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供给内外生理论__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实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内外生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姓名:卢杰学号:1232974学科门类:货币理论与应用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金融学2摘要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其包括两个方面: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就是看一国货币供给是单纯地由中央银行控制,还是受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研究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就是研究货币供给内外生性,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的,那么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它的变化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货币供给并不决定于央行的主观意志,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不过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它无法决定货币供给数量。而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是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外汇储备、股票市场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就是货币是否中性,如果货币中性成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没有影响,货币政策应当以稳定物价为唯一目标;如果货币中性不成立,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兼顾经济增长。像我国的发展中国家渴望经济快速增长,是否可以运用货币政策促进本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是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货币内外生性和货币中性问题。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但是通过Granger检验得出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而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更强的外生性。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一方面得到我国货币供给在短期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长期,货币供给增加对经济的影响趋于稳定,即短期内货币供给是非中性的,长期内货币供给则是中性的。另一方面得到货币供给的变动对CPI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特别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增加会显著推高通货膨胀率,市场的力量不能熨平CPI的波动,积极有效使用货币政策才能较好地控制我国的通胀水平。关键词:货币供给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3目录摘要................................................................2目录................................................................3第1章绪论.........................................................51.1研究背景....................................................51.2研究目的与意义..............................................61.3研究思路与方法..............................................6第2章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92.1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国外研究综述..............................92.2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国内研究综述.............................10第3章货币供给内外生性及对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123.1外生货币供给理论...........................................123.2内生货币供给理论...........................................143.3货币供给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16第4章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184.1我国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实证检验.............................184.1.1变量的选择、数据来源及处理.............................184.1.2ADF检验................................................194.1.3协整检验...............................................204.1.4Granger检验............................................204.2我国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214.2.1VAR模型的建立..........................................214.2.2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确定................................224.2.3VAR模型的估计..........................................224.2.4脉冲响应...............................................2444.2.5方差分解...............................................25第5章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建议................................285.1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285.2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建议...............................295.2.1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95.2.2加强货币政策透明度.....................................295.2.3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305.2.4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30第6章结论........................................................31参考文献...........................................................33附录...............................................................355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货币政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货币供给量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一项重要指标。1996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引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由于我国利率一直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下,利率非市场化导致了货币供给量成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中心和有用手段。1998年-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经济疲软,出口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消费需求持续不振,为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1999-2003年央行持续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应对金融风暴。2003年经济快速复苏,经济增速加快,通胀压力逐渐显现,央行于2003年2006年上半年一直采取着“有保有压”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2006年下半年以后,股市大幅上涨136%,经济泡沫慢慢积聚,为遏制已出现的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拢货币,从2006年7月到2008年6月底存款准备金率从7.5%调至17.5%。2008年下半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市场,股市大幅下跌,仅仅1年时间A股市场跳水70%,市场信心受挫,经济不振,为了促使经济复苏,提升市场信心,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中央政府更是出手4万亿投资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货币供给大幅增加。2009-2010年货币当局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楼市迅速升温,房价大幅上涨,股市也逐渐走高,经济复苏脚步不断加快。2011年至今,楼市泡沫逐渐形成,人民币也面临着长期升值压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都在历史高位运行,而且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央行逐渐转向采取稳健货币政策,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回笼货币,经济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回顾过去十几年,货币供给的6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息息相关,研究货币供给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与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加深,货币供给也发生了一些列质的变化,越来越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和短期非中性,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实施的有效性,过度货币供给就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恶化,导致宏观经济失衡;而当货币供给低于经济活动对货币的真实需求时,又会引起物价下降,引发通货紧缩,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一个稳定适度的货币供给量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简单地变动货币供给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调控效果。如何把握货币供给量,以及度量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仅仅依靠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些不够,在理论基础上的基于现实真实数据的实证研究不仅可以从总量上把握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而且还可以定量分析货币给供应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货币供给对经济的真实的影响程度。因此,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力图为央行目前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为央行如何选择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1.3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是首先查阅整理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地综述,同时依据货币供给内外生理论和货币中性和非中性理论揭示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货币供给M2、GDP和CPI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实证研究中得到的结果,最后对我国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过程见表1.1。7表1.1研究思路概述本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实证分析,其核心部分是实证研究,包括M2、GDP、CPI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和Granger检验,以及建立M2、GDP、CPI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其具体方法:(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它用来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本文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货币供给内外生性及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等相关文献,借鉴其历史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结合现实情况来研究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2)理论分析理论分析主要是利用现代理论进行实际问题分析的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理论分析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未来经济形势作出的合乎逻辑的猜测或推论。本文以内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中性、非中性理论为基础,研究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3)实证分析实证研究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实证研究试图超越或排斥价文献整理研究成果综述理论研究实证分析货币政策调控评价、建议8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