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消费经济学考点打印版pd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英海航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英海航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变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消费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在他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建立和迅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被提到首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佩蒂对消费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资本积累和财富增长。并且,他认为“赋税”是实现这一主张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佩蒂的思想被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下来,他们认为:消费,特别是奢侈性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亚当斯密语录:人们有两种欲望,一种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简直难以抑制”。另一种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欲望。这种欲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这种欲望。”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占上风就是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是节制消费,促使人们借鉴,但对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是节俭占上风,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国民财富才能增长。同一时期的法国,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魁奈和西斯蒙蒂。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消费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他认为,农业提供的是生活必需品,而工业中有些工场则生产奢侈品,由于必需品的消费会增加财富和收入,而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财富和收入的增加,因此,他主张减少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保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的供应,因此,魁奈认为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让他们消费更多的产品,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这是魁奈对经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他把消费水平的提高看成是一国繁荣昌盛的保证。西斯蒙蒂经历过经济性危机,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有所认识,对消费的认识也有所发展,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决定和创造着生产。因此,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入状况,从消费决定生产这一前提出发。西斯蒙蒂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为了减轻危机,他主张政府应采取措施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物。英海航虽然西斯蒙蒂认识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他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危机的方法,造成了其理论的缺陷。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消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奠定了当代经济学的基础,而且对消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马歇尔:需求理论这三位经济学家虽然对消费地位的认识没有超过前人,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对经济学做出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马歇尔,马歇尔把需求看成是人们的主观欲望所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等等。此外,马歇尔还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作了分析,他认为,社会消费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他还意识到人们对闲暇的重视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影响——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所证实。但马歇尔同时也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全面的生产过剩和经常性的事业是不会发生的,但这个神话很快被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的大危机的事实所打破。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也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显示,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节是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一下三个方面:消费倾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流动偏好——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金,达不到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因此,他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的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英海航虽然凯恩斯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四、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贡献凯恩斯经济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占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衰退,从而使更多的经济学家在凯恩斯理论之外寻找答案,但消费在经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1976-1992年,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获奖都与消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消费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及对稳定政策复杂性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绩1985,佛朗哥-摸底利亚尼:在对储蓄和金融市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分析。1992,加里-贝克尔因:把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扩展到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更广泛的领域。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把经济看成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再生产过程分析,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分配,再经过交换,最后进入消费,结束一个经济过程之后,又进入下一个经济过程。在社会中,人是主体,要使社会能够生存和发展,就要使社会的主体,一定经济关系下的人能够维持生命,这就需要消费。要消费,首先要创造可供人们消费的对象——产品。这就需要生产,通过生产,人们创造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但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前,还必须确定这些产品归谁所有,也就是确定人们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这就是分配,但分配只是产品转入消费的前提,要使产品能够真正进入消费,还必须使人们能够得到产品,这就有赖于交换,通过交换,占有各自的产品,人们得到自己的产品之后就是进行消费,从而实现了生产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生产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消费在主观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随着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消费经济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近几年两者有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我们消费经济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分化为两个方向:英海航微观消费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劳动供给行为等。宏观消费问题:考察全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变化、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二讲消费决策下面,我们从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探讨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支出决定、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消费决策问题。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就是要考察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收入、价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既然,消费者被假定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那么消费者对每一种消费的可能性都会衡量他的代价和收益,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当我们把消费者看成为追求最大满足的理性人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是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预算约束所谓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在市场上,消费者获得任何商品或服务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货币,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不可能无限制的选择满足程度最高的产品。换句话说,消费者只能在他收入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购买。假定某一消费者的所有收入是每月2000元,这一收入就是他的预算约束。他们每月所有物品的消费的总开支不能超过2000元。再假定市场上有两种商品X和Y,他们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5元,那么,这个图(见课件)显示的就是该消费者的个人预算约束集。图中,横轴表示该消费者购买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购买商品Y的数量。直线EF与X轴和Y轴围成的这个三角形就是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其中,直线EF我们称之为预算约束线。所谓的预算约束线指的是消费者用完他的所有收入能买到的价格既定的两种产品的可能的所有组合。因此,预算约束线以外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所不能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可以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消费者将他所有的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X,那么他可以购买到20个定位的X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F点。如果他将所有的收入都花费的商品Y上,英海航那么他可以购买到400个单位的Y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E点。他也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比如购买300个单位的Y和5个单位的X或者100个单位的Y和15个单位的X。当然,他还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以内的任意一点来选购这两种产品。虽然预算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都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点。但实际上只有预算约束线EF上的

1 / 1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