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商品经济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章我国的企业制度和经济结构第四章财政和税收第五章金融第六章我国的国家制度第七章我国的政党制度第八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第九章我国的外交政策第十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历史起源第二节商品经济的三个要素第三节商品经济的规律特点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历史起源一、交换交换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始祖,商品经济是交换发展的产物。1.交换的起源交换最先是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在氏族公社之间发生的。这种最先交换产生的前提条件是:(1)产品的差异性,往往是以天然性地域分工为基础。(2)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某些剩余产品可用于交换。2.交换的四种原始形式物物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是从氏族公社的婚姻制度中引起的。氏族社会两性间的互赠礼品超出婚姻范围,而发展为不同氏族间的物物交换。(1)访问式交换。访问式交换是以走亲访友之名掩盖下的一种交换方式。(2)馈赠式交换。馈赠式交换就是氏族外婚制决定的不同氏族男女两性交往中的互赠礼物。(3)传讯式交换。传讯式交换就是以“传讯”的方式来寻找到恰当的买方和卖方,然后交换双方再约一个地点和时间,共同聚会交换。(4)援助式交换。援助式交换是氏族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帮助的传统掩盖下个体家庭之间财产的相互流动。3.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交换的起源,是与氏族外婚制决定的不同氏族男女两性间礼品的互赠紧密相关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制被父系氏族制所代替,交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家庭私有制的出现,交换由原始共同体之间的物物交换,扩展到共同体内部家庭之间的交换。二、商品交换的出现1.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从物物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同一个交换过程对一切商品所有者,既不能同时都只是个人的过程,也不可能同时都只是一般社会的过程。只有在两个商品的所有者正好你需要我的商品,我也需要你的商品的特殊情况下,同一交换过程对于交换双方的任何一方,才能够既是个人的过程又是一般的社会的过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为解决这种矛盾产生的)。第三方商品成为等价物等价物转到金属上随着商品交换和冶金技术的发展,最终都以金银作为货币货币的本质是商品货币商品的特点是使用价值的二重化:1.作为普通商品(金银),具有它的特殊的使用价值;2.作为货币商品,具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的社会职能。2.商品交换的出现物物交换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直到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及交换(最原始的还未普遍或不经常出现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的公式是:1只绵羊=50斤谷物。价值形式的两极是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马克思指出:简单的价值形式“实际上只是在最初交换阶段,也就是劳动产品通过偶然的、间或的交换而转化为商品的阶段才出现。”相对价值形式的内部包含着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第一,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商品的关系显露出来。第二,商品价值本身通过商品的价值关系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相对价值形式的量变。相对价值形式不但要表现价值,而且要表现价值的量。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等同即相交换,是因为两者的价值量相等,两者耗费了同样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劳动生产率所决定的。等价形式的性质包括两个基本点:第一,一个商品具有等价形式,就是说它具有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第二,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并不表现它自身的价值量,而是以它的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来表现另一商品的价值量。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商品的自然形式成为价值形式,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形式,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作为价值形式的两极,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在一个价值形式中,每一极以另一极的存在而存在,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反之亦然。同时,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作为价值形式的两极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在一个价值形式中,同一个商品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作为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不能同时是等价物,等价物也不能同时是相对价值形式。一个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是在它同另一个不同商品的价值关系或交换关系中发生的。简单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的简单表现形式,又是劳动产品的简单商品形式,商品形式的发展同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致。(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及交换。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不充分的最初的胚胎形式第一,简单价值形式只是个别的偶然的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发生交换关系,不是表现一种商品同其他一切商品的质的等同和量的比例;第二,在简单价值形式中,表现价值的商品只对一种商品来说具有等价形式,简单价值形式需要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的公式是:扩大的价值形式也是由两极组成: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对于简单价值形式的分析所得出的一般原理,都适用于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另一极,其等价形式还是特殊的而不是一般的:第一,在等价形式上,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系列商品充当等价物,因而形成并列的许多等价形式;第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种种不同的商品,都以各自包含的具体劳动,作为抽象劳动的特殊的表现形式。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同简单的相对价值形式相比,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已不是偶然的了,这种比例逐渐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相接近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矛盾:交换者对商品的特殊需要和物物交换形式的矛盾.第一,相对价值的表现是未完成的。相对价值表现的系列是无止境的,社会上每增加一种商品,就会使这个表现的系列延长。第二,相对价值的表现是杂乱的。相对价值表现的系列是彼此无关的种种不同商品,因而与商品价值的性质相矛盾。第三,相对价值表现是不统一的。每一种商品都有无穷无尽的价值表现系列。这些价值表现的系列都互不相同。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造成了交换的困难.(3)一般价值形式及商品交换一般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价值形式发展中的一个质的飞跃。一般价值形式的公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前面三个阶段:第一,简单价值形式所反映的交换,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两个公社之间偶然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在价值形式和交换发展的这个阶段。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产品交换由偶然的变成经常的了。这时候出现了少量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但大部分用于交换的仍然是剩余产品。第三,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反映着产品为交换而生产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一般价值形式,形成商品的价值第一,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唯一的同一的商品上,所以是简单的、统一的、一般的适用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第二,一般价值形式是社会公认的形式,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动的结果。第三,在一般价值形式下,由于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各种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它们的价值量也可互相比较了。从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来看,一方面相对价值形式决定等价形式,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与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另一方面,价值表现的两极对立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货币价值形式的公式是: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简单价值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货币形式是由一般价值形式发展来的;扩大价值形式是由扩大价值形式发展来的;扩大价值形式是由简单价值形式发展来的。货币形式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相对地表现在货币上,使价值的相对表现获得价格形式,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3.度量衡的地位和作用度量衡是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器具的总称。度是计量长短的,是对于物质所占空间位置而言;衡是计量轻重的,是对于地心所加于物体的吸引而言;量是计量容积,是由长度的立方推算得来。度量衡在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的发展及商品经济的产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按统一标准制造的完整度量衡器具是逐渐形成的。度量衡三种器具的产生是有先后的,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度器,然后产生了量器,最后产生衡器。第二,货币的产生要以完整度量衡器具的存在为前提。第三,度量衡在交易上的作用毕竟比货币还更基本,历史上最先使交换商品等价的是度量衡。三、商品经济的产生1.奴隶社会的商品经济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在商品交换中起中介作用的商业。2.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各个朝代的繁荣和发展程度不同,大体上是统一的太平盛世封建朝代比较繁荣和发达,在诸侯纷争的战乱时代受到限制而萎缩,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3.简单商品经济的特点简单商品经济也称小商品经济,它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交换而生产经营商品的个体经济。第二节商品经济的三个要素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类历史的发展同时还经历三种社会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是集经济关系和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于一体的经济,是以一定的固定市场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处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经济范畴。商品经济有三个要素:商品、货币、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一、商品是商品经济的中心要素商品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又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考察。从质的方面看,每一个商品都是多种自然属性的总和,因此它的使用价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量的方面看,各种使用价值都有社会公认的不同的计量尺度。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跟人们取得它需要耗费多少劳动无关。第二,各种使用价值由于自然属性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和等同,它只能从量上比较,并表示它的效用程度。第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承担着商品交换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使用价值具有社会性质,成为社会的使用价值。第四,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第五,使用价值只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和发挥效用。(2)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并不是指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指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于三个因素:第一,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第二,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第三,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劳动的紧张程度,即单位时间内劳动力耗费的程度。价值量必须考察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通常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效率。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计算。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1)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第一,劳动总是与它的有用效果联系起来的。第二,从物质资料生产的角度来看,各种具体有用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第三,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要素之一。(2)形成价值的抽象人类劳动。生产各种不同商品的劳动有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区别,简单劳动是指事先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在商品生产中,这种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就叫做抽象劳动。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重性商品二重性的根源在于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商品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的变化存在着对立运动的现象:第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财富的增加是由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引起的,劳动生产力仅仅与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有关。第二,劳动生产力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无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的劳动也是具体劳动和抽

1 / 1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