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收支调整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着重讨论国际收支的调整问题,即国际收支的价格调整机制与收入调整机制。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属于前者,而吸收分析法属于后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Marshall-Lernercondition2、“J”形曲线3、凯恩斯的乘数原理重点介绍: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一、弹性分析法1、基本思想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论。2、代表人物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来经过罗宾逊、麦克勒普和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ElasticitiesApproachtotheBalanceofPayment)3、基本假设1)不考虑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就是贸易收支;2)贸易收支起初平衡;3)利率、国民收入等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量的影响;4)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4、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效应价格效应贸易量效应5、关于弹性的几个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例如:货币贬值对出口收入的影响出口商品的国内单价(RMB)汇率1美元=美元标价(美元)出口量收入(美元)价格变动率(%)出口量变动率(%)77RMB11000010000————78RMB0.87511000962512.51078RMB0.875120001050012.520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收入不能增加,即: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第一种情况:10%:12.5%1而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大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即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的美元收入才会增加。第二种情况:20%:12.5%1二、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以本国货币来记录国际收支,X、M分别表示出口量和进口量,那么一国国际收支CA可以表示如下:CA=X·P—e·P*·M1—1其中,P为本国产品价格水平或出口品价格(以本币表示);P*为外国产品价格水平或进口品价格(以外币表示);e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为简化分析,假定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PX=e·P*M,对1-1式两边的汇率e求导,则可以判断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求导后的公式为:dCAde﹦PdXde-e·P*dMde-P*M由于假设国内外价格不变,所以货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PX=P/e)的变动率就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符号相反;同样,以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PM=e·P*)变动率也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两者变化方向相同。(1-2)令ηX,η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则ηX,ηM可以分别表示为:ηX==-ηX==简化可得:dX=-ηXXdM=ηMMdX/XdPX/PXdX/Xde/edM/MdPM/PMdM/Mde/edeedeedCAde·P*M1=-ηX–ηM-1如果上述表达式的右边大于零,则dCA/de﹥0,即货币贬值可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由于弹性为负值,若取绝对值形式,可以表示为:|ηX+ηM|﹥1。将其代入1-2时,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Condition):这是西方汇率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则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ηX+ηM|﹥1(ηx与η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货币贬值时其它条件不变,而且所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极大为前提推导出来的。这一理论在现代西方汇率理论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三、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理论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调节有一个时滞(TimeLag)问题,即汇率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其后,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以货币贬值为例,这个调节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①贬值后贸易收支在短期内逆差扩大;贬值后,短期内X和M不会迅速改变,用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增加,用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增加,用本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用本币表示没有改变。短期内贸易收支逆差加大。②逆差扩大停止,开始反弹回归到原来的逆差水平;本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出口合同数量增加,X增加;相反,贬值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合同数量减少,M减少,贸易逆差开始减少。③贸易收支逆差进一步得到改善,直至转为顺差(见图3)。如果贬值幅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贸易收支可能转为顺差。时滞效应: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取代时滞和交货时滞三、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1、忽略了资本流动,实际上,汇率变动对资本帐户有重要影响;2、弹性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实际上,贬值与贸易数量的变动存在时滞;3、弹性理论分析了货币贬值后初始阶段的价格,而没有考察继发的通货膨胀;4、弹性分析的局部均衡方法具有局限性,“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是不对的。通胀、国民收入、利率等都在变化。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从1981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就日益频繁,到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官方汇价与外汇调剂价格的并轨,从而确定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1996年12月,我国正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这一系列改革,无疑使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究竟有多大的相关关系?政府能否动用人民币汇率政策来刺激出口的增长?显然,最重要的是分析中国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从80年代到1996年,我国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684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4960,二者之和为1.1807,说明我国进出口需求弹性基本达到马歇尔—勒纳条件所要求的贸易收支改善标准。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S.Alexander)首先提出。历史背景:(1)二战后西方国家正在恢复经济,国际收支危机严重;(2)凯恩斯主义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吸收分析派是凯恩斯主义在国际收支上的具体应用。该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一、理论基础——乘数理论1、乘数: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1)乘数是Keynes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发展出来的概念,主要是说明当消费支出、或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等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会以倍数增加,此倍数即是乘数。但若社会已处于充分就业情况下,则以上任何一项支出增加只是提高物价,并不会增加收入。表达总需求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其原理是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支出越多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越多,所有人的收入加总就是国民收入,人们的支出越多就是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越大。所以乘数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也就是a=1/(1-c),c就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等两种需求的增加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越多。2)政府增加开支20万元,这2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转入供应者手里。如边际消费倾向为0.8,供应者拿80%即16万元又用来购买,使社会总需求净增加16万元,加上第一轮,社会总需求为36万元。第三轮,20+16+16*0.8=48.8。连锁反应一轮一轮进行下去,直到钱几乎等于零。轮次开支数累计开支1202021636312.848.8410.2459.0458.19267.23266.553673.785675.2422879.0234884.19430483.222784….………...01003)乘数的公式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a=1/(1-c)例题,当自发总需求增加80亿元时,国民收入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解:由题已知△A=80,△Y=200因为a=1/(1—c)=△Y/△A所以:a=200/80=2.5,c=0.6因为:c即MPC且MPC+MPS=1所以:MPC=0.6MPS=0.4答:这时的乘数为2.5,边际消费倾向为0.6,边际储蓄倾向为0.4。所以:1/(1—c)=2.54)乘数的意义a、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正向变动)b、乘数一定大于1c、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d、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双刃的剑”。总需求的减少也可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2、对外贸易乘数通过净出口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生作用。国际贸易盈余致使国民收入增加;国际贸易赤字导致国民收入减少。Y与X之间也有一个乘数关系,称为Y对外贸易乘数=————X1Kj=——————————————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开放型经济的乘数要小于封闭型经济的乘数,因此外贸乘数要比一般乘数小。因为一国居民在外国商品上的支出构成本国人的收入减少,其效果与储蓄的增加一样。外贸乘数公式:YX=S+m1S为边际储蓄倾向m为边际进口倾向如: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2,出口增加100则:Y=250250x0.2=50收支净增加:100-50=50因此当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鼓励出口,可以改善收支状况。3、支出乘数YG=1S+m如:扩大支出G=100,则Y=250进口增加:250×0.2=50即:出口不变时,支出增加100,则进口增加50。因此,一个国家处于顺差时,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开支G,来增加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抵消顺差。4、国际影响问题甲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一定会使该国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加,该国居民会增加对乙国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乙国的总需求,带动乙国经济的增长,这就是甲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乙国经济的增长又会反过来增加对甲国商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甲国经济的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乙国经济增长的“回波效应”。乘数论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B=X-(M0+mY))(1000MXGICmcmMXB式中Y、c、m、C0、I、G、X和M0分别表示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自主性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自主性进口。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通过收入变动来调整国际收支的效果,取决于本国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二、吸收分析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基本公式如下:Y=C+I+G+(X-M),其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X为出口,M为进口;变换:X-M=Y-(C+I+G),设:CA=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CA=Y-(C+I+G),令:A=C+I+G为吸收,则有:CA=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资源的未完全就业。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就业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一)基本思想CA=X–M=Y–A上述表达式涵盖了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时,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方法加以调节;具体地说,如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增加国民收入或减少国内吸收可消除逆差,而出现顺差则恰好相反。对上式两边进行微分可得,d(CA)=dY–dA即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