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资料由深圳自考网制作和整理©2002-2006Szikao.Com第一章总论一、统计含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特点:数量性、总体性。作用:①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重要工具。②从微观上看,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③日常生活中,可以宣传教育群众。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二、统计产生于17世纪中叶,沿两条线发展: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概率论——数理统计。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四、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是客观存在的。统计总体中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五、标志: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分六、统计指标: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表现。分类:(1)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2)按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4)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七、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分类:(1)按其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2)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3)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八、流量: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处,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流量与存量的关系:(1)有的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2)有的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第二章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一、统计调查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种类:①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特点:是一种全面调查,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耗资多,不宜经常举行。②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③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计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内容:表式,填表说明。④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特点: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的调查。⑤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作用:1、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2,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二、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①询问法: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②报告法③观察与实验:直接观察法,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方法,实验法。三、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内容:1、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内容:1,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2,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3,组织领导4,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四、资料整理原始资料:(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设置疑问框审查),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方面。(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次级资料:(1)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2)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3)选用适当的再加工方法。五、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作用目的: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组标志选择原则:1、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方法:1依据反映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2按标志的多少分组,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六、分配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有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次数: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叫频数分配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组距: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组数成反比。频率: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统计分布: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成统计分布七、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1、分类:A经济类型分类B三次产业分类C行业分类D机构部门分类E基本单位分类。2、统计表的设计构成: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第三章综合指标一、综合指标: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到大量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汇总,得到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按反映总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一)总量指标: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说明社会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是人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种类:(1)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的特点:1、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2、其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其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的特点: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2、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3、其数值是间断计树的(2)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二)、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以相对数表示,也称相对数指标。种类:(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提高或降低率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百分数/1+计划提高百分数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分子分母必须具有可比性(2)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三)平均指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作用:(1)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可以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和发展趋势方法: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前三数值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二为位置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简单算术平均法∑X/N加权算术平均法∑XF/∑F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2、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3、几何平均数4、众数: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公式:上限:下限:5、中位数:将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公式:上限:下限:6、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四、标志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指标,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1、全距:也称极差,是总体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取绝对值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平均差系数:用平均差与总体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平均差系数越大,总体各单位离散的相对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3、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4、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成数: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五、标志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总方差=组间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第四章时间数列一、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指将某个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种类:(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又称绝对数时间数列,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时期数列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数列特点:1、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不具有可加性。3、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关系。(2)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将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3)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将一系列的平均数按照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排列而成二、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2)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3)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4)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5)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三、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第2页共6页本资料由深圳自考网制作和整理©2002-2006Szikao.Com1、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用于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2、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用于现象发展的速度分析)(一)1、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也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指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联系:都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一般平均数是同一时期的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求得,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从静态上说明总体某个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中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的总和与时期的项数对比求得的,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从而说明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期数列:∑a/n时点数列:1、连续时点:2、不连续时点:(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二)、1、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2、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3、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4、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计增长量5、相邻的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6、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个数(三)、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的动态相对数列,有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分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①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②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0、增长速度: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之分11、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