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建设、布局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围绕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全面探索、开拓、创新、总结,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机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法治建设的目标、路径、任务和要求,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部署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党中央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他包含着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做出部署。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贯穿着“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鲜明时代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要论断,昭示我们党对法治建设规律认识达到历史新高度,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前行,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单独作为第七部分予以阐述,特别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总体部署和发展目标,进而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和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深刻阐释。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写入总纲中,为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迈向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真理伟力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形成。新时代十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编纂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20多部法律,基本形成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制定和修改《疫苗管理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从法律制度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等20多部法律,初步形成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制定《外商投资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反垄断法》,以立法形式确认和巩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制定和修订了159部中央党内法规。截至2022年9月底,现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规有598件,地方性法规有13000余件。二是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司法体制机制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到严格规范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再到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与评估,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时代十年来,从一些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冤错案被依法纠正,到员额制改革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司法责任制改革扎实推进,再到检察机关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变得更加公正高效权威。三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人权法治保障显著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新时代十年来,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七五”普法规划成效显著,“八五”普法规划顺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覆盖城乡,法律服务队伍发展壮大;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让村民遇事愿意找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向着法治中国宏伟蓝图奋勇前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核心问题是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科学的法治思维、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和宪法实施的关系,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各级党组织要带头遵守宪法,不断提高依宪执政能力;明确了实施宪法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监督、合宪性审查。要全面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切实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要以宪法为最高的法律规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三是严格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确保司法活动的各环节、全过程都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