割裂开来考察,而应该基于人与社会的辨证统一,把二者联系起来认识.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映照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6.期刊论文王林.李凡.WANGlin.LIFan以人为本的法哲学之维——以和谐社会中的法律发展为视角-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以人为本是法律发展的价值核心,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语境下再被赋予新的内涵,应从一般层面与具体层面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法哲学解读;同时,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应以观念培育+制度构筑+实践贯彻作为其实现的路径.从法哲学的角度阐释以人为本,其意义就在于尝试廓清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含义,以确立科学的法律发展观,推动我国的法治实践.7.期刊论文冯青来.王坤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一种教育视角的文化剖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4)和谐社会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理想图景,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有观点认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于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的根本在于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教育公平在学理上作为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几乎已成共识.然而,这种单向度的认识不仅是片面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果关系错位的.如果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剖析,就会发现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远不止于对教育公平事实的追求,而在于整个社会文化意识中教育价值观的定位.只有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进而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8.期刊论文涂秋生略论以人为本与共建共有共治共享和谐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8(11)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关联可从四个层面进行解析和把握:一、动力论:承认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坚持全体人民共建和谐社会;二、主体论:承认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坚持全体人民共有(所有)和谐社会;三、人民主权论:承认人民是和谐社会的主权者,坚持全体人民共治和谐社会;四、目的论:承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和谐社会.9.期刊论文朱湘虹.黄明哲和谐社会视野下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思考-求实2007,(11)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全面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从制度上、政策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尊重公民权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要努力拓宽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10.期刊论文王岗峰.WANGGang-feng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bc5f3481-24e3-4494-b968-9e3c010d0627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8日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