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互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管理经济学1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互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夏健明,聂清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之间“单赢”的竞争观念。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尝试对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合乎逻辑与现实的解释。笔者首先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将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互动关系分为:企业共生、企业共栖、企业偏害、企业互利共生、企业竞争、企业捕食六种关系,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间互动关系的Logistic模型、时变模型、相互竞争模型、共生模型、食饵-捕食模型和企业竞合模型;最后对这些模型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为企业在实践中如何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分析与其他企业的互动关系,制定适时的企业战略,以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Logistic模型;共生模型EconomicAnalysisonEnterprises’InteractiveRelationshipfromthePerspectiveofBusinessEcosystemXiaJianming,NieQingkai(School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Thetheoryofbusinessecosystembreaksthroughthetraditionalcompetitionopinionofsingle-winbetweentheenterprises.Thepaperintendstomakeuseoftheoriesofneo-classicaleconomicsandevolutiveeconomicstoexplaincorporateinteractiverelationsinbusinessecosystemlogicallyandpractically.Authorfirstlyborrowedtheprinciplesofbionicstodividetheinteractiverelationsinbusinessecosystemintosixkinds,whichwere,interdependence,inter-perch,inter-hurt,mutualism,competitionandprey,andthenallthoseconceptionsweredefinedinmathematiclanguage.Basedontheaboveanalyses,sixmodelsaboutenterprises’interactiverelationshipwerebuilt;thosemodelswerelogisticmodel,change-with-timemodel,mutual-competitionmodel,interdependencemodel,prey-predatormodelandcompetition-corporationmodel.Finally,theauthormadeeconomicexplanationtothosemodelsdeeply.Thispaperconducestoprovideusefuldirectionpracticallyforenterprisestoanalyzetheinteractiverelationbetweentwocorporationsinbusinessecosystemandconstitutethetimelycorporatestrategytoseek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inlongterm,aswellexpatiateontheinteractiverelationstheoretically.keywords:Businessecosystem;Logisticmodel;Interdependentmodel投稿日期:2005-07-30作者简介:夏健明(1951—),男,汉族,江苏镇江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和教学研究部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聂清凯(1978—),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管理和竞争力。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管理经济学21引言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Ecosystem)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对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的反思。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JamesF.Moore(1999)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组织和子系统组成,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和个体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其中,个体是指消费者个人,组织是指各类企业,子系统是指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等。MarcoIansiti和RayLevien(2004)认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他们将系统中企业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种:(1)骨干型企业——在系统中占据中枢位置,为系统成员提供共享资产;(2)主宰型企业——系统中拥有关键位置,力图最大限度地攫取价值;(3)缝隙型企业——系统的主体,专注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以差异化求得一席之地。任何企业本身、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公司、融资机构、关键技术提供商、互补产品制造商、竞争对手、客户、监管机构、媒体和相关的政府机构等等都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企业的经营大环境是一个联系紧密、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竞赛,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目前世界上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不仅仅只着眼于公司本身,还从企业所处的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出发,确定企业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和其他企业的互动关系,以期长期保持有利的生存环境(MarcoIansiti,2004)。如美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从波音公司购买飞机时就达成互补合作,形成足够大的订单获取优惠补偿;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联合研发同一动力系统,这样既节约成本又降低风险。企业全面分析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中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企业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这一领域仍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和解释。笔者以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尝试对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合乎逻辑与现实的解释。本文首先用数学语言定义出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展开经济学分析。2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互动关系的界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为了获取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或是为了占领产品市场空间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和其他企业及生存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笔者根据企业间的仿生联系,将这种互动关系分为企业共生、企业共栖、企业偏害、企业互利共生、企业竞争、企业捕食六种关系,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了以下界定。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管理经济学3定义1企业共生:指两个企业(A,B)间的一种关系,其中企业A的生存水平直接受到企业B的影响,记为A→B。从定义1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企业生存变化直接改变另一个企业的生存水平,就可以认为这两个企业存在共生关系。企业共生关系又可以分为正连接关系和负连接关系两种。定义2正连接关系: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共生关系A→B称为正连接关系,当且仅当企业A生存水平增加时企业B的生存水平也增加,企业A生存水平降低时企业B的生存水平也降低,记为A+→B。定义3负连接关系: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连接关系A→B称为负连接关系,当且仅当企业A生存水平增加时企业B的生存水平降低,企业A生存水平降低时企业B的生存水平增加,记为A-→B。在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负连接关系在不断减弱,正相互连接关系会趋向增强,是因为在企业长期的博弈中符合缓和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双赢的需要。通过企业间功能的互补,企业间的相互调节会逐渐恢复和提高适应环境的整体水平。定义4企业共栖: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共栖关系,当且仅当A+→B成立,企业B不影响企业A生存水平。定义5企业偏害: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偏害关系,当且仅当A-→B成立,企业B不影响企业A生存水平。定义6企业互利共生: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当且仅当A+→B,B+→A成立。定义7企业竞争: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且仅当A-→B,B-→A成立。定义8企业捕食:企业A与企业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当且仅当A-→B,B+→A成立。3企业互动关系模型构建和经济学分析13.1企业Logistic模型假设一个固定生境内只有一个企业,企业自身生存只受到有限资源的限制。用x(t)表1本部分数学模型公式最初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姜启源、陈兰荪、E.C.Pielou等有过论述。陈雪梅、赵昌平等也用来解释中小企业集群和战略联盟的自组织问题,见参考文献。本文中,笔者对公式的符号和结论系统整合并赋予了经济学解释。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管理经济学4示企业的产品的产量,即假定产品的产量是时间t的函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时间t的变化在这里相应的意味着企业在技术、信息、分工、交易成本上等影响产品产量众多因素的变化。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域空间内,假定各种要素禀赋一定,这样我们把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被有效组合和充分利用这样的一种状态定义为自然状态(陈雪梅,2003)。那么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企业的产量将有一个潜在的极限,也就是说,必然存在一个最大的产量或说容纳量,记为N。因此,这里隐含的另一个假设是,每个企业产量的增长率随产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并趋于零。若定义企业的自然市场饱和度为x(t)/N,则企业的自然市场规模对企业的产出水平的增长率有阻滞作用。这样,由单个生物种群的Logistic模型可以转换成一个定义的环境里只有一个企业其产量的增长变化的演化模型:)1(Nxrxdtdx其中,r表示企业产量内禀增长率,不受环境制约,陈雪梅(2003)将它定义为所在行业的平均产出的增长率。若记0)0(xx,其解为:rtrtexxNeNxx000由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初始产量0)0(xxN,产量会单调增长而趋于N,而当20Nx时,单调曲线在N/2处有一个拐点。若Nx0,则Ntx)(。若Nx0,则产量单调下降地趋于N。所以这个模型中,容纳量N是一个对产量限制的因子,N本身依赖于环境。x=N是方程稳定的平衡点,是企业最大的产出规模。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若想突破N的瓶颈,就必须扩充自己生存环境,或转变生存环境,以此引进改变所需资源结构。Logistic模型反映了一个事实:当一个种群密度增大时,则它可得到的资源就减少(张炳根,1990)。但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有的资源是可以更新的,因此在任何时候可得资源的实际水平将取决于一段时间的资源的调节状况。3.2企业时变模型假设企业生存的环境常随时间变化,而且生境内不止存在一个企业,因此,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相互作用也会引起自身产出量的变化。这样,有必要考虑时变的企业产出模型。一般的企业时变模型为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管理经济学50)0(),(xxtxxhdtdx假定h(x,t)可以分解为),(),(),(1txxtxtxhK其中),(tx表示每个企业固有的产品产出率,),(1txxK表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互作用引起的产品产出率(比如外部效益、分工和专业化的协作等),其中K≥1是常数,这样上式可写为0)0(),(),(xxtxxtxxdtdxK对模型α和β做出适当的假设后,可以分析上式解的性质。若设),(tx,为常数,)(),(tftx,这个假设反映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且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