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化背景下土地流转的产权经济学分析姓名:姚艳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民经济学指导教师:徐超丽20090407城市化背景下土地流转的产权经济学分析作者:姚艳芳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伟伟临沂市城郊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2008土地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土地的供需之间尖锐的矛盾。如何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条件下,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满足建设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2004年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为0.152亿hm2,占建设用地的总面积的52.5%,而同期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1%,农村人口的转移造成建设用地的闲置,农村十地浪费现象严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特别是“十一五”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推进宅基地置换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时期,城镇发展迅速,目前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保障城市用地供给己成为临沂市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郊农村居民点散乱、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生活质量较低,“三个集中”进程缓慢,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开展城郊农村的宅基地置换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宅基地置换涉及到农村产业、农村居住状况、十地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相关研究,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农村宅基地置换还涉及到城市与农村的统筹发展,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完善宅基地流转、使用制度、保护农户利益,并探讨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的规范措施,为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取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对临沂市宅基地置换深入调查,特别是对南坊镇、义堂镇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和绪论,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宅基地置换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宅基地置换的概念、理论界定以及宅基地置换的案例评述。介绍宅基地置换的相关概念和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对苏南地区和浙江嵊州市进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的可借鉴的经验教训;第三部分,是对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现状分析。首先通过临沂城郊宅基地现状的分析,发现临沂城郊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现状,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公共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以及制约了临沂的城市化建设方面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临沂城郊宅基地置换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目前的宅基地置换工作在拆迁补偿、置换资金以及工程开发监管和建设区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运用理论对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开展,而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确保农民利益,也是宅基地置换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推进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工作,推进临沂市的城市化建设,必须改善宅基地置换的现有机制;第四部分,对临沂城郊宅基地置换机制的完善,指出临沂市宅基地置换,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及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规范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的具体措施: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首要必须打破政府的强势地位,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还要运行有效的估价机制,对宅基地置换进行合理补偿;鼓励村民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地入股,保障农民的生活来源。对于宅基地未全面展开的村镇集体,可以加强农民的自主性,鼓励部分农户合作建房;同时采取措施促进中远郊的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展开。中远郊和近郊合作进行宅基地置换工作,以及宅基地置换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可以突破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约,促进城郊的城市化进程。2.学位论文贾华城市化建设中政府制度创新研究2007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依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面对巨大的社会变迁,我们不仅需要与城市化相关的经验积累,同时更需要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制度创新。因此,在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实现城市化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本文试图借城市化发展的平台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理解城市化内涵,从中认识到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其次,通过对世界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描述,从中总结出城市化的发展规律,为下文对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和创新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做好铺垫;然后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制度安排与城市化的关系,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理论入手,探析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最后,详细剖析了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几种具体制度的安排与创新,如现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等。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不均衡性是促进制度变迁的根本因素,而制度创新滞后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深层约束,政府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消除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和谐的发展。3.学位论文汤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2007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生产资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土地的潜在价值逐渐被发现和认同。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有财产进行征用是国际上很多国家政府普遍采用的方式,这是国家应用征用权的基本体现,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也是基于这一前提建立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的上地制度体系下,土地征用主要针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即国家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时,由国家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用,使其转变为国家所有,并根据法律规定对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原使用者给予适当补偿。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下的土地征用制度,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暴露出政府滥用权利、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低且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经济收益受到影响等种种弊端。因此,有必要在客观上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在现行条件下可行的解决途径及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结合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原理对形成上述问题的制度因素进行剖析,并揭示出其制度层面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对策建议。认为:1、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滥用权利,征用补偿标准低且收益分配不合理和土地征用范围过宽,这反映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对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阻碍。2、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低的原因主要在于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而收益分配混乱则是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及土地产权的非排他性:土地征用范围过宽,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主要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很少有实质性变动有关,且现行征地制度存在进一步变迁的必然性。3、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需要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落实收益分配权,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建立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上述措施的落实。4.期刊论文师宁慧分类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我国的农民工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他们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不能再将他们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对于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想根据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及流动程度将其分为三类,然后分别将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纳入不同的制度安排.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进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配套改革,并加强制度的信息化建设.5.会议论文王庭栋立足实际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在党中央提出20个字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不失时机地健康推进。本文介绍了新农村建设在“新”字上做的文章,并提出落实土地基本制度还要再下工夫,强化保护机制,坚持效率优先、扎实推进县城城市化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最有力的带动和最现实的示范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执行者应该直面当前农村的生活现实等应注意的问题。6.学位论文王梅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2009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大量农民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也随之失去了附着在土地之上的一些权益,诸如最低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等。我国目前还没有为失地农民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他们失去土地之后就成了既区别于普通农民,又区别于市民的一个边沿群体。首先,失地农民由于自身劳动技能贫乏、就业门路偏窄,不能很顺利地在城市找到工作,致使其长远生计没有保障;其次,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并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游离于城市保障之外,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再次,失地农民整个家庭的突然城市化转变会让失地农民产生不适应心理,尤其是年老的失地农民不适应心理还会增强。所以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迫切需要相应的社会保障接纳他们,使他们顺利完成市民化的转变。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研究动态及内容、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第二章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缺失的现状,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做好理论准备工作。第三章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征用政策进行了回顾,并对现阶段土地征用的主要安置办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土地换社保”是土地征用过程中安置失地农民的发展方向,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合理选择;对“土地换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最后,通过浙江省嘉兴市的实例说明这种政策的具体实践情况,得出相应经验和启示,为最后的政策建议做铺垫。第四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建议。首先,提出了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主要从政府的政绩观、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法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其次,提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初步构想,包括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分阶段走的思想,制度建立的指导原则,资金来源、运行和监管机制。7.学位论文杨兴铭土地征用产权与制度变迁研究——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2008土地征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依法强制地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国家建设用地。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且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隐性交易大量存在及土地征用范围过宽等。这表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已经对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湖北省现阶段土地征用现状及问题。湖北省现阶段土地征用的主要问题是征用补偿标准低且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隐性交易大量存在及土地征用范围过宽等。第二,土地征用的产权及制度变迁分析。研究表明:集体土地产权不完整、产权不清晰导致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低且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征用范围过宽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主要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很少有实质性变动有关,且现行征地制度存在进一步变迁的必然性。第三,湖北省保康县土地征用中农民产权残缺与补偿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产权残缺问题源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解决此问题可从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完善、有效的农户土地权利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第四,结论与政策建议。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落实收益分配权,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建立集体土地交易市场,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上述措施的落实。8.学位论文张荣霞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200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本上,采用多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