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ElasticityApproach)[编辑]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概述弹性论(ElasticityApproach)又称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其公式为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其公式为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其公式为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其公式为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从上述四个公式可见,所谓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就称弹性越高;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就称弹性越低。[编辑]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2、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3、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4、收入水平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编辑]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核心观点[1]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取决于供求弹性。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编辑]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编辑]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现举例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汇价从$1¥7贬值到$1¥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表1-1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出口收入(美元)的影响从上表中看到,在第1种情况下,人民币从$1/¥7贬值到$1/¥8,折算成美元的出口商品单价相应地从1美元下降到0.875美元。由于价格的下降,我们假定出口数量从10,000增加到11,000,但是,出口的美元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从10,000美元下降到9,625美元。只有在第2种情况下,出口数量从10,000增加到12,000时,出口的美元收入才从10,000美元增加到10,500美元。这个例子说明,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第1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不能增加;而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大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第2种情况),出口的美元收入才能增加。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Em+Ex1[编辑]贬值与供给反应——J曲线效应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头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呢?这是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等周期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图1-3J曲线效应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J形。故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在J曲线效应图中,Bt2At1,表示贬值后贸易收支首先恶化,逆差扩大,然后,随时间的推移,再经过C点和D点得到改善。[编辑]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Termof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用公式表示:I=Px/Pm其中,T为贸易条件,Px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m为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当贸易条件T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当贸易条件T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它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因此,当贸易条件恶化时,实际资源将会流失。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它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如果: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SxSm=ExEm,贸易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同这样四种假定情况有关的:(1)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以本市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以外币衡量进口价不变出口价下降,贸易条件将恶化;(2)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等于零时),进口价格不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3)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4)当需求弹性无限小时,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可以改善。需要指出的是,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上述影响,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事实上,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很难作出一般的判断。一般说来,贬值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例子是极其罕见的。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弹性论的上述局限是同历史发展的背景有关的。弹性论出现在30年代,当时,宏观经济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在所必然的。弹性论的主要缺点是,未明确区分不同货币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结果常常使人迷入歧途。[编辑]举例分析例如:表1-2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出口收入的影响从上表中看到,在第1种情况下,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以美元衡量的出口收入减少了375美元。但是,以人民币衡量的出口收入却增加了7,000元。这就是说,不论出口需求弹性是否大于1,以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来衡量出口收入,结果可能是相反的。这是指出口收入。表1-3贬值对美元和人民币进口支付的影响从上表中看到,在第一种情况下,进口需求弹性非常低,仅为0.78,进口的人民币支出增加10,000元,但是,进口的美元支出却减少厂5.000美元。因此,在进口方面,我们也同样看到,不同的货币衡量贬值对进口支付的影响,会有不同的相反的结果。[编辑]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的评价1、贡献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是正确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2、局限性1、该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到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2、该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假定。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3、它是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系。4、它是一种静态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动效应的“时滞”问题,汇率变动在贸易收支上的效应是呈“J形曲线”的。没有看到贬值不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是通过货币供给和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来改善贸易收支的。5、弹性系数在该理论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参数,但如何确定,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