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初学者对会计基础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二、预习要览(一)关键概念1.会计2.会计信息系统论3.会计管理系统论4.会计的核算职能5.会计的监督职能6.会计的目标7.会计的基本假设8.会计信息质量要求9.权责发生制10.收付实现制11.会计的计量属性(二)关键问题1.会计的起源。2.会计的信息系统论和管理系统论。3.会计两大职能间的关系。4.我国会计理论关于会计对象研究的历史进程的三种主流的观点。5.如何理解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6.会计各个假设之间的关系。7.如何划分会计期间?8.会计的计量属性间的关系。9.会计的核算方法都有哪些?10.会计核算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三、本章重点与难点(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是生产过程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史书记载,远在印度太古时期的共同体里,农业上已经有了记账员,登记和记录农业上的收支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事项。在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为王朝服务的会计,委任专职官吏担任会计工作。(二)会计的本质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到底什么是会计,却至今没有一种明确的统一的认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会计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更加深入,会计学者对会计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形成了“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两种新观点。“信息系统论”是西方信息论和系统论与我国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余绪缨教授最先提出了“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的观点。“管理活动论”指出,“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三)会计的特点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合法有效的凭证为依据。(3)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四)会计的职能(1)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相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通过特定的方法对本单位经济业务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目的和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核算便失去意义,并因缺乏约束机制,难以保证所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五)会计的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会计准则研究的兴起,“会计职能”也被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会计目标”所取代。有观点认为,会计目标概括地说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和要求。会计目标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对其他会计概念的形成起着航标灯的作用。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观点,主要源于西方会计理论的两大主流观点: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它以客观信息为主,是站在委托人——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它是站在可能的投资者——顾客或更广范围(包括现实和潜在的股东和债权人)来考虑问题的。(六)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本主义的会计对象是资本运动)。资金运动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资金运动就其动态来看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其静态来看,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企业会计对象又可具体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七)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假定或会计前提。它是会计人员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推断。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这一特定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资金,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会计主体假设为企业会计明确了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33.会计分期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人为地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期,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对会计核算上的时空计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八)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比较符合经济业务事项的经济实质,有利于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它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一律以实际的款项收付为标志。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秩序是否有序等重大问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可靠性可靠性又称真实性、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相关性又称有用性,它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又称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它又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横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4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谨慎性又称保守性、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十)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以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工时的多少、货物的重量、费用的金额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的通常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反映的通常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5概念,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十一)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指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发挥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会计控制方法等。1.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确认、计量、计算、记录、报告和日常监督所采用的方法,通常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审核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2.会计分析方法会计分析方法是利用会计报表等提供的会计信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研究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状况、鉴定经济效益、找出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等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比较法、比率法、因素分析法等。3.会计预测方法会计预测方法是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和非经济信息,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成本、利润等进行科学预测所运用的方法,包括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