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pdf)-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6-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丁凯黄卫平亦言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遭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率只有3.8%,而此前这一指标多年来都保持在16%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20%上下,2008年却是-3.1%;2008年末,上千万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当时温家宝总理讲,我们要有信心,有信心则心满,心满经济就满。温总理还讲,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现在2009年过去了,信心真的变成了黄金,真的变成了货币。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把握宏观经济主要看四大指标:第一是经济增长率,第二是失业率,第三是物价上涨率,第四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抓住这四大指标,就等于把握住了宏观经济的总体状况。从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呢?1.看经济增长率2009年,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8.7%。据联合国经济机构估计,世界生产总值在2009年下降了2.2%左右。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看,美国、欧洲、日本经济2009年都是负增长。在全球经济总体处于负增长的态势之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长率达到了8.7%,这是一个来之不易、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09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温总理提出,我国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是力争保持8%左右的增长。很多人都比较担心,怕完不成这个指标。2009年初,在经济学家当中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2009年中国经济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势。当时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是一个上上下下不断波动的“W”型的过程;另一种意见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将是英文字母“L”型,一竖下来就横了,掉下去就上不来了,在底部长时间徘徊。还有一种意见认为,-47-2009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V”型的走势。实践证明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实现“V”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对这场危机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定位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中央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政策。当时温总理多次讲过这么四句话,“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目标要准,作风要实”。2008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还是“双防”:防过热,防通胀,下半年就果断地出台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的刺激经济,确定4万亿投资,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扩大民生投入的措施等。核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现在美国有不少经济学家批评美国政府,说如果美国政府在2008年9月份的时候就果断采取措施,不至于后来出现那么大的问题和损失,也不至于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这么大的灾难。第二点,就是我们的体制优势。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总是不准,关键在哪儿,就是他们不懂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步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相融的,但是我们成功了。西方一些人不理解我们体制上的问题,总是批评我们,我们的体制有没有不足?当然有,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但还要看到我们的体制优势,我们的体制特别能战胜困难。拿四川大地震和这次海地地震来比较,四川地震,我们以举国之力帮助四川,但在海地,联合国和各个国家的救援物资一到飞机场就被一抢而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面对这样的困难,中国体制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是国外经济学家意料不到的。中国在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经济下行,实现了整个经济的企稳回升。现在有人批评我们,说你为了保增长,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投入那么多的货币,发了那么多的信贷,推高了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指责是片面的。经济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成本,都有代价。经济学的本质是选择科学,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收益。实际上,所有的经济思维,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要找到这个均衡点,经济活动不可能没有代价,保增长也一样,得有代价。为什么要保增长呢?这事关中国的国情问题。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就业保不住,民生保不住,社会稳定就保不住。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是大局,为了维护这个大局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像人有病要吃药一样,任何药都有副作用,不能因为药有副作用就不吃药了,只不过随着病情好转,用药剂量可以减少。2.看失业和就业失业和就业是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大到什么程度呢?联合国人口统计上有一个概念,16岁到65岁的人叫劳动年龄人口。我们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大约有9亿多。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7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也只有6亿。在西方国家,年增长-48-率只要达到2%-3%,就业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因为每年退休下来的人和新就业的人数基本上是相符的。如果说它们就业有问题,主要是外来移民难以找到工作。中国的就业问题和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农村人口只有5%,农村劳动力基本上都被释放出来了,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城乡的社会保障是一样的,农村人干吗还要进城呢?而中国不一样,还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农民的收入比城里人少,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待遇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农村户口的人,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总想进城。所以,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说一下年轻人的就业压力,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2010年比2009年增加20万,达到630万。大学每年招生都在600万以上,但是高考升学率不到50%,这意味着每年有600多万高中生成为大学生,同时还有600多万高中生没考上大学。这两类人加在一起就是1200万,他们需要工作,一年的就业需求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捷克,全国人口1020万。所以,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中国最重要的国情。小平同志当年谈到中国国情的时候,讲得最多的是六个字:人口多,底子薄。改革开放30年后,“底子薄”有了根本改观,但“人口多”这个事实一点没变,任何决策都应当建立在这个国情基础之上。西方搞工业化,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可我们都追求机器代替劳动力,就业怎么办?比如说,公共汽车实行无人售票,表面上省了人力,实际上降低了就业。一辆公共汽车无人售票,两个就业岗位没了,100万辆公共汽车,200万个就业岗位没了。当然,我们搞工业化,确实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但也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2008年底,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调查了全国15000家企业,49%的企业反映用工又难了,特别是在珠三角、长三角。据广东省调查的结果,96%被迫返乡的农民工又回去了。这说明我们遏制了经济下行,保持整个经济平稳回升,关注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了全世界想都不敢想的问题。3.看物价涨落2009年初,经济学家对中国2009年的物价走势也是争论不休,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通货紧缩,价格要持续往下掉。依据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连续5年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当中,物价持续往下掉。2002年的时候,CPI是-0.8%。还有一种意见,说是要通货膨胀。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一年投入1500亿元。这一次,我们两年投入4万亿元,肯定要导致通货膨胀。现在,2009年过去了,CPI全国平均数是-0.7%,中国既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也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也是来之不易的。现在,大家高度关注物价走势,社会上的通胀预期很强。坦率地讲,2010年确实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风险有以下三个:一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性商品,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棉花等,要是出现价格暴涨的话,很快就传导到国内。-49-而我们对于这一类基础性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石油是52%,大豆是70%,铁矿石是62%。今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尽管复苏曲折缓慢,但总体开始复苏了,意味着需求扩大,必然要拉动、拉高这些基础性商品的价格。从2009年开始,各主要国家都投入大量货币来支持经济,这些票子花出去以后到哪儿去了呢?不少用于国际大宗商品投机活动,这在短期内可以炒高价格。所以,这一类商品如果涨价,一个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导致需求上涨,拉动价格,一个就是投机行为所致。二是个别商品的问题有可能引发全局性问题。回顾2006年,我们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猪肉出了问题,结果后来就发展成全局的问题,致使整个价格上涨。今年也有这个可能。为什么2009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物价上涨比较快呢?主要是蔬菜的价格上涨了20%-30%,特别是大蒜,这里面有天气因素,也有投机因素。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CPI构成。美国的CPI里面食品饮料占15%,住房的权重是42.1%,中国的CPI权重中食品占34%,住房占13%。而这34%里面,肉类占了1/3,这就是为什么只要猪肉供给一变化,价格指数就体现得极为明显。美国的指标主要是住房,住房的价格一打住,物价上升的势头就打住了,两个国家的社会消费结构不一样。三是货币和信贷的投放。2009年中国信贷投放9.6万亿元,M2的增速是27%,按照经济学原理,M2的增速应该是GDP加CPI,我国GDP是8.7%,CPI是-0.7%,两者相加是8%,但M2是27%,我们的信贷投放力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会推高通胀预期。过去,传统经济学不承认心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给了两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学的专家。心理预期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比如说,大家都预期2010年中国要出现通货膨胀,这种心理导致一部分人把预期变为行动,去抢购。全国几亿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多买一桶油,价格肯定会被拉起来。价格上来了,原本没想买的人就后悔了,再去抢购。在短时间内,物价就真的上去了。事情还得看另一面。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同时存在的,既有保持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有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抑制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有三个:第一,农业稳定,粮食增收。大家知道,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如果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情况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基本上是以5年为一个周期。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实现了连续6年丰产,打破了这个周期。农业的稳定、粮食的丰收,保持粮价的稳定,为今年物价基本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今年我们已经两次上调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就是宏观政策为灵活调整放出的一个信号。第二就是产能过剩。价格说到根本,还是取决于供和需的关系,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价格涨不上来。卖东西的做梦都想涨价,买东西的天天盼降价,究竟是涨是降,由市场说了算。家电下乡,农民有电视、洗衣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救活了这些家电企业。家电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会下降。第三是总需求不足也会抑制价格上涨。总结一下中国的通货膨胀,会看出其中的-50-特点,就是三个问题碰到了一起。第一是经济过热,第二是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第三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了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碰到一起,通货膨胀是躲不过去的。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就是不让这三个问题碰到一起。从吃饭的角度看,即使是低收入家庭,也应该放心,粮价没问题。粮价是什么状态呢?经济学上叫做价格弹性小。什么叫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和它的需求量的变动有一个函数关系。价格变动导致需求量变动越大的叫弹性大,反过来是弹性小。有的商品一降价马上需求量就上去,一涨价需求量就下去了。粮食价格就没有弹性,粮食一斤卖一百块钱该吃还得吃。价格可能会有波动,但政府肯定会保持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稳定。在房市、股市和车市当中,老百姓最满意的是车市,汽车的价格不断往下降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