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姓名:游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卢岚2008110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作者:游丹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卉夷.CHENHui-yi依靠证券化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缺少二级市场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永远是不完整的市场.由直接转让住房抵押贷款合同所形成的二级市场,效率是不高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最大限度上克服直接转让的缺陷,促进二级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必须走依靠证券化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道路.2.学位论文陈晓东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研究——一级市场深化发展与二级市场创新2005该文以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理论对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进行了研究,对照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积极建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政策建议。一级市场方面,从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行为的角度剖析了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中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贷合约行为,着重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事前调查成本、事后清算成本、道德风险、保险担保等对住房抵押贷款信贷合约的影响,揭示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表现出盲目放贷和信贷配给两种不同的信贷倾向,前者加大了金融风险,后者又不利于银行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并扩大了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与社会公共目标之间的矛盾。二级市场方面,该文着重用金融创新理论分析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动因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具有的创新机制,进而结合中国抵押贷款制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预期论证了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提出我国应积极建立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这对我国抵押贷款制度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创新之处是:第一,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研究中,运用信贷合约行为理论建立模型对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上银行和借款人这两类经济主体的微观经济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信息结构下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上的信贷决策行为和倾向,并对此作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阐释。第二,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研究放在中国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之下进行,将利率决定不自主、信息不对称、贷后处置成本高、激励机制不完美等我国现阶段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中所特有的因素纳入研究范围,紧密结合现实情况特别是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对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信贷决策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我国在不完全信息结构下商业银行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房地产形势下产生的盲目放贷和信贷配给两种信贷倾向,很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第三,对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与社会公共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着重论证了商业化的信贷决策行为特别是由此导致的信贷配给与社会公共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运用模型验证了保险担保对降低信贷约束所起的作用,并对我国现实中存在的商业性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仍承担社会公共职能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商业性的住房抵押贷款制度应退出公共住房政策的领域,转而由政府应采取措施扶持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建议。该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全文分析的逻辑起点,即金融深化和创新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章中,介绍了有关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理论,并重点介绍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微观分析方法——信贷配给制与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行为理论,为下面的分析提供依据。第二章是住房金融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概述,全面而概要地展示有关住房金融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主要方面,并描述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现状。第三章是对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微观行为分析,运用信贷合约行为理论建立模型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完全信息条件下与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行为,重点阐释了不同信息结构下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上存在的盲目放贷与信贷配给两种倾向,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对我国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深化发展给出政策建议。第四章主要论述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与社会公共目标之间的关系,由第三章的分析可知,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可能存在信贷配给现象,特别是对中低收入者的信贷紧缩现象,这必然导致住房抵押贷款制度与社会公共目标之间的矛盾。当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与政府的社会公共目标相悖时,政府必须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来解决中低收入借款人所面临的信贷约束,这也是各国公共住房政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五章主要是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并从信用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体制创新四个角度对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创新机制进行了论述,剖析了这一金融市场上最具魅力的创新产品的独到之处,并对各国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模式和操作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六章研究了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因,得出我国具有实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的结论,并从实践层面介绍了我国证券化的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实施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各种障碍及对策,进而给出了该文对于我国开展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最后一章该总结,概括了该文的主要结论,并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深化发展和创新从六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3.期刊论文李元喜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和构建模式-商业时代2006,(18)住房贷款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可以使银行迅速收回滞留在长期住房抵押贷款上的资金,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周转用于发放住房抵押贷款,银行用较低的成本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消除短存长贷现象,更好地参与住房金融市场和进行业务创新.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可以开拓住房金融二级市场,解决一级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有关流动性、资金供给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住房金融体系.本文重点探讨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性内容和模式构建.4.学位论文林剑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2007始于住房抵押贷款操作的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创新。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其增强资产流动性、改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拓展新业务收入来源、多样化资产组合的良好效果,证券化成为备受商业银行青睐的“点金术”。目前,美国超过半数的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证券化,2003年末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余额达到了5.3万亿美元,占美国整个债券市场规模的24.2%,是债券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证券化不仅在创始地美国获得蓬勃发展,近十几年来,美洲、欧洲、亚洲各国也都掀起了一股证券化的浪潮。在我国,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以及“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始于1992,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据统计,1998年底,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只有514亿元,到2000年,这一数字已迅速增长到3306亿元,两年中增长了5倍多。200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98亿元,同比多增329亿元,2002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269亿元,同比多增389亿元,200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797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1。可见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近几年来增长迅速。同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已有1997年的0.39%上升到目前的9.27%,在个别城市商业银行甚至以高达30%'2。根据国际经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比重接近或达到18%-20%时,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的约束就会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以及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难题都为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具有多方面现实、积极的意义。第一,对推动住房金融市场、住宅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第二,扩大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资金来源,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更灵活。第三,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利用率。第四,分散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第五,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然而,与国外证券化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国内暂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学术界一直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怀有很高热情,但实践界却迟迟不见行动,中国建设银行在被批准为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单位后,三年中连续6次向央行及国务院上报住房贷款证券化试点方案才最终通过,其“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可以说是不完整的表外融资抵押贷款证券化,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也没有国家开发银行同时发行的ABS(资产担保证券)受欢迎,建行也无意继续推出二期产品。那么,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能迅速推广开来的原因有哪些?我国应先采取何种模式切开证券化突破点?我国应怎样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证券化的发展呢?这是都是本篇论文尝试回答的问题。本文的思路是首先系统地介绍证券化基本原理及国内实践,其中具体介绍证券化内涵及原理,并评述我国十几年来的证券化发展历程,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化试点案例分析我国MBS的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其次,介绍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三种主要模式: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以及半市场半政府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然后,结合前面两章内容,综合国内现状和国外经验,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路。最后,根据前面一章证券化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出政策性建议。沿着这一思路,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1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第2章是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原理及国内实践的一个概述。首先对证券化内涵及原理进行分析。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学术界对证券化定义的外延也一直在扩大。证券化原理包括:统计学原理(大数定律)、核心原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以及三大基本原理(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其次,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券化是一种具有效率的融资方式。然后评述我国近十几年来的证券化实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离岸证券化、在岸的准证券化和证券化试点,重点介绍建行的发行概况和招标结果。最后,透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化试点案例分析我国MBS的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第3章介绍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从世界各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来看,大致有三大类,第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的模式,第二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半政府半市场化的模式,第三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纯商业的模式。阿根廷发展MBS的困境也值得我国总结和深思。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有:政府积极参与、促进两级市场相互发展、证券化工具要有多样性以及根据我国国情选择适宜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道路可以选择一条以香港模式出发,逐步向美国模式发展的行进轨迹。第4章是在前面章节的基础,提出探索我国住房抵押款证券化发展思路,这是本篇论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遵循市场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一条循序渐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路。首先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行机制。其次,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特色,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参与主体。其中SPV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是证券化市场的导演和灵魂。囿于国内制度环境,实行SPC模式有困难,表外模式特殊目的信托SVT是符合当前实际。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初期,应由国家开发银行作为SPT,从各银行购买抵押贷款,将众多贷款汇集起来并推出各种适应投资者需要的证券。当市场发育到较稳定阶段,各种规范已经建立起来后,可以允许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外资、合资金融机构进入SPV行列。然后,市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业务流程、MBS的设计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