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教案(最新8篇)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为您推荐了乘法交换律教案15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乘法交换律教案篇【第一篇】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62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体验,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乘数位置得数相同。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多提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1、学习乘法交换律:演示例题图,谁能用数学语言说说图意?(一组5人踢毽子,3组一共有多少人?)把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全班交流:135=15(人)253=15(人)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乘数相同,位置不同,积相等)因为积相等,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算式合写成一个等式,谁能把它写出来?(35=53)读一读,这个等式,问:类似的等式你还能说几个吗?说得完吗?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板书:ab=ba指出:这是乘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知道叫什么吗?(板书:乘法交换律)2、学习乘法结合律:演示例题: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请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可能有的结果:1652325236=3023=1156=690(人)=690(人)36(523)46235=6115=1385=690(人)=690(人)评讲这几种方法:方法一先算的是多少个班级,再算全部方法二先算的是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再算全部方法三也是先算多少个班级,再算全部方法四先算623意义不好说,所以不提倡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交换了6和23的位置,用到了刚学的乘法交换律)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三,它们有什么联系呢?(三个乘数没变,位置没变,但乘的顺序变了,积没变。)想一想,这又是乘法中的什么规律呢?随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结合律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一规律?abc=a(bc)3、学习试一试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12315225372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注意书写的规范,并要学生能说出各是用了什么运算律?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部分练习1、先填空,再想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律(题略)注意最后一题:13跑到了前面,那肯定是用到了乘法交换律,本来是没有括号的,那就是先前面的,后面的算式在后面多了个括号,那就变成了先算后面的,这就用到了乘法结合律2、比较上下两题,你更愿意算哪题?算一算3、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先是同桌互说,再是指名说。其中最后一束,要让学生比较多种方法都比较简便的时候,选择最简便的方法三、布置作业:第4、6题课后小记:这课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比较顺,学生很容易接受。在作业中发现,类似于想想做做第1题最后1题的题目,学生做不好,往往是只写了一种运算律,或者是两种都写到了,但写成了乘法交换结合律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的示范与提醒。乘法交换律教案篇【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题,及60-61页想想做做的第1-5题。设计思路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当今新教学理念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率,并运用乘法结合率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乘法结合率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师: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板书:a+b=b+aa+b+c=a+(b+c)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规律作好了知识铺垫。]二、猜测验证,教学新知1教学乘法交换率。师:(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生1:乘法可能有交换律。生2:乘法可能有结合律。生3:师: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怎样确认自己的猜测看看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每人都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自己的合作伙伴)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寻找教学资源)[设计意图:提出与旧知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动机。]交流。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24=42,013=130等等。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积不变。生2:我们也是找了两个数,将它们相乘,发现两个乘数的位置变了,但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生3:我们小组也认为乘法有交换律,比如我们班有4个小组,每个组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列成算式:48=32,也可以用84=32。这就说明4乘8等于8乘4。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让刚才说乘法没有交换律的学生发言。)生:我开始以为乘法和加法不一样,可是,我用数举例后发现乘法也有交换律,比如20xx=8200。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师: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生:ab=ba(板书)[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予以确认,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师:最近学校要开展冬季三项比赛,每个班的学生都在练习,看!这是老师在校园里看到的景象。(出示图片:踢毽子)师:你能看图把下面的等式填写完整吗?35=()()师:这就是乘法交换率。[设计意图:出示例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体现了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2教学乘法结合率。生4:我们发现乘法也有结合律。如:(32)4=3(24)。生5:我们也同意这种观点。师:我们一起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出示例题2。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见比赛?小组讨论,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1: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1156=690(人)生2: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6)=2330=690(人)师:你会把上面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235)6=()师: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我觉得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可以直接口算出答案。师:非常好,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根据运算定律来简便计算,这样能节省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感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为下面学习试一试部分奠定基础。]师:请同学们也写几组这样的等式,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结合律吗结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师: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记忆生:我把加法结合律里的加换成乘,把和换成积,其余的不变。生:我还发明了一种好的记忆方法,用手势表示。(边说边演示)用三个手指代表三个数,其中两个手指*在一起,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第三个手指*过来表示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等于先把后两个手指*在一起,再把第一个手指*过来。师:这个记忆方法确实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师: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板书:(ab)c=a(bc)[设计意图: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相比,用语言完整地表述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人总结规律时的想法,不仅帮助学生规范了数学语言,而且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能创造了足够的空间。]3教学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现在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掌握呢?出示试一试上的习题。12315225372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做,并能说出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师:运用了乘法的运算率,计算时你有什么体会?生1:感觉简便了。生2:计算的时候节约了时间,也不会算错了。[设计意图:新授了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之后,直接教学试一试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体会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对计算的简便之处,有利于以后计算时能快速运用。]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师:回想一下,在我们的学习中有没有得到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帮助生:我们验算乘法时就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基本练习。想想做做的第1~3题。发展练习。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写出所有和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869=()[设计意图:练习的层次鲜明,目标明确;促进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堂作业:P60~61第4、5乘法交换律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会运用这个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口算3040069004807040030900670480分组口算出结果,然后观察比较,每一组有什么特征?(二)教学新知1、例题教学1感知定律。23()321150()501130200()20xx0观察上面三组题的特征,填上左右两个两个积的大小关系,然后计算出结果进行验验证,完成后校对结果。请学生也用等号连接,然后,教师板书。2总结定律:观察以上各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总结后看书填空,并尝试用字母a、b表示这组关系。3巩固定律:练一练第1题,练完后校对。2、运用定律。1计算,并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1723423417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讨论,接着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板书17234。这个算式可以选择上面的哪种竖式进行计算?依据的什么?最后教师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应用。课本试一试提问: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为什么?学会回答后计算。(三)巩固练习1、简便方法计算练习练一练第2题。学生摆竖式计算,教师巡回纠错,完成后校对讲评。2、比较练习。练一练第3题。先口答,上面三题分别怎样摆竖式计算简便?教师总结。(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