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授课教师:宋利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第一章导论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二、国际经济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思路三、参考教材和书目一、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二、国际经济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思路国际贸易(国际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宏观经济学)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生产)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国际经济协调三、参考教材和书目1.参考教材:【美】多米尼克.萨尔瓦托:《国际经济学》(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2.其他主要参考书目:(1)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4)【美】彼德.林德特,《国际经济学》(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二章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绝对优势原理第二节比较优势原理第三节国际贸易比较收益的分解第一节绝对优势原理一、绝对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二、数字说明三、图形解释四、对绝对优势原理的评价一、绝对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二、数字说明1.分工前2.分工后1.分工前X产品Y产品A国12B国212.分工后X产品Y产品A国30B国03三、图形解释1.A国2.B国3.A国和B国1.A国(1)分工前(2)分工后2.B国(1)分工前(2)分工后3.A国和B国四、对绝对优势原理的评价第二节比较优势原理一、假设前提二、基本内容三、数字说明四、图形解释五、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评价及比较优势陷阱一、假设前提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2.自由贸易政策3.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4.劳动价值论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没有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二、基本内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三、数字说明1.分工前2.分工后1.分工前X产品Y产品A国64B国122.分工后X产品Y产品A国010B国30四、图形解释1.A国2.B国五、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评价及比较优势陷阱1.总体评价(1)贡献(2)局限性2.比较优势陷阱1.总体评价(1)贡献:国际贸易由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2)局限性: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不完全符合国际贸易实际国家间比较优势差异越大,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这与事实不符理论上的自由贸易带来利益与现实中的贸易保护相矛盾2.比较优势陷阱一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果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进行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获利较少,贸易结构不稳定,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第三节国际贸易比较收益的分解一、交易收益二、分工收益三、国际贸易的总收益思考题比较优势与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模式第三章国际贸易均衡分析第一节局部均衡分析第二节提供曲线与一般均衡分析第一节局部均衡分析一、贸易前二、贸易后三、贸易后的局部均衡第二节提供曲线与一般均衡分析一、提供曲线的含义及推导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三、贸易条件一、提供曲线的含义及推导1.提供曲线的含义提供曲线是一条需求与供给相结合,从而对国际贸易发生作用的曲线。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换言之,它反映了一国在不同相对价格水平下愿意进出口的商品数量组合。2.提供曲线的推导当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为X时,它的提供曲线凸向X轴;当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为Y时,它的提供曲线凸向Y轴。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1.均衡时2.非均衡时三、贸易条件1.贸易条件的含义(1)两种商品:T=Px/Pm(2)两种以上商品:T=∑XiPxi/∑MiPmi(i=1,2,…,n)2.贸易条件的变化当一个国家的提供曲线内移或者其贸易伙伴国的提供曲线外移时,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反之,贸易条件恶化。第四章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第二节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第三节里昂惕夫之谜第一节赫克谢尔—俄林模型一、H-O模型的假设条件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三、H-O模型的基本原理四、H-O模型的数学推导证明五、评价一、H-O模型的假设条件1.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2.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3.在两个国家,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规模收益不变5.不完全分工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2.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三、H-O模型的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2.逻辑推理1.基本原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应当是用自己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资源密集地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的商品,应当是用自己相对稀缺、价格相对较高的资源密集地生产出来的产品2.逻辑推理要素禀赋→要素供给→要素丰裕度→要素价格绝对差→成本比率绝对差→成本绝对差→价格绝对差→国际贸易四、H-O模型的数学推导证明五、评价1.理论意义(1)强调了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也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2)生产中使用的要素的比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2.政策含义一国应当从固有的要素优势出发,开展国际贸易3.局限性(1)强调先天禀赋而忽视后天禀赋(2)在假设条件上,排除了技术进步因素以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3)没有充分重视需求因素第二节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1.短期影响2.长期影响1.短期影响在短期中,出口部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都获得利益,要素价格上升,而进口部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都遭受损失,要素价格下降。换言之,在短期中,贸易收益的分配是以进出口产品为基准。2.长期影响在长期中,劳动力的报酬加速上升,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加速下降。换言之,收入分配是按照不同要素来划分的,即那些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获利,而那些在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受损。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1.基本思想及分析2.评价1.基本思想及分析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收入与绝对收入。具体地说,国际贸易既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获得等量的工资,也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资本获得均等的收益。2.评价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并没有使各国同质要素的报酬均等化。因此,比较符合实际的情况是,国际贸易减少了同质要素报酬的国际差异,而不是完全消除了这种差异。第三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背景二、基本内容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四、评价一、里昂惕夫之谜的背景H-O模型产生后,西方学者纷纷利用国际贸易的经验数字加以检验,从中考察H-O模型能否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二、基本内容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每百万美元商品所需要的要素数量出口商品(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商品(百万美元)资本(美元)25507803091339劳动力(人/年)182170资本/劳动(K/L)1401518184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2.其他解释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国外高2.其他解释1.自然资源2.关税政策3.人力资本4.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5.要素密集性转换四、评价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使要素禀赋理论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同时,国际经济学者也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里昂惕夫之谜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人们对于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研究。第五章产业内贸易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及原因二、产业内贸易的福利影响三、产业内贸易的衡量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及原因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发生在同一产业内的差异性产品的贸易2.产业内贸易的原因(1)产品差异性(2)规模经济(3)零部件贸易二、产业内贸易的福利影响1.对消费者2.对要素所有者三、产业内贸易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指数T=1-[∣X-M∣/(X+M)]或者T=1-[∑∣Xi-Mi∣/∑(Xi+Mi)]若T=0,贸易为产业间贸易,不存在产业内贸易;若T=1,贸易为产业内贸易因此,T越接近0,表示产业间贸易的比重越大;T越接近1,表示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一、技术差距模型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一、技术差距模型1.基本思想2.模仿滞后1.技术差距模型的基本思想技术作为对研究与开发进行投资的结果,具有国别分配上的非均等性特点。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技术应用上,它们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大不相同。因此,技术领先的国家,就可能拥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技术上的差距构成了对外贸易的基础。2.模仿滞后从创新国产品创新到模仿国模仿生产及替代生产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需求滞后+反应滞后+取代滞后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1.基本内容2.图形说明1.基本内容当一种新产品刚诞生时,它的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被广泛接受时,它就变得日益标准化,而且这时可以使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从而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会从最早发明新产品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的直接投资。2.图形说明(1)试制、试销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落阶段(5)消亡阶段第六章国际贸易的关税政策第一节关税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关税效应分析第三节最优关税与关税结构理论第一节关税的基本理论一、关税的定义二、关税的种类一、关税的定义一国政府设置的海关,依据国家制定的海关法规和税则,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二、关税的种类1.按课税商品的流向: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2.按课税计量标准: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3.按课税优惠程度:最惠国税和普通税、特惠税和普惠税第二节关税效应分析一、小国的关税效应二、大国的关税效应一、小国的关税效应1.局部均衡分析2.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1)消费效应(2)生产效应(3)收入效应(4)总效应2.一般均衡分析(1)关税前(2)关税后二、大国的关税效应1.局部均衡分析2.一般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1)关税前(2)关税后2.一般均衡分析(1)关税前(2)关税后第三节最优关税与关税结构理论一、最优关税二、关税结构理论一、最优关税1.最优关税的含义即最优关税税率,是指进口大国利用其市场影响力,选择一个适当的关税税率,使它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利益超过因贸易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并使净福利达到最大化。2.最优关税的确定0<最优关税<禁止性关税二、关税结构理论1.有效保护率2.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3.政策含义与评价1.有效保护率(1)定义征收关税使国内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2)公式EPR=(V’-V)/VEPR=(t-Citi)/(1-Ci)其中:Ci=aipi/p,i=1,2,…,nEPR=(t-∑Citi)/(1-∑Ci)2.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当最终产品的关税税率一定时,如果中间产品的关税税率越低,则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越高;反之也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越高,则有效保护率越高;反之也然。3.政策含义与评价(1)发达国家一般根据进口产品附加值的差异而征收不同的关税(2)出口退税(3)发展中国家的两难境地思考题关税结构理论及其对中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意义第七章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政策第一节非关税政策(措施)的主要形式第二节反倾销第三节反补贴第一节非关税政策(措施)的主要形式一、反倾销二、反补贴三、保障措施四、技术壁垒五、绿色壁垒一、反倾销倾销是指一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国外出口商品的行为。进口国对出口国倾销产品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就是反倾销二、反补贴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对该国一些企业进行的财政资助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并且因此给予了利益。进口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