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摘要: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并指明会计信息失真对证券市场的危害,第二部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阐述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性的提出四点改进建议:即改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缺陷;建立规范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关键词: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对策1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概况1.1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相继挂牌成立。我国证券市场自正式成立以来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几年证券市场会计信息造假案也是层出不重,典型的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案、银广厦案、ST黎明案、科龙电器案、东方电子案、蓝田股份案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上市公司会计造案。所谓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指的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其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具体又表现为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2006年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持续性、及时性、明了性和重要性。这些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从不同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客观性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可见违反上述规定的都可视为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1.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一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数据不准确、不真实。财务报告数据不实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具体又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资产不真实。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大小是投资者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确认和计价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部分上市公司采用虚增资产的方法,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次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收入不真实。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和实际控制,相关的收入已经收到或取得了收款的凭据,与之有关的成本能可靠计量时,才确认为企业的收入。但有的企业将未实现的预收账款转为收入,会计决算期后再冲回;或虚列应收账款,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等。再次是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利润不真实。比较常见的利润调节有:通过应收和应付款项调节利润,通过折旧调节利润,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①调节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调节利润。此外,关联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手段,也已成为近几年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常用手法。①根据2006年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科目也不在使用,相应可由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替代。二是是会计信息不充分、不及时。有的上市公司遗漏、短缺法定项目信息,在披露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公开所有可能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会计信息资料,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过量地披露,甚至炒作;不利于公司切身利益的信息轻描淡写,甚至密不宣示,披露的充分性与经济事实本身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于格式要求提到的多,真正符合充分、完整要求的少。有的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过于简单,许多上市公司只有财务报表,即使有附注与财务报表情况说明书,也是做非常简单的描写,致使会计信息未能得到充分披露,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判断失误,从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三是会计信息不及时。即有意拖延信息披露的时间,在发生可能对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不及时主动披露,如股利政策、配股方案、投资进度、重大重组、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经营计划执行情况等。主要表现在财务报告不能在规定的时点对外公布,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报告等。1.3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如果使用了失真的企业会计信息,所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会计信息为数最多的关心者,这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直接与他们的收益有关。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对他们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投资者的判断错误、投资失误;另一方面会影响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致使借款收不回来。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宏观调控的失误。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制定的国家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出现偏差,不能有效鼓励或控制行业和地区的资金投向,导致行业和地区重复投资或投资不足。虚假的会计信息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危及社会多个方面,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再次,会计信息失真会扰乱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信息的失真已经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各种不实信息的广泛存在,不仅扰乱了市场优化资源的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因素,又有内部的因素。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是造成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要素的原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些招缺陷具体表现为:一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允许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而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差异。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其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达到在合法的前提下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二是会计估计的主观性。上市公司某些项目,在有些情况下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比如如何将收入与成本配比,是采用权益法还是成本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何计提坏帐准备金率,如何确认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及净残值率等等,都是人们预先估计的数值,这些数值是否准确,只有在上述事项真正发生后才能够证实。在具体判断过程中,不同的人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问题理解上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使会计信息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的要求。三是会计计量属性的局限性。当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采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显得较为谨慎。历史成本这一模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用货币计量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并且假定币值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价上涨或下跌过多,会计所描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会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失真。这一现象在我国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四是会计原则的灵活性。上市公司在会计工作中,由于某些会计原则规定不是很具体,有可能被其用来作为调整会计信息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当期收入和费用,从而调节利润。有些上市公司会根据谨慎性原则,多计费用或负债、少计资产或收益,从而调低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由于上述原因,在进行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时,即使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要求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照样存在失真的问题。2.2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缺陷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场所。证券市场环境的好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的大量存在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密切相关。例如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金融交易品种和交易手段、证券评级制度同国际证券市场还有较大差距等等。一是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设立初衷是解决国企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其融资功能,而忽视了其资源配置功能。而且我国证券市场上政府行政干预色彩相当浓厚,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亏损国有企业经过包装或捆绑上市,大量资金流向这些质量低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证券市场的设立初衷使得操纵利润、做假等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变得自然和普遍化,证券市场被作为筹资“圈钱”的场所,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扭曲。对某些地方政府来说,推动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募集资金,并把圈钱视为政绩,圈钱越多政绩越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纵容甚至帮助公司管理层,将公司过度包装乃至伪装上市,致使企业尚未上市,不规范的祸根己深深扎下。二是证券法规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虽然出台了《证券法》、《会计法》、《公司法》、“两则”等一系列证券财务方面的法规和相关制度,但是这些法规还很不完善,法律条文比较笼统,可操作性较差,一些重要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处罚方面,更是没有一个具体性规定。如在审计责任问题上,对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现行的相关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会计法》等都有规定,但对公司本身要不要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应给予哪些处罚、罚款的数额是多少等,所做的规定却存在差异。使得在具体对某一公司或某个人进行处罚时,到底依据哪一个法规便成了一个问题。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也主要为罚款、公开道歉等。至于有些地方政府鼓励或默认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至今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对于发现中介机构作弊,也不过是罚点款、吊销资格等,尚无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三是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者普遍缺乏对公司财务的有效监督,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利过大。并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有些上市公司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真正权利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同时,注册会计师为谋取利益而与管理层共同作弊的风险和代价对较小,助长了注册会计师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心态。2.3上市公司利益驱动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利益驱动因素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表现在:一是上市公司对新股发行的利益驱动。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在建立初期,由于法规不健全、市场参与各方不成熟、要求上市的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需要对上市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宏观调控,因此对股票发行申请采用的是审批制。这种带有计划额度的审批制使得公司要在额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只能尽量提高新股的发行价格,而要提高新股发行价格只有在每股收益上作文章。为此,公司采用各种手法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也就相应产生了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二是上市公司对股票上市的利益驱动。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必须受严格的条件限制。我国的《证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一列条件,而其中真正影响公司上市的条件是对公司盈利方面的要求,证券法要求公司连续3年盈利,其他条件对于公司来说,并不形成真正的压力。但恰恰就是这个盈利方面的要求,严重地制约着公司的上市,因为能够做到连续3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于是许多企业在股票上市的”诱惑”下,采用各种粉饰手段进行会计造假,以确保报表上显示公司连续3年盈利。三是上市公司对配股利益驱动。证券法对配股政策的规定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在上市后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10%以上。由于配股政策对净资产收益率这个绝对指标的片面强调,同时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也被投资者用于判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