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案(最新4篇)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关于资料您了解哪些内容呢?网友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比的意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比的意义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教具:课件、米尺、正方形纸。教学过程:1.课件播放进入超市购物的情景。铅笔:元/个圆珠笔:元/个西红柿:元/千克红豆:元/千克教师:上面这些物品的价钱有什么特点?学生1:都不是整元数。学生2:都是小数。教师:还记得小数的读法吗?谁能读出上面的小数?读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1:读作零点一。学生2:读作一点一一。学生3:读作四点五。学生4:读作五点七。学生5: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2.教师:上面的物品,你喜欢哪个,又该怎样付钱呢?学生1:喜欢铅笔,元是1角。学生2:喜欢圆珠笔,元是1元1角1分。学生3:喜欢西红柿,元是4元5角。学生4:喜欢红豆,元是5元7角。3.教师:元为什么是1元1角1分呢?以小组形式讨论,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分享。4.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小组活动:学生有的是用元、角、分知识解决,有的是用小数的组成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教师:你们知道原因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的意义教案篇【第二篇】一、说教材教材地位: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法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1、独立动手做分数如果用图表示14,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吗?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1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3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比的意义教案篇【第三篇】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和意义。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因此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学生举例回答,师订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1/10;4/10)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1.学习小数的读写。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2全班交流订正。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千克中的表示什么意思?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谈话:千克中的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表示什么。(板书:)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师板书:/10/100)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谈话:我们知道了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吗?它表示什么?(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板书:25/1003教师多媒体出示、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板书:5/10010/100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的过程(教材51的图),引导学生理解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3多媒体出示、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和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2.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练习重点是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四、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比的意义教案篇【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能体会分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记住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3.能估计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4.会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1分米、1厘米、1毫米的实际含义。2.教学难点: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透明塑料尺、壹分硬币、两支铅笔。2.学具准备:每人学生尺一把、壹分硬币一枚、线一根、长铁钉一枚。(四)教学过程1.搭好桥梁。(1)小朋友,想知道一个人有多高,黑板有多长,数学书本又有多宽,可采用什么方法?(用尺量)(2)你怎么想到要用尺量呢?(尺上有刻度)(3)出示米尺:小朋友比划一下一米大约有多长?(4)估计:黑板大约有多长?教师实际量一量,得黑板长3米多。多的部分不到1米,究竟是多少?我们需要用比米小的单位来帮忙。2.实践操作。(1)认识厘米。①实物投影仪上放上塑料尺,请学生观察,从“0”刻度线到标有“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厘米cm)②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1厘米的长度(手指宽,橡皮厚,1分硬币的最大宽……),并用尺比量一量。③量一量:铁钉有多长?(3cm)④出示两支铅笔,一支10厘米,一支1厘米多一些,估计这两支铅笔大约有几个厘米长。(2)认识分米。①这支铅笔长10厘米,还可以叫做1分米长(板书:分米dm),所以1分米=()厘米。②同上,学生在尺上找1分米的长度,找身边的物品长(宽)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可实际去量一量。(衬衣两纽扣之间、手掌宽……)③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也就是几个10厘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