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5所属学科门类:经济学所属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所属学院(所):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产业经济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产业分析、产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工作。基本要求是: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意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的专门知识;掌握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运行与发展规则,具有对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从事具体产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质。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1.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二年半。2.经导师组同意,学生可以提前修完学分,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毕业证、学位证按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制订的时间签发。3.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前三个学期为课程学习时间,第四、五学期为教学实践、社会调研、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申请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具体按《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三、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我校产业经济学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经济分析的工具及方法,着重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一般性问题,以及流通经济、农业经济、合作经济等领域的具体问题。本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1.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本方向围绕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将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实践相结合,为解决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并实现理论创新。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产业结构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面临的基本问题;中国主导产业选择;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选择;等等。特别注重实证研究,重视探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起指导作用的产业结构政策。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本方向在理论上秉承IO研究的领域和分析方法,继续运用博弈论跟踪和研究博弈和寡占理论、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止、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动态演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领域。在实践上关注中国经济市场深化和市场制度化过程中的产业组织演变特点,加强反垄断和规制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注重运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视探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起指导作用的产业组织政策。3.流通经济理论与政策本方向是我校产业经济专业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在秉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运用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改造既有的流通经济理论,实现流通理论的创新;从“流通一般”出发检视我国流通理论与实践,从流通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结合关联产业的发展,重点研究流通结构、流通组织和流通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并注重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流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交叉学科研究。4.农业经济与合作经济本方向是我校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又一优势和特色方向。在农业经济方面,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问题,重点研究农业产业结构变迁、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农业标准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带有共性问题,以及基于地区和产品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在合作经济方面,将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和制度创新展开研究,主要涉及合作社的制度特性及制度变迁、合作经济组织结构、产权和治理结构、以及合作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共性问题。四、培养方式和方法1.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在导师组指导下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后应即制订每位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并报研究生部和所在院(所)备案。2.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导师组的整个学术群体的集体指导作用,坚持以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研究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服务于培养研究能力的学习,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以课堂教学(含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学生自学、社会调研、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注重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要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贯穿少而精的原则,贯穿启发性和探讨性。同时要积极和努力使用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4.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应精读或选读程度不同的中外产业经济学科的经典原著、专业文献资料,并写出相关的读书笔记。5.加强科研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了解科学研究的程序,掌握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社会调研和教学实践是产业经济学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6.严格考核,建立健全淘汰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培养方案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补修课、实践与学术活动。在本专业所有课程中,确定6门学位课程。详见附表1:安徽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1)公共必修课(16—18学分)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开设,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和学科基础课组成。学科基础课的开设应体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具备的宽度和水准,按经济学一级学科统一开设。本专业公共必修课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英语、中级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方法与技术”等课程组成,共18学分。(2)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的开设应体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范围内应掌握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系统专门知识,原则上按二级学科设置。本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流通理论与实践、产业经济学前沿专题”等课程,共12学分。(3)专业选修课(8学分)要求学生选修8学分。课程包括:规制经济学、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专题、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专题、电子商务专题、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合作经济专题、产业经济研究方法。(4)任选课(4学分)任意选修课(4学分),第2-3学期开设。任意选修课是为了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科发展的综合化、学科的新兴交叉与边缘学科不断出现的趋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由各学院(所)提出申请,由研究生部根据需要统一开设。(5)补修课本专业补修课程为《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按要求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为导师组指定辅导书目学生自学,补修课的考试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时间为第二学期开学初。2.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授课每18学时计1学分,所有课程按18的倍数安排计划学时。研究生必须修满38—42学分的课程学分,其中非学位课程每门一般不超过2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按要求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课程,所得的学分应单独计算,不包括在上述课程学分之内。同时,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在导师组和导师安排下,完成相应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各计2学分。未完成课程学习学分,不得撰写学位论文、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硕士学位;未完成全部学分,不得取得毕业资格。六、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1.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主要有“结合课程的短期实习、学年(学期)调查和毕业调研”等三种。短期实习一般1—2天或简短性的2—3次,由任课教师安排;每学期或学年的社会调查,一般7—10天,主要是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调研,要求写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并经导师评阅给出成绩;毕业调研实习,从第四个学期开始,一般1—2月,要求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结合,研究生应填写调研实习申请,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实习计划(包括实习项目、实习目的、实习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经导师同意、学院批准、研究生部备案后,在导师指导下执行,学生应按期完成调研实习,实习结束后,应写出5000字左右的调研实习报告并取得调研单位鉴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出成绩。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可以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工作。授课对象为校内本科生,讲授的课程为本专业课程,其课程主要有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选定1门课程部分章节讲授,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负责组织安排,并对教学效果的考核。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社会实践后,应填写社会实践报告,由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导师给予考核评分(合格与不合格)。社会实践考核合格者给予1学分。3.科研能力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研究生大型团体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硕士研究生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严格的考核方法,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后,应填写学术交流活动报告,各培养点与导师应给予考核评分(合格与不合格)。学术交流活动考核合格者给予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限内,必须在三类以上(包括三类)或本专业规定的期刊公开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性论文1篇以上。七、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学完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后,进入论文工作阶段。硕士生学位论文撰写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并经导师同意后,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须在本导师组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应经指导教师、导师组、院(所)审批,并报研究生部备案。2.论文撰写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按时完成。论文中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研究与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结构层次分明,语句精练通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并有一定的创新。硕士学位论文至少应在三万字以上,论文大摘要应在三千字左右,并附英文摘要。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标准。学位论文(打印成册)应于第五学期第5周前完成。导师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评语,并提出是否推荐答辩。3