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地理教案【通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国的地理教案【通用5篇】指导教师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制作教案课件也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不可以随意草率。教案和课件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形象,因此,如何制作出好的教案课件也变得非常关键。本文将深入介绍“美国的地理教案【通用5篇】”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制作教案课件的能力。欢迎大家收藏本站并关注我们的更新!美国的地理教案【第一篇】【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板书)第九章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内陆国(老)世界上的群岛国家(印尼)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板书)2、“马六甲海峡”展示“东南亚地形图”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美国的地理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美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人口特征。2了解北美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3理解美国农业、工业分布及其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通过学生读图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五大湖沿岸工业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二、重点难点1、重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美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及其区位条件分析。2、难点:北美地形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策略及手段主要通过讲练结合法、表格对比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进行教学四、教学准备自制PPT、地理图册五、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龙卷风袭击德克萨斯州”导入本课内容:北美地区和美国。板块一北美一、北美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对比北美和北美洲的差别,找出北美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包含的国家。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寒带(25oN—85oN,20oW—170oW)2、海陆位置: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3、范围: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二、北美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读图思考]1、北美大陆上有哪些山脉、高原、平原?2、归纳出北美的地形特点?[归纳]通过剖面图归纳:地形特点:东西高,中部低;以山地、平原为主2、气候[合作探究]1北美东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2北美东部和西部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3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狭窄,为什么仅局限于沿海地区?4冬季,强劲极地冷空气为什么能长驱直下,直达墨西哥湾?美国的地理教案【第三篇】教材分析《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3.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美国的地理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2、理解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学会分析美国农业带和工业区的区位条件。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美国工农业的发展条件。五、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合作探究、图文观察、互动游戏。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GoogleEarth软件制作一段新闻联播视频(教师配音),带领学生在遥感地球上进行一次从学校所在地到美国的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学生活动美国小组派出第一位代表,总体介绍美国概况,并手绘美国地图,增强全体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提高全班的上课注意力,最后抛出疑问: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本土:30°N~50°N,120°W~80°W;北温带为主,阿拉斯加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热带。海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接墨西哥湾。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本土有48个州、一个首都所在的特区,还有两个州与本土不相连:一个是位于北美洲西北角,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州,一个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2地形:美国本土以平原为主,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山和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是低矮山地。3气候:本土气候以落基山脉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东侧约以35°为界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侧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区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美国小组派出第二位代表,利用视频资料(教师提供)以及自制的教具(美国地形模拟图)来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探究一: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西部:高大山脉阻碍太平洋西风气流进入,使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狭长分布;中部:中部大平原冷暖气流便于长驱直入;东部:低矮山地高原阻碍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4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素有“北美大陆地中海”或“淡水海”之称。5资源:煤:阿巴拉契亚山脉北段;铁:五大湖西部;石油: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有色金属:西部山区。3、学生活动针对以上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点评,并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重点强调和解答,接着引出美国农业的讲解。美国小组派出第三位代表介绍并指出美国各个农业带的分布,重点分析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最后引出美国的工业。探究二: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本土位于北纬25°~49°之间,热量充足;2、降水适宜;3、中部平原广阔,地势平坦;4、土壤肥沃;5、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利于灌溉。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1、国内、国外市场广阔;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3、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4、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5、科技,如:农业科技、保鲜技术;6、地广人稀,利于农业商品经营。探究三:比较美国玉米带与中国东北玉米带的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②两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单产高。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为一般的家庭经营;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较低。4、学生活动学生利用美国的夜晚灯光分布图(教师提供)引出美国的三大工业区,并指明准确位置,接下来重点分析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探究四:美国东北部工业的发展条件1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早;2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3靠近大西洋,沿岸良港众多。如纽约、费城等;4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5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6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规律总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a、工业基础;b、矿产资源;c、交通运输;d、农业基础;e、消费市场;f、科技水平;g、劳动力等。南部工业区:发展条件:①墨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