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考下载三一刀客推荐您接下来看一下小学教案。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设计全面,有助于深化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感谢您花时间参考下载本文!小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二)演示动画:复习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二、指导探索(一)理解意义1.出示例2花布每米元,求买米和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2.演示动画:1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教师提问:怎样求出米花多少钱?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求的十分之五是多少.练习:求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4.小结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5.练习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2列出乘法算式.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30的一半是多少?副标题#e#(二)学习法则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1.出示讨论题: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2.演示动画:23.学生独立完成.4.练习:5.归纳法则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反馈练习(一)根据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四、质疑调节(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五、巩固发展(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副标题#e#(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三)列竖式计算.(四)一个长方形长是米,宽是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六、课后作业(一)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吨,身高是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七、板书设计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例2.花布每米元,求买米和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教案点评:是小数乘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小学教案篇2[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教学目标]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2.明确要求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索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交流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③独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组内校对。2.想想做做第5题。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④独立完成填空。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题。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小学教案篇3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教学设计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初步学习分类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2.学生汇报。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练习六的第1、3题。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1.尝试。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2.汇报。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小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第五册数学教材第51-52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教具: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学具:小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看谁能很快说出()里最大能填几?()×5()×42.用竖式计算8÷445÷5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二、新课教学: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1)摆一摆①师:国庆节快到了,班级将举办联欢会,同学们正忙着布置会场呢!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一个圆代表一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②23÷5的结果是多少?③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出示课题)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数?(2)说一说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